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记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记者
新闻记者

吕怡然

月刊

1006-3277

xwjz@wxjt.com.cn

021-62791234

200040

上海延安中路839号

新闻记者/Journal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新闻工作刊物。旨在推进新闻改革,促进新闻界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批判人文主义:文森特·莫斯可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思想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姚建华朱燕钦
    3-14页

    游牧中的"媒介空间"生成:数字游民空间生产的四重逻辑研究

    牛天陈绚
    1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游民是依托互联网远程工作,通过地理上的生活成本差异,实现自由独立、流动灵活的生活方式的群体.尽管数字游民不依赖实体空间,但他们并不是"游"于任何地方,其对宜人的、有社区感的空间依赖并没有消失.研究发现,数字游民和空间的互动形成了四重逻辑:一是数字游民"游牧式"的行动线是在地空间形成的基础;二是游民通过自构关系发展社交关系空间;三是数字游民社区与游民的心理联结逐渐衍生为承载身份认同的精神空间;四是数字游民置身空间的资源置换引发空间的资本化.研究进一步认为,数字游民社区是媒介空间"互型"的结果.数字游民、社交媒体和在地空间三者共同构成行动者群组,媒介空间的生成则是数字游民的社交媒体空间折射的秩序、关系与线下游民社区的布局、装置、秩序互相形塑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媒介空间的提出或可作为数字游民的空间分析框架,蕴含着游民社区、地方与国家层面的空间收编、融合和互动等宏观逻辑,也包括游民社区中关系、秩序、想象与城乡发展的微观线索,有助于解决数字游民的"游牧式"生存需求以及城市边缘过渡空间的建设问题.

    数字游民空间生产媒介空间

    协商式透明性:职业新闻人情感表达的动态调适——基于记者手记生产过程的考察

    吕佳臻
    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记者手记中职业新闻人的情感表达,采用深度访谈法,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探索职业新闻人的情感表达与新闻透明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记者手记中职业新闻人的情感表达延展了新闻透明性的内涵,本文将其概念化为"协商式透明性",即职业新闻人经由个体驱动、组织规制与行业文化之间的协商而将自身的情感加以表达.协商式透明性所体现的记者将自身的情感付诸表达,是对职业新闻人主体性的确认,形成对专业新闻领域既有文化脚本的扩张,但这种扩张处于以新闻客观性为主导的职业文化语境之下,并且受到新闻组织的影响.协商式透明性还揭示出新闻透明性与新闻客观性之间的共生关系,两者以个体与组织的行动为载体通过协商达成对当下社交媒体情感流动的适应.

    新闻透明性记者手记职业新闻人情感表达

    门板报:"全党全军办报"的基层宣传创新实践

    邓绍根强若琳
    48-5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晋冀鲁豫解放区前线部队创造出的一种基层宣传动员新形态,门板报有效践行了"全党全军办报"方针.解放战争时期,为配合"立功运动",实现功劳的及时记录与公开表扬,门板报作为"公共功劳簿"问世.随后,门板报在连队间广泛流通,延伸为一类基层创新媒介.门板报契合了革命需求与部队实际,在传播内容、媒介形态、生产流通机制等维度具备创新性,发挥部队管理、文化教育、提高政治认同度等效用的同时,凸显了"最广泛的群众性".

    门板报全党办报全军办报群众路线宣传动员

    回家庭?到社会?:《解放日报》妇女劳动模范的形塑与延安时期的妇女生育话语

    石尚上
    5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0年代,在救国保民的呼声中,妇女"走出家庭"之论盛行一时,然而片面要求妇女脱离家庭、自谋生计的言说与广大劳动妇女的现实处境相割裂.中国共产党则从劳动妇女的阶级利益出发,鼓励其普遍参加生产,完成由家庭"生育力"到革命"生产力"的角色转变.陕甘宁边区在妇女生产动员中,着意在"走出家庭"与"巩固家庭"之间寻求平衡,强调参与集体生产不脱离家庭、改善家庭生活的属性.《解放日报》对妇女模范的塑造,相应呈现出兼顾家务与集体生产的"贤良"新标准.妇女肩负物质资料生产、人口再生产的双重使命,妇女之"生育力"、"生产力"间的角色冲突与堕胎问题映射于报刊话语,《解放日报》一度出现节育、节欲问题的讨论.面对妇女的生育困境,边区政府致力于调和妇女之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强化"养娃娃"也是革命工作的宣传,并通过发展社会保育工作等为"抗战中的母亲"排解后顾之忧.

    妇女回家妇女模范"贤妻良母"主义生育延安《解放日报》

    从民众到集体: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陕北民歌为中心的有声动员

    张姣曹轲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北革命民歌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重要的有声动员方式.延安文艺座谈会促使"旧瓶装新酒"的民歌创作模式在革命过程中完成在地化转变,指引文艺工作者与民间艺人走向集体创作.同时,革命也为陕北民歌带来视野、情感等方面的转变,将革命需求与民众日常生活劳作相结合,将民众情感从个人投向革命集体,将民歌从解心宽的无奈之举变成民众融入革命集体的行动指南.

    延安时期陕北民歌革命集体有声动员宣传动员

    反蒋斗争中上海报贩的"政治生意"(1928~1931)

    陈李龙
    8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近代报刊发行史中,报贩群体始终与政治变革紧密相连.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实施独裁,各党派群起反对,并在上海创办报纸发起舆论,向蒋介石的权威发起挑战.当政治斗争的逻辑介入报纸发行市场,令派报行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改变.由于反对蒋介石的报纸备受读者欢迎,利润水涨船高,而报贩为攫取高额利润,甘愿冒险贩卖反蒋报纸,在发行市场中形成一门"政治生意".在"政治生意"中,报贩一方面苦心追求利润,另一方面也被深深卷入政治,使其自身成为政治传播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报贩报纸发行政党报刊

    延伸替代、融合协商、示范接纳:以家庭智能摄像头为例考察媒介化育儿发生路径

    林颖颖刘娜
    9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媒介化理论出发,对20个安装智能摄像头的上海家庭进行深度访谈,从对城市家用媒介辅助育儿管理的分析中,丰富并完善"媒介化育儿"的概念和发生路径.研究发现,以家用智能摄像技术为例的"媒介化育儿"呈现出三个螺旋式循环过程:包含媒介时间扩张与空间在场中的延伸替代,家庭育儿分工与处理矛盾中的融合协商,以及社会化讨论与媒介合理化中的示范接纳——每个过程之间并不相互排斥,而是错综复杂的过渡或并行,需要用动态、批判的视角来观察.研究同时强调了媒介化三要素(媒介、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家用智能媒介媒介化育儿亲密监视家庭权力结构

    投稿须知

    《新闻记者》编辑部
    封2页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推荐《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传播研究》

    赵子毓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