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孔祥科

月刊

1003-1286

xwahz@sina.com

0371-65795932 65795931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Journal Journalism Lover
查看更多>>本刊是“新闻爱好者的下半月理论版”。栏目有本月评论、特稿、传媒观察、随笔、新闻窗、理论与思考、广告探微、新闻与法制、采写编、网络传播、新闻教育、报海钩沉、国际新闻界、声屏世界、办报经纬、党政论坛等。读者对象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大危机事件传播的主要特征与应对研究

    明安香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认为,从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简称“重大危机事件”)爆发的瞬间起,公众对危机信息的迫切需求和巨大渴求一时间必然会达到空前高度,即呈现出“危机信息渴求”综合征特征.本文分析了“危机信息渴求”综合征突出表现的三大特性:及时性、充分性、盲目性.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众媒体如果对于公众的这种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充分性处置不当,就有可能使之演变成为公共危机事件的“酵母”,使公共危机事件的危害不但得不到妥善解决反而会蔓延和恶化.由此作者提出了公共危机事件的“酵母效应”理论.本文还提出,要取得处理重大危机事件的完全胜利,还必须解决事件遗留的隐忧和隐患等“两隐”问题.这是作者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学体系,在理论创新上所做的初步探索.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危机信息渴求综合征酵母效应隐忧隐患

    从六个方面努力做好网络访谈

    朱继东
    5-7页

    话语权多元化时代主流媒体的把握

    刘鹏飞邱海理
    8-9页

    地方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以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为例

    李伟娜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地方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以此来建立稳定的公共危机化解机制,实现危机信息的健康传播与公众的价值认同.

    新媒体危机传播政府传播舆论引导传播策略

    试论全媒体时代纸媒的非对称发展

    郑迎军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媒体竞争早已进入“战国”时代,但要靠一种终端一统天下或许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时间段内,在人们的信息消费日趋理性并且多元化的情况下,纸媒如能审时度势、剑走偏锋,以独特的思路走非对称发展之路,或许还能自保甚至略有发展.

    纸媒全媒体非对称发展

    电视直播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程昆王媛媛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为代表的突发事件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电视台以电视直播的形式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本文通过对电视直播突发事件的分析,从突发事件中电视直播的魅力以及电视直播现场的选择、发挥演播室的功能、增强节目编排意识突出人文关怀、多角度全景式记录增强互动意识四个方面,探讨电视直播突发事件的应对技巧.

    突发事件电视直播应对布局人文关怀

    从新闻媒体看政治谣言的政治管理

    王燕刘莹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政治生活的复杂性,新闻媒体中出现了大量的政治谣言,必须进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政治管理中的政治谣言可以分为主动型政治谣言和被动型政治谣言.不同类型的政治谣言在政治管理中的运用方式和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主动性政治谣言目的性强,容易识别,被动型政治谣言对社会公共危机更具有煽动性.

    新闻媒体政治管理政府政治谣言政治生活

    社交网络媒体发展的驱动力

    黄璜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媒体成为网民最推崇的自媒体,本文试图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文化多元化的推动、科技不断进步的宏观驱动力和网络文化深入人心、民主文化展示新平台、受众自我意识的提高和国外社交网络媒体发展的微观驱动力分析其发展的原因,旨在厘清社交网络媒体发展的脉络.

    社交网络媒体宏观驱动力微观驱动力

    论新闻的美学特质

    王慧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传播活动遵循着“美的规律”,从审美表现上看,新闻传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然贯穿着美学的原则,具有美学的特质:外在形式美学特质与内在美学特质.而新闻的美学特质对新闻传播活动最重要的启示是,我们的新闻记者要具有美学素养,加强美学思维,才能报道出有着真、善、美灵魂的好新闻来.

    新闻美学新闻的外在美学特质新闻的内在美学特质

    1929年上海《新闻报》股权事件再研究

    詹佳如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照美国乔治敦大学学者Shelanski对社会之于媒介兼并问题的态度模式分类(效率主导模式和民主模式),1929年《新闻报》股权事件表明,中国社会对于报刊兼并的态度是强烈地偏向于民主模式的.这种偏向是舆论观念、政府力量和商界力量合力的结果.因此,讨论中国近代报刊经济的发展,不应该把报刊混同于一般的企业,完全以经济的视角予以考察,反过来完全置于政治视角,也可能是过犹不及,而应充分考察社会政治的复杂因素是如何形塑了中国近代报刊经济的面貌.

    《新闻报》股权纷争政治化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