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孔祥科

月刊

1003-1286

xwahz@sina.com

0371-65795932 65795931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Journal Journalism Lover
查看更多>>本刊是“新闻爱好者的下半月理论版”。栏目有本月评论、特稿、传媒观察、随笔、新闻窗、理论与思考、广告探微、新闻与法制、采写编、网络传播、新闻教育、报海钩沉、国际新闻界、声屏世界、办报经纬、党政论坛等。读者对象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媒在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中的角色与责任——基于中层组织理论的视角

    郑素侠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豪瑟的大众社会理论认为,一个正常的社会结构应该由政治精英、中层组织、民众三个层次构成,其中中层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发达和多样化的中层组织可为民众与政治精英之间的沟通提供对话的平台,预防社会冲突的发生.本文基于中层组织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大众传媒作为中层组织的可能性,指出在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中,大众传媒作为中层组织,应担当起弱势群体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对话的平台,为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和话语表达提供渠道和空间.

    集体行动传媒大众社会理论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式视角

    鲁楠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去选择、接收、评估媒介信息的能力,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议题.本文基于教育学研究中的“参与式”方法,探讨了参与式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参与式行动的主体、参与式行动的组织等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参与式行动

    传媒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

    郝放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与大众传媒的接触情况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当今传媒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面临的困境,指出大众传媒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引导,提升其媒介素养,并加强传媒行业的自律,使大众媒介不再是留守儿童获取精神慰藉的工具,而是他们获取知识、健康成长的有力帮手.

    留守儿童社会化大众传媒媒介素养

    从“边缘人”到“新市民”:传媒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

    李一龙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否能够顺利融入城市之中,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众传媒作为舆论的载体和传播者,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着重探讨了大众传媒在农民工形象塑造、利益表达、媒介素养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与应承担的责任,并就大众传媒如何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大众传媒城市融合

    资讯时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

    王琦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通信传播技术高度发达、传媒及其传播的资讯全面进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并产生深刻影响的当今,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信息获取、通过传媒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及改变传媒的“刻板印象”方面仍面临困难.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农民工自身利用媒介为个人生活和工作服务的能力,以及利用媒介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实现公民话语权的能力成为一项现实议题.农民工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需要政府动员、社会公益组织及志愿者共同参与,并发动农民工群体中意见领袖的力量,通过意见领袖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来影响这个群体.

    农民工媒介素养教育意见领袖

    谈媒介语言建构的方法

    范红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语言是媒体向受众呈现社会现象与传达社会文化意义的载体,是媒介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论文探讨媒介语言的建构,以及不同建构方式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作者认为媒介语言的建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语言学中的语义学、符号学,以及编码和解码,是媒介语言建构的重要方式.由于媒介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新闻媒介工作者应该学习和掌握媒介语言建构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更为有效地向受众展现客观世界.

    媒介语言语义学符号学编码与解码

    党报策划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浅论——以河南日报“32谈”为例

    河南日报32谈报道组
    13-15页

    互动仪式中的情感传播及其建构——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张兵娟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情感从其传播上说,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象征交流形式.是人类最基本的支撑力量和创造力量.情感需要激发、需要互动、需要共享.大众传媒是塑造情感文化、传播积极情感的重要手段.《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即在于打造了一条“互动仪式链”,从而唤醒了情感、激发了情感,使情感的正价值、正能量得以传播,通过“互动仪式”这个舞台,一方面营造了新的真诚、平等、尊重的互动情感空间,另一方面也展现、传播、建构了一种新的情感文化,在塑造情感文明、推动社会团结、建构公共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互动仪式情感传播公共情感

    社会情绪网络激化的治理路径——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刘行芳刘修兵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媒体的出现,为社会情绪的顺畅表达并促进有关问题的及时解决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使一些负面情绪通过网络激化与放大,构成了一个虚拟但充满不确定性的舆论环境,使一些区域事件全局化,地方事件全国化,国内事件全球化,诱发各种矛盾冲突和社会事件,给社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准确把握网络表达中的经济利益诉求、社会保障诉求、政治参与诉求和公平正义诉求等重点话题,健全管理机构,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相关法规,讲究管理策略,实现对网络表达的有效治理已成当务之急,不能掉以轻心.

    社会情绪网络激化治理路径

    传媒在公共空间中的社会意志表达

    杨海强武鸿鸣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的公共性建立在社会的公共性之上,这种公共性不在于媒介传播的广泛性和受众的聚合性,而在于对媒介利用的程度和方式,民主表达是社会民主的第一步.媒介功能与社会公共意志是一个共存体,表现为相互支撑、相互利用、取得共同发展的目的关系.传媒不仅仅单向推动了社会意志表达,社会公共空间结构的转变对传媒也有间接的影响关系.

    传媒利用公共空间社会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