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廖兵

季刊

1004-8405

xws@gic.ac.cn

020-85231297

510650

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广州市1122信箱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Cellulo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
查看更多>>《纤维素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季刊。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4-8405;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36/TQ。自1993年创刊以来,已先后入编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办刊宗旨是反映纤维素科学技术成就,报道纤维素及其伴生物化学、物理、生物化学以及植物资源转化和利用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研究新成果,评述国内外发展动向,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我国纤维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辟有研究报告、综述评论、研究快报、工艺技术、科技简讯、广告之窗等栏目。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学技术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蔗渣氧碱蒸煮技术研究第一部分 ——单段蒸煮条件对成浆性能的影响

    苗国华王正丰李靖陈克利...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蔗渣为原料,探究了不同用碱量(20%、25%、30%、35%)、保温时间(120、180、240 min)、最高蒸煮温度(110、120℃)、镁基保护剂(MgSO4)的用量(0.0%、0.5%、1.0%、2.0%)和加入顺序对蔗渣单段氧碱制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比为1:7时,采用0.5%(以原料绝干计)的硫酸镁预浸渍,然后再加入氢氧化钠的方式,在用碱量为25%、氧压为0.5 MPa、最高温度为110℃、保温时间为180 min的条件下可得到最佳的成浆效果.此时,所得细浆的得率为58.61%,卡伯值为13.0、特性粘度为787 mg/L,对应的筛渣率为3.54%.本研究可为后续化学预处理和综合预处理辅助氧碱制浆两部分研究提供参考,以期为蔗渣高效制浆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蔗渣氧碱蒸煮单段蒸煮成浆性能镁基保护剂

    蒸汽爆破处理对烟梗理化特性和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刘福童李茂森冯慧琳任春霖...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蒸汽爆破前后烟梗木质纤维素和非挥发性酸成分含量的变化,探索废弃烟梗的高效资源化利用途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汽爆压力和时间的增加,木质纤维素相对总量逐步增加且具有显著性,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所占木质纤维素总和的比值随着蒸汽爆破时间和压力的增加,其含量逐步减少且具有显著性;木质素所占木质纤维素总和的比值随着蒸汽爆破时间和压力的增加,其含量逐步增加且具有显著性.烟梗经过汽爆处理后,其非挥发性有机酸、草酸、苹果酸相对含量显著性增加,在蒸汽压力1.4 MPa、保压10 min条件下,烟梗中非挥发性有机酸、草酸、苹果酸含量达到最多.烟梗经过蒸汽爆破处理后,烟梗中木质纤维素和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发生巨大的变化,为烟梗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烟梗蒸汽爆破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非挥发性有机酸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及其产酶优化

    张远科徐鸿曹治冉松...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形态学观察作为鉴定手段,通过滤纸条崩解实验测定实际降解能力.以葡聚糖内切酶活(CMCase)和滤纸酶活(FPase)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结果表明,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Xh-12),鉴定为不动杆菌属,发酵培养7 d后对滤纸条的减重率可达54.4%.在接种量1.5%、温度39℃、pH=6.7的最优培养条件下,CMCase活力为1.05 U/mL,FPase活力为0.76 U/mL,具有较高酶活力.

    纤维素纤维素酶酶活力不动杆菌响应面

    废弃玉米芯高效提取并改性为羧甲基纤维素的研究

    李若嘉胡杰文朱少彤张刚强...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废弃玉米芯提取纤维素并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以提高玉米芯高值化利用.本研究采用酸水解法处理玉米芯,提取纤维素并改性为羧甲基纤维素,探究玉米芯提取并改性为羧甲基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本研究以乙醇为溶剂,先从玉米芯中提取纤维素,经先碱化后醚化后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碱化和醚化条件对CMC产品得率和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MC最佳制备条件为:乙醇为有机溶剂,NaOH用量为5 g,碱化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60 min,氯乙酸用量为5 g,醚化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80 min.经化学处理后,从玉米芯中分离出的纤维素提取率为25.7%.根据最佳反应条件,CMC产品产量为7.31 g,取代度为0.95.通过扫描电镜(SEM)证实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有效去除,红外光谱分析(FT-IR)发现在1590 cm-1处出现的新吸收峰表明CMC成功合成.本工作为提高玉米芯利用率提供了新思路.

