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观察
传媒观察

沈志强

月刊

1672-3406

025-84702171

210092

南京管家桥65号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CSSCI
查看更多>>为传媒相关人士提供新颖、实用、有价值的新观念、机关报思维、新经验、新技巧,促进传媒在新的背景、新的框架下改进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过三关":白血病患者家庭的网络众筹叙事研究

    杨娇苏春艳陈爱茹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京郊地区异地就医白血病患者家庭的网络众筹文本和实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筹款者在众筹的文本叙事和实践中以极高的主体性叙事来获取社会支持.这种主体性具体表现在意志坚强、关系家庭、以"借"还"帮"三种策略维度,本研究将之定位为"过三关".家庭成为叙事的核心,家庭为中心、孩童为无价之宝的信念成为叙事者最重要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超越了公开筹款所带来的对面子和尊严的"损伤".面对重大疾病所带来的打击,白血病患者家庭将坚持和坚强作为一种正义准则,并内化为自身的德性.在道德自证的实践中,"好心人"的"回报"不仅体现在众筹文本的叙事当中,更体现在家庭成员对患者永不放弃的照护、对病友群体的微小支持以及对陌生"好心人"的感恩和热爱等方面.通过众筹文本和日常实践,白血病病友及家属自证了内心的良知和德性.

    互联网众筹疾痛叙事"回报"道德自证

    寻找"有声的中国":重返近代中国口头传播的历史现场

    杜颖卉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以来,新式演说、文明新戏、话剧、进步歌曲等诉诸听觉的传播形式,借助留声机、唱片、公共广播系统和有声电影等新媒介技术,克服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遍中国上下.这其中,演说产生了重要的社会作用,它是发挥启蒙价值的"文明利器"、往来汇通的文化产品、社会动员的文化旗帜,与近代中国探求民主革命的政治形势、西学东渐的文化交往、新旧并存的社会习俗产生深刻互动.陈平原教授在《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中认为,演说学发展的背后一方面是对开放平等政治体制的追求,推动了对近代中国广大民众的思想启蒙;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章变革,从白话文学、文学教育等角度透射着近代以来中国政治运作、文学风格和学问传承的发展变革.借助文本化实践、图像化展示和声音技术的复原,研究者可以重新勾勒出近代以来中国口语传播的图景,探究晚清民国时期口语传播对民主思想的引入、话语方式的革新所起到的深刻作用.以文本求声音,对近代演说的研究也为我们重返中国古代的口头传播现场提供了借鉴和可能.

    演说口头传播声音研究《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

    墨色·纸本

    王龙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