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孔祥科

月刊

1003-1286

xwahz@sina.com

0371-65795932 65795931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Journal Journalism Lover
查看更多>>本刊是“新闻爱好者的下半月理论版”。栏目有本月评论、特稿、传媒观察、随笔、新闻窗、理论与思考、广告探微、新闻与法制、采写编、网络传播、新闻教育、报海钩沉、国际新闻界、声屏世界、办报经纬、党政论坛等。读者对象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电视精品节目的创作

    王怀争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精品影响深远,作用巨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放眼时代和全球,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要求.电视作为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媒体,承担着传播和塑造大众文化的重任.为此,创作更多更好的电视精品节目就成为电视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本文所分析的电视精品节目主要是指带有策划和创作意味的电视节目,如电视纪录片、电视文学、电视戏曲等.笔者从三个方面详细论述,最后归论:打造电视精品是人民的期待,是时代的召唤,更是有责任的电视人面对伟大时代的光荣责任和历史使命,电视精品兴当其时,盛当必然.

    时代呼唤电视精品

    自制剧:打好本土故事文化牌

    杨莹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各家省级卫视都把自制剧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它所带来的文化传播效应和收视趋向成为自制剧生产的重要吸引力,自制剧成为推广本土化资源的重要载体.做好自制剧关键在于讲好故事,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讲故事,在地缘文化背景下发掘故事,展示本土人物群像性格,展示地方语言、民俗、生活形态,以及风土人情等.讲好自制剧故事需要明确主题,深入生活,贴近本土,占据首播权.

    自制剧独家首播本土化文化品牌

    延伸我们关于新闻业的记忆——远程教育精品教材《世界新闻传播史》序言

    陈力丹钱婕
    69页

    当个“富裕”的通讯员

    左红江
    70页

    标识暴露时长对电视广告认知效果的影响

    姜小墨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效果的好坏是一则广告能否促成消费者购买的基础.本研究通过控制实验的方法探究了电视广告中商品标识暴露时长与广告认知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对于消费者来说“认知”并不比“理解”容易;商品标识在广告中的暴露时长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适当增加电视广告中商品标识暴露的时长将有助于提高广告的认知效果.

    广告认知广告效果标识暴露控制实验

    对微电影广告的反思

    陈娜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时代的来临,赋予了微电影广告充分展示的舞台,然而对微电影广告的过度使用与微电影广告本身不成熟的矛盾正日益显现,如何有效使用微电影广告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微电影广告的开端与现状出发,分析了微电影广告兴起的原因及其制作模式,探究了微电影广告繁荣背后的隐忧,提出了对微电影广告发展的建议,即注重内容创意,创新观影形式,有效使用社会化媒体,配合传统品牌推广方式.

    微电影广告隐忧微电影广告营销

    媒体数字化对广告传播方式的影响

    张炬王慧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电话等众多新的数字媒体的出现,媒体数字化时代随之悄然来临.媒体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对广告传播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广告领域,数字媒体与广告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天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广告媒介和广告受众两个方面分析媒体数字化时代广告传播方式的变化及其特点,并试图为当代广告的有效传播提出建议.

    媒体数字化广告传播方式影响

    当代广告发展趋势浅析——从戛纳广告说起

    李斌玉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近年来戛纳国际创意节获奖案例入手,从广告形态、广告受众、广告媒体等角度出发分析和探讨了媒体数字化下当代广告发展趋势,认为广告形态模糊化、广告受众主动化和数字媒体成为创意主导这三大特点是当代广告发展趋势.

    戛纳广告媒体数字化媒体

    抗战时期中国报纸中体现的韩国形象——以对《大公报》的内容分析为例

    徐玉兰金花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抗战时期的《大公报》为个案,通过对该报1919年到1945年这27年时间段内,以韩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649篇文章按报道主题、报道大小、报道倾向进行了分析,并较为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了对特定历史环境下《大公报》所塑造的韩国国家形象、中国国民对韩国持有的态度以及韩国形象在中国媒体中的体现方式.

    《大公报》国家形象中国韩国

    中国近代报人社会地位变迁之考察

    陶玉亮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极少数参与其间活动的中国人是近代第一批报人.一批科举失意的落魄文人加入了办报的行列,同时也给办报活动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随着维新人士将办报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报纸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报人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其后,报纸的专业化程度提高,报人队伍呈现出了职业化的趋势.近代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既与报纸自身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也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相伴随.

    近代报人社会地位三次变迁社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