    羧甲基纤维素玉米芯废旧资源再利用纤维素醚化

    空气过滤材料用功能纤维研究进展

    孔之奇郭大亮吴安波沙力争...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过滤材料由于其三维结构特性,对空气中的颗粒物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和较低的气流阻力.针对空气过滤材料用功能纤维研究现状,介绍了聚丙烯基、聚丙烯腈基、聚乙烯醇基、聚四氟乙烯基等有机纤维改性方法,指出不同类型纤维用于空气过滤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纳米纤维素纤维作为一种可降解的纤维材料,未来在空气过滤材料将会有重要的地位,综述了它与传统有机纤维和蛋白进行复合改性方法,以期为新型纸基空气过滤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空气过滤功能纤维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

    直接测量纤维素分子量的方法研究进展

    元佳丽陈峙宇王欣雨李晓赢...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纤维素被直接溶解后测量分子量的系列方法,包含端基法、渗透压法、粘度法、光散射法、体积排阻色谱法(SEC)、SEC-MALLS联用技术、流变学七种方法,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原理、应用实例、优缺点、限制条件等.特别指出SEC-MALLS-RI串联技术可获得构象、聚集态等多级结构信息,流变学法是新的表征纤维素分子量分布的相对可行又简易的方法,粘度法是唯一的国家标准方法,最后对几种方法进行了总结对比分析.纤维素领域研究人员可根据本文提供的全面纤维素分子量检测方法去选择适宜的手段.

    纤维素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间接法直接法

    植物生物质构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肖高杨帆刘明华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废弃植物生物质为基材制备的高值化钠离子电池负极纳米复合碳材料,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有望成为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替代品.本文系统梳理了废弃植物生物质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具体归纳了木质纤维素类废弃植物生物质(乔木类、秸秆类、干质果壳类)和多糖淀粉类废弃植物生物质(种子类)的生物模板法制备过程,深入阐释了其诸多电化学性能和独特形态结构形成的钠离子存储机理及构效关系,客观探讨了植物生物质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要分析与非植物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对比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植物生物质固废物这一大自然中储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植物生物质衍生碳再生能源生物模版纤维素木质素淀粉

    纤维素基凝胶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

    梁雪虹庄伟悦劳卓熙周子丹...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纤维素的结构入手,综述了纤维素基凝胶材料特有的层级结构、双亲性、环保等特点.重点阐述了纤维素基凝胶材料在电池及超级电容器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两种用于电池电极的凝胶材料,其中以纤维素为骨架的凝胶材料廉价、机械性能佳,碳气凝胶材料则在导电性、能量密度等方面表现优异.基于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制得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粘结剂具有环保、粘度增加的特点.而在超级电容器的电极及电解质的使用方面,纤维素基复合凝胶材料得益于其三维网状结构,使其有利于离子的传输,扩散电解质离子.未来将重点解决材料应用于储能器件上的相容性问题,从而优化储能器件性能,进一步指明纤维素凝胶材料的发展方向.

    纤维素化学改性凝胶材料结构调控储能

    香蕉纤维研究现状及展望

    姜文琦刘杰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香蕉纤维的结构、成分及性能的角度,对比总结香蕉纤维不光有高于麻类纤维的断裂强度、细度和吸湿放湿性,还具有棉纤维及蛋白质纤维的一些特性;综述了国内外香蕉纤维的研究现状和纤维在纺织及其他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香蕉纤维在脱胶如化学法、生物酶法、微生物法及联合脱胶等方法,分析各方法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为促进香蕉纤维的可持续开发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香蕉纤维结构性能研究进展脱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