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爱好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

孔祥科

月刊

1003-1286

xwahz@sina.com

0371-65795932 65795931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

新闻爱好者/Journal Journalism Lover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新闻爱好者的上半月大众版”,是河南省唯一公开出版的新闻学专业杂志。以探讨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业务、传播新闻知识、交通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发展和经验、培养新闻人才、宣传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和先进人物为己任,坚持面向读者,面向基层的方针,突出“权威性、思想性、针对性”。办刊宗旨“关注新闻、追踪热点、传递信息、普及知识”。栏目有本月评论、特稿、新闻记者、新闻故事、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网络传播、封面人物、报海钩沉、采写编、语言文字、序与跋、办报经纬、大河上下、通讯员园地、广告探微、随笔、新闻与法制、新闻大学、声屏世界、国际新闻界、党政论坛、形象与风采等。读者对象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俗纪闻》中的中国式物候文化思想辨析——以"年中行事"与"居家"生活为例

    张殿宫张殿元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物候文化视角解读1799年出版的《清俗纪闻》一书是一种全新尝试.该书的生活习俗、礼仪、教育和宗教的内容编排与物候文化的信仰、哲学、科学和生活四重结构基本上一一对应;该书所反映的乾隆时代中国社会的物候坐标处于"间接物候时代"末期"小冰河时期"里的"小阳春",温和友好的物候条件为安静、平和的物候文化生活创造条件;人们按照物候时间来组织安排"年中行事";按物候空间思想来建构居家环境,安度居家生活.这种对220多年前中国传统物候文化生活的还原、辨析,有利于接续与创新东亚地区共同的物候文化认知,加深彼此间的文化往来.

    《清俗纪闻》物候文化物候时间物候媒介物候空间思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黄河文化大IP传播研究

    孙璐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从积淀深厚的黄河文化中提炼文化符号,打造黄河文化大IP,是推进黄河文化传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赢选择,更是提高文化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最佳途径.在千年古老文化的积淀下,深挖黄河文化内核、塑造文化名片、创新传播新媒体赋能、合力打造全媒体传播平台,以文化创意打造黄河文化传播新路径,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提升黄河文化的传播力和文化品牌影响力.

    中华民族共同体黄河文化大IP文化传播

    "媒体+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现状及趋势

    曹月娟黄楚新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主流媒体在融合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媒体+旅游"的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在省级媒体带动引领下,目前已形成了内容、渠道、产业三级创新发展模式.该模式在"旅游+"领域形成了具有媒体特色的影响力,并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未来,主流媒体需通过创新经营发展理念、加大市场研发力度、完善特色产品打造、营造区域生态环境,以拓宽媒体盈利空间,推动当地文化传播,加强跨区域交流等.

    "媒体+旅游"媒体融合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期待视野下淮滨泥塑的传播路径与艺术转化

    张睿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潜在的读者"的期待视野对民间工艺创作者和民间工艺自身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民间工艺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应考虑观者先前的审美经验和"创新期待",尽力实现"视野融合";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民间工艺淮滨泥塑的传播发生了巨变,传播范围得到极大拓展,传播方式极其多元,时效性、互动性增强,这些改变使"潜在的读者"的期待视野发生变化,促进了淮滨泥塑的持续良性发展.

    期待视野淮滨泥塑传播艺术转化

    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传播创新研究

    李乐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医学家张仲景不仅对中医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并且形成了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仲景文化".在传统媒体时期,政府和中医药企业开展多种仲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交流活动,取得一定效果.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仲景文化传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建设新型传播队伍、制作高水平传播内容和构建多元协同的传播渠道,推动仲景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张仲景中医药文化时代价值传播创新

    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出新出彩——关于《河南日报》"十大战略"主题系列报道的启示

    马雯
    73-75页

    数字化时代电影解说短视频传播特征刍议

    桓晓红张丹阳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生存时代,电影解说的权力由原始的官方媒体或者业界意见领袖下放至自媒体创作者,创作者通过对电影画面的解构、叙事的二度创作以及影像"短平快"的拼贴方式使电影传播走向屏幕,并带来文本意义的变化.解说类电影短视频以时空意识的断裂、影像的狂欢,趋向于娱乐化和无深度的平面文化,重塑了电影跨媒介传播的场域.通过挖掘作为新形态的电影跨媒介传播实践,如何还原与误读传统电影艺术的价值内核,进而寻求媒介变革路径中电影交互传播的启示.

    数字化电影解说短视频传播特征交互性

    网络直播的互动传播: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讨论

    颜胤盛赵子恒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态伴随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如今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但其内在传播机制一直缺少探讨,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为此提供了理论视角.借助以"群体团结""情感能量"和"仪式符号"为核心的传播环节,试图归纳网络直播以互动为核心要素的传播模式,探讨网络直播互动传播的内在理路.

    网络直播互动传播互动仪式链

    寻趣、分享和沉浸:传播游戏理论视域下老年人智能技术提升的行动逻辑

    余庆华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播游戏理论与老年人智能技术的提升存在理论逻辑,老年人有享受智能生活的需求,从而使该研究获得合理性和价值性.传播游戏理论介入后,发现"寻趣"是老年人智能技术提升的动力逻辑,"分享"是老年人智能技术提升的互动逻辑,"沉浸"是老年人智能技术提升的具身逻辑.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以寻趣、分享和沉浸为主要路径提升老年人的智能技术水平.

    传播游戏理论寻趣分享沉浸

    莫家拳的数字化传播与研究

    郭子璇姜檀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术是彰显中国特色和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但近年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出现文化流失、传承受阻、市场化困难等现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播的多样性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新路径,同时为武术文化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元宇宙技术的数字化结合,以广东省莫家拳为例,从分析现存保护、传承和传播的相关问题,到提出在元宇宙视域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的路径和方式,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数字化传播非遗数字化保护非遗数字化传承元宇宙莫家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