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媒介生态视角下出版与影视的互动作用研究

    沈蓓蓓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多种媒介形态的共存,出版和影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每一个文化产品消费者都可能成为出版与影视作品的受益者.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本身的质量与魅力,还因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塑造了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和新兴媒介生态体系.探究这种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文化传播的演变轨迹,还能为当前文化资源配置、产业发展以及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实践指导.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迅猛,为出版与影视的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工具,不仅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还促使文化产业重新审视原有的内容创作和营销策略.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出版与影视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当代社会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多样性,以及媒介技术在文化生态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研究表明,出版与影视在媒体生态中可谓相辅相成:一方面,二者通过交叉推广、内容转换等方式,拓展了受众群体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共同促进了媒介技术的创新发展.然而也要看到,出版与影视的互动并非总是带来积极效果,某些情况下可能引发同质化问题,甚至导致原创性丧失.因此,在享受融合带来的便利与创新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与均衡性.

    媒介生态出版业影视业互动作用文化传播

    数字人文视角下中国民间故事影视化与国际传播研究综述

    杨子玥傅悦黄雨婷刘雨欣...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人文视角的引入为中国民间故事的影视化及国际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基于CNKI与Web of Science文献搜索引擎,检索相关核心期刊后,结合相关文献、关键词等数据,深入分析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民间故事影视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民间故事研究、民间故事及其影视的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现有研究成果和研究空白.文章分析发现,三者在单个领域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然而,数字人文、多模态话语分析等方法受关注度较低,尚未广泛应用,也未形成学科深度融合的体系化研究.此外,国内学者大多集中于文本分析和理论探讨,忽视了多模态之间的互动及与受众的双向交互.同时,现有研究的案例分析分散,缺乏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和普遍适用的传播及翻译策略.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关建议:未来,研究者应聚焦跨学科尤其是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影视化研究,带动来自各行各业的广大社会力量,深入探讨民间故事的影视化和国际传播,充分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优势,旨在进一步发挥民间故事跨文化交际的独特桥梁作用,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数字人文民间故事多模态影视化翻译国际传播

    共建"一带一路"互动视频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杨怡婷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动视频是一种结合视频叙事与交互设计的新型媒体形态,支持观众通过点击、滑动等方式参与剧情发展,从而获得沉浸式、个性化的观看体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互动视频在生产制作、商业模式、受众反馈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我国主流媒体与共建国家媒体所制作的互动视频,通过深入剖析其内容、形式、传播效果,揭示互动视频在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并指出互动视频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难以吸引观众持续关注;互动设计与用户体验方面有待优化,部分互动视频的操作复杂,无法充分满足用户的参与需求,导致用户实际参与度不高;传播效果的评估存在困难,难以准确衡量互动视频对文化传播的实际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对策建议:深化对互动视频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为制作更具针对性的内容提供理论支持;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打造高质量的互动视频;不断创新互动技术,增强观众黏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互动的趣味性和便捷性,从而优化传播效果.

    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互动视频叙事跨文化传播

    国产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纪录片《一带一路》为例

    李宗颐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传播舞台上,只有高质量的纪录片才能在海外主流电视平台上亮相,所以创作高质量的纪录片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相较于新闻报道的即时性、电视剧的虚构魅力以及娱乐节目的轻松氛围,纪录片以独特的纪实魅力构建起连接全球观众心灵的桥梁,能够直接缩短跨文化交流的距离.此外,纪录片作为一种能跨越时空界限的媒介,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与历史责任.纪录片既是现实的真实写照,又是时代的历史留影.在多元文明交流中,纪录片以独特视角和深刻见解,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方面成效显著,逐渐展现出影响力.但在构建全球知名纪录片品牌方面,中国纪录片仍面临挑战.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应牢牢把握文化交流的话语权,真实展现社会的多元化和人性的复杂性,使观众能从真实的故事中获得共鸣与启示.文章以《一带一路》纪录片为范例,首先分析了纪录片的文化使命;探讨了纪录片《一带一路》的价值意蕴:多元化语言呈现国家形象、内容和题材跨国别选择、叙事策略为跨越文化差异、关注全球发展共同命题;最后提出提升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的路径: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调整影像文本内容、突出文化表达主题、调整和优化叙事结构.

