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爱好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

孔祥科

月刊

1003-1286

xwahz@sina.com

0371-65795932 65795931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

新闻爱好者/Journal Journalism Lover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新闻爱好者的上半月大众版”,是河南省唯一公开出版的新闻学专业杂志。以探讨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业务、传播新闻知识、交通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发展和经验、培养新闻人才、宣传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和先进人物为己任,坚持面向读者,面向基层的方针,突出“权威性、思想性、针对性”。办刊宗旨“关注新闻、追踪热点、传递信息、普及知识”。栏目有本月评论、特稿、新闻记者、新闻故事、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网络传播、封面人物、报海钩沉、采写编、语言文字、序与跋、办报经纬、大河上下、通讯员园地、广告探微、随笔、新闻与法制、新闻大学、声屏世界、国际新闻界、党政论坛、形象与风采等。读者对象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形象与周边传播的互动研究

    高菲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形象的提升需要一定的事件和契机加持,特定的事件或契机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近几年出现的"洛阳汉服热""淄博烧烤热"和"哈尔滨冰雪热"现象,似乎都是瞬间"出圈"、一夜爆红.这中间有何奥妙玄机、能否被其他城市复制或借鉴?这里仅从游客的情感共鸣、政府的借势营销、活动的仪式互动、游客的周边传播等因素,探索城市形象提升与周边传播的路径.

    城市形象事件传播周边传播传播路径

    文化科技融合下河南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王璐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河南省在河南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在当前文化与信息科技更加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我们更应通过凝聚话语力量、形成多级建设主体,厘清话语层次、建设多维体系,创新讲述方式、提炼叙事智慧,拓展话语载体、培育多元传播渠道等策略,让悠久深厚的河南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建设起响应中央号召、符合省情、顺应时代潮流的河南文化对外话语体系.

    河南文化对外话语体系现状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乡土文化传播创新路径探索

    司玉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在精神支撑,乡土文化传播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通过分析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探索乡土文化传播的价值意蕴、从"乡土文化传播主体、客体及途径"等方面研究乡土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从"树立乡土意识,升华乡土观念;赓续乡土血脉,建设文明乡风;借力网络传媒,拓展第三课堂"三个层面,以高校为切入点探寻乡土文化传播新路径,将乡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之中,实现乡土文化育人效果,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高校乡土文化传播创新路径

    论"第二个结合"内蕴的国际传播价值

    杨宇胡江南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标识性内容,鲜明回答了"巩固文化主体性、塑造崭新文化生命体、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内蕴着丰富、深厚的国际传播价值."第二个结合"通过多环节链式赋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推动话语体系创新为逻辑起点,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为核心内容,以促进良好形象塑造为理路选择,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价值使命,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第二个结合"国际传播国际话语权

    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策略探究

    戴金玲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融合正在向纵深推进,中国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内涵,在国际文化交流互鉴中的核心作用越发彰显.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下,分析中国纪录片创作传播特性,基于认同理论剖析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面临的认同视野局限、认同策略单调和认同艺术欠缺等困境及成因,进而提出深度发掘其独特价值、尊重文化多元、发掘其融合传播潜力、洞悉目标受众与潜在受众、增强传播精准性、善用国际语言等策略,激发国际潜在受众,强化文化认同,奏响共鸣之音,为提升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新视界.

    媒体融合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认同理论特性策略

    "二创"短视频侵犯著作权问题实证分析及规制路径研究

    张学永周豪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创"短视频是指创作者利用其他创作者的原创作品作为基础视频素材所进行的二次创作短视频."二创"短视频的兴起给互联网平台发展带来契机,但同时也引发大量的侵犯著作权案件.通过Nvivo软件对裁判文书网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编码分析,发现"二创"短视频侵权案件的认定标准难以具象,侵权主体隐匿性强,同时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可通过明确侵权认定标准、加强著作权知识普及和完善监管体系来实现"二创"短视频侵权事件的有效治理.

    "二创"短视频侵犯著作权监管体系社会共治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的形塑

    刘加翠杨涛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1年《解放日报》创刊后,存在着版面结构淡化了党报的鲜明特色,教条化的社论模式削弱了社论的权威性和导向性,报道内容偏离中国革命主题等亟须改进的党性问题.经过改版,完全确立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绝对领导,改变了教条化的社论模式以及构建基层通讯员制度等措施,纠正了以往的偏颇,系统形塑起了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影响深远的党性原则.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

    标志性文化景观对地方感弥合、再造与传播的路径解析——以《非遗里的中国》为例

    葛旭吕若蓝曹晶晶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人们对"地方感"的认识持续减弱,物化空间的全球相似性引起人们忧思.作为标志性文化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地"联结的重要纽带,在地方感重塑与传播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在媒介地理学视域下,借助《非遗里的中国》为典型案例,探讨在地方感不断消弭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作为标志性文化景观唤起地方感的可能性,以及受众在观看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文化节目时"媒介地方感"的增强作用,从而有助于媒介拓宽地方感再造的新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节目媒介地方感

    从"网红"到"长红":旅游直播如何提升地方形象

    晁小景陈晔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直播具有场景真实化、信息多元化和内容跨界化的特点,塑造了一种虚拟旅游体验,对地方形象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旅游直播中应关注主客互动的体验性、内容呈现的场景性和故事讲述的融合性等关键要素.通过旅游直播促进从"网红"到"长红"的地方形象提升,一要立足品质、形神兼备,从"注意力"到"硬实力";二要回归生活、引领潮流,从"跨界"到"无界";三要满足受众期望、创造沉浸式体验,从"向往"到"享受".同时,加强账号运营、培养直播人才,实现从"流量"到"留量"跨越,以及"流量"和"留量"并存的新常态.

    旅游直播地方形象传播

    数智时代大学生微电影赋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理与路

    杨文陈曦刘晓敏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铸魂育人的强大力量,在时代新人培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数智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的传播,要积极运用大学生微电影这一新的形式和载体,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赋能作用.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传播内容为王、加强传播主体建设、优化传播路径机制,使大学生微电影实现内涵式建设、创新性发展,从而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传播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数智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大学生微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