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爱好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

孔祥科

月刊

1003-1286

xwahz@sina.com

0371-65795932 65795931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

新闻爱好者/Journal Journalism Lover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新闻爱好者的上半月大众版”,是河南省唯一公开出版的新闻学专业杂志。以探讨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业务、传播新闻知识、交通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发展和经验、培养新闻人才、宣传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和先进人物为己任,坚持面向读者,面向基层的方针,突出“权威性、思想性、针对性”。办刊宗旨“关注新闻、追踪热点、传递信息、普及知识”。栏目有本月评论、特稿、新闻记者、新闻故事、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网络传播、封面人物、报海钩沉、采写编、语言文字、序与跋、办报经纬、大河上下、通讯员园地、广告探微、随笔、新闻与法制、新闻大学、声屏世界、国际新闻界、党政论坛、形象与风采等。读者对象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媒时代生态环境舆论特征与建设性叙事策略

    喻国明杨雅滕文强苏芳...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媒时代,生态环境领域舆论在新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变得流动与复杂,面临着众声喧哗下公信力弱化,民间与官方话语对抗,生态环境类议题的严肃性被泛娱乐化倾向消解,情绪化传播遮蔽生态风险等问题与挑战.值得关注的是,生态环境类舆情事件的圈层化、娱乐化、情绪化传播,也反向推动官方媒体传播话语的温暖转向和人本关注.未来可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层面,提升生态环境热点事件的建设性叙事与舆论引导力.物理层面,从管理到治理,自上而下搭建生态环境舆论引导前瞻布局;事理层面,多源流、跨平台媒体专家发挥协同效应,实现舆论引导效果提升最大化;人理方面,面对受众圈层精准传播,转化话语策略,讲好生态故事,打破"专家—媒体—公众"沟通壁垒.总而言之,生态环境热点事件舆论引导过程可看作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动力,需实现舆论引导与以人为本的双核驱动与双向互动,这也是检验未来智能媒介化社会中生态环境舆情引导能否多方共赢、协同创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标准.

    生态环境舆论建设性叙事可持续发展"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

    人物介绍

    8页

    视频化社会:对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的阐释

    孟建符艺娜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媒介技术飞速的演进和作用下,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组.人类从未像今天一样,被无穷无尽的视频所包裹.处在这样一个可以被称之为视频化的社会,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正在形塑.其表现为:社会空间的景观化、零碎化、滤镜化;社会交往边界的消弭与媒介交往关系的变更;社会系统的开放性、流动性以及互动性.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视频化社会不仅塑造了新的生活方式甚至建构了新的社会秩序,而且还塑造了现代社会的认知观念和心理结构.这既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社会文化急遽变迁,也带来了全新时代的社会文化思考.

    视频化社会化文化形态

    网络场域中专业意见领袖身份异化的表征

    王艳玲朱楠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增强了网民舆论聚焦度,网络场域中网民个体意识的崛起与网络结构本身的非中心性,使专业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网络公共空间呈现出分散化和扁平化特征,加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网络场域中的影响力博弈,网民对专业意见领袖公信力的评价亦呈现出较高的差异性和较低的聚合度.对专业意见领袖在网络公共场域中影响力削弱的分析和其自身信任重塑和权威再造的探讨,也是当下我国舆论治理现实的一种实践性探索,同时对助推网络文化生态建设和社会进步有其现实意义.

    网络场域专业意见领袖影响力表征

    政治人格化传播自反性危机产生的原因、表征及其应对

    董浩靖鸣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认识与理解政治人格化传播自身存在的自反性危机,不仅事关政治传播效果的好坏,而且事关政治传播话语在媒介化时代的发展和转型.通过对政治人格化传播自反性危机产生的原因、表征及其应对方法进行探析,发现政治人格化传播概念内部天然地存在着张力,学界已有的研究与传播实践对人格(化)的认知偏误是导致其出现自反性危机的根源所在,而片面人格化、过度人格化、失范人格化是政治人格化传播自反性危机的主要表征.为了更好地应对政治人格化传播的自反性危机,在传播观念方面,应全面认识政治人格化传播概念丰富、多维的内涵;在传播技巧方面,应把握好政治传播主题与人格化方法的适配性;在传播主体方面,应坚持受众与主流媒体相结合的原则;在传播方法方面,应适度运用人格化方法,坚持多重传播方式并重原则.

    政治传播人格化自反性危机政治美学政治营销

    黄河文化的内涵与周边传播探赜

    陆地孙延凤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与核心内容.讲好黄河文化和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搞好黄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对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传播中华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周边传播理论为分析框架,对黄河文化的内涵底蕴、传播模式和传播空间以及路径做了较为系统的阐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黄河文化周边传播基本规律

    "苦难中开花":黄河文化形象的媒介记忆及其再生产

    张淑华王子健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黄河文化形象的媒介记忆关乎对黄河的认知以至对民族的认同.历史地看,诗词、歌曲、绘画、电影所呈现的黄河文化形象,既指向苦难记忆,亦能够唤起抗争记忆、根魂记忆,彰显出黄河文化"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的内涵张力.公共传播语境下,通过延伸记忆之场、强化人文叙事、诠释当代价值,以在形式、内容、意义三方面进行媒介记忆再生产,有助于增益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在新时代深入人心、焕发光彩.

    黄河文化形象媒介记忆记忆再生产公共传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黄河文化研究的知识图谱演进考察——基于CNKI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

    毛现桩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期刊文献为数据语料,借助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我国黄河文化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发现:(1)国内黄河文化研究呈现显著的阶段性发展特征;(2)长期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学者较少,且学者、机构合作交流不足;(3)刊文质量与期刊级别有待提升;(4)共现频率及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文化产业"等成为研究热点;(5)研究前沿领域随时间推移而呈阶梯式的演进脉络,"文旅融合""传承弘扬""黄河故事"等领域将成为研究前沿.未来黄河文化高质量研究要在搭建高层次研究平台、推进黄河文化"三进"活动、建立长效支持机制和改革研究范式等方面下功夫.

    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CiteSpace文献计量研究态势

    环境传播视域下碳中和议题的多元主体议程互动研究

    詹骞屠怡文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环境传播视域下,以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为分析框架,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时间维度上分析碳中和议题交流场域中多元主体的议题属性、议程建构和议程互动.研究发现,碳中和议题在国内的传播语境中形成了官方话语圈、机构话语圈和民间话语圈三个圈层.官方话语圈以政策传播为核心,机构话语圈形成了以市场化媒体为中心的互动链条,民间话语圈则更多地呈现出情绪化表达.各圈层间的跨时序议程互动有限,但如果以部分主体间的互动为突破口,议程设置仍有破局潜力.

    碳中和网络议程设置议程互动环境传播

    媒体融合环境下内容导向把控对策

    李勇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容导向把控是媒体形成良好传播实效的关键因素.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内容导向把控的风险不断放大,媒体应从思想意识层面、采编业务层面、制度机制层面、技术应用层面做出相应改进提升,确保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要求在新时代能够有效落实.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对当下内容导向把控面临的风险挑战和可以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舆论导向媒体融合内容审核传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