    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一带一路》文化使命价值

    在京外国留学生自媒体跨文化内容生产及其创意劳动研究

    王浩昆刘畅孙瑞凝郑好...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华外国留学生活跃于自媒体平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聚焦在京外国留学生自媒体,运用网络民族志、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考察在京留学生自媒体跨文化内容生产类型及其创意劳动过程.过往研究多将作为桥接群体的外国留学生放在受众的位置,忽视了他们进行跨文化内容生产的主体潜力;而对于创意劳动的研究,则多关注劳动的异化问题,对跨文化传播中劳动的复杂性鲜有关注.研究发现,在京外国留学生自媒体的跨文化内容包括生活、知识、兴趣三种主要类型,通过内容采集、分发、消费等多个环节实现跨文化创意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在京外国留学生自媒体呈现出两种创意劳动模式,即主动式创意劳动和被动式创意劳动.前者受劳动主体个人愿望、需求等影响,后者则更多被平台的算法、劳动主体所面临的现实条件等因素所限制,劳动者的主体性难以体现.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自媒体跨文化传播中关于生产主体的疑问,探讨何为跨文化内容生产者及其以何种方式向受众呈现这些内容,从而为强化跨文化内容传播效果提供参考.

    留学生自媒体内容生产创意劳动跨文化传播

    法语媒体语境下中国区域国际形象构建研究——以法国《费加罗报》涉浙新闻为例

    陆超群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自觉选择.如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亟待传媒界持续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国际法语媒体语境下,以法国主流媒体《费加罗报》涉浙新闻为例,通过梳理该报自中法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 20 年间的新闻报道,探讨海外媒体对中国区域国际形象的构建.文章首先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报道数量、报道主题等进行统计和分类,然后与周边省份进行横向比较,对报道态度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虽然涉浙报道数量比周边四省多,但差距并不明显,相比上海,则存在短期内无法跨越的"鸿沟";报道主题涉猎较广,但并未充分体现浙江的特点,且正面报道比重有待进一步提升;想要为广大海外民众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浙江形象,仍需要时间和努力的积累.针对上述状况,文章建议相关部门重视此问题,主动出击,为自身打造亮点议题,认真看待多语种国际新闻媒体的作用,积极与国外官方媒体、民间自媒体展开对话、交流与合作,旨在做好有温度的国际传播工作,提升中国区域的国际形象和亲和力.

    法语媒体《费加罗报》报道区域国际形象浙江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武则天活态文化数字展厅应用研究

    张世佳胡旻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解决文化断档问题,实现武则天文化活态传播,成为一个难题.有学者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历史文化活态传播.文章以武则天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虚拟现实技术与武则天文化传播的内在联系,探索利用数字展厅拓展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武则天文化在线上传播的具体策略.通过提取虚拟现实产品交互特点、武则天文化内涵与活态传承要素,从沉浸性体验、交互性体验、构想性体验三个角度,对武则天活态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数字场景的真实化、交互体验的多模态、情感体验的动态还原,能有效增进受众对武则天文化特性及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感悟,虚拟现实技术在武则天文化保护与活态传承方面可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武则天文化虚拟现实数字展厅活态交互

    数字文化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创新路径探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数字文化建设为例

    雷澜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字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习惯.公共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向多元化、个性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当前,为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应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数字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的数字文化建设实践为例,探讨数字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建设路径,探寻数字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创新手段.研究认为,数字文化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能的重要手段.推动数字文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种表现,通过网络化、数字化、体验式、移动式等方式和手段,能够更为优质、高效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公益、基本、均等、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文化作用建设路径创新手段

    黄平县苗族服饰文化传播困境及策略研究

    李滢滢颜景懿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黄平县是苗族聚居地之一,苗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当前黄平县苗族服饰文化传播面临诸多困境,各种问题日渐凸显,包括传统技艺传承不足、品牌影响力缺乏、创新不足等.为更好地传播黄平县苗族服饰文化,文章在阐释黄平县苗族服饰文化传播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黄平县苗族服饰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策略.首先,建立传统技艺传承基地,开展文化保护项目.其次,构建品牌形象,拓展市场需求.最后,推动文化创新发展,要鼓励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设计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服饰.文章旨在促进黄平县苗族服饰文化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为民族文化传播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助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

    苗族服饰文化乡村振兴品牌形象文化传播黄平县

    新媒体时代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传播策略探究

    李倩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大众对文化、健康、旅游休闲、养生等领域的重视度也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应运而生,精准对接时代需求.当前,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方式,也为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借助新媒体平台,东阿阿胶文化不仅能够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文化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有效激发公众对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的兴趣,进一步提升该领域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文章综合运用数据统计法、实地调研法、小组讨论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新媒体对东阿阿胶康养旅游传播的促进作用,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文化传播深度欠缺、传播方式创新性不足、传播团队专业性有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传播的具体策略,即通过拓展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创新信息传播方式、提升传播团队专业素养等,促进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广泛传播和繁荣发展.

    新媒体东阿阿胶文化养生康养旅游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