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述而不作":百科体体裁暨编写原则探析

    李娜
    23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科全书是以便于寻检查阅的条目形式,"概要记述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一个条目即一个知识主题,同样的主题可以有多种体裁来表现."述"是百科条目的基本体裁,是百科全书的基本性质和主要功能的必然要求,同时与孔子的"述而不作"思想不谋而合.百科全书讲求严谨、确切、明白,要求使用说明文体,讲究朴素简练、平易明白.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情况或阐明道理进而给人们提供知识的文章体裁,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精练准确.文章从百科全书的基本性质和主要功能入手,结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条目试写稿案例,针对非百科体的条目内容进行举例分析,并归纳总结叙述、概述、陈述、描述等百科体,以及议论体、论文(或专著)体、文学体、"朦胧体"和"穿靴戴帽"等非百科体.通过归纳分析把握百科体的几个原则:汇编性、客观性、稳定性、概述性、系统性,以期帮助作者对百科体裁产生比较全面的认知,建立规范百科条目的体裁意识,进而提高一稿成稿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众多条目的规范化,以便读者快速寻检查阅.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百科全书百科体非百科体百科体原则

    学术出版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究——以"贵州山地民族聚落研究丛书"为例

    张明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聚落研究和乡村设计实践,学术出版可以间接推动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和落地,助力乡村振兴,这一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为数众多、各具特色的山地聚落,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贵州一些聚落面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空心化"等问题.对贵州山地聚落的研究对于推动西南地区聚落研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自2014年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联合安顺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基于"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项目"平台,持续多年扎根贵州乡村开展山地民族聚落研究以及在地的乡村振兴工作,并出版了"贵州山地民族聚落研究丛书".文章基于笔者深度参与该丛书策划与出版的实践经验,结合对高荡村村落保护个案的长期观察,探讨一种学术出版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即通过田野调查,系统总结传统聚落的营建经验和智慧,以此作为后续乡村设计等工作的基础支撑;通过专题研究,结合实践项目将研究成果落地,并发掘、培养乡建人才队伍;通过学术出版,结合社区讨论会、座谈会及展览,促进各方在传统聚落价值方面达成共识,共建宜居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以为西南传统山地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学术出版乡村振兴贵州聚落研究高荡村

    出版物全媒体内容运营模式研究

    余彤彤王珮寅
    238-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呈现出移动化、碎片化、多元化特点.当下,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的主流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市场繁荣发展.在此背景下,出版业不断创新出版物的内容形式,建构全媒体内容生产生态,将有声读物、播客节目、知识付费、在线教育、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推广等出版物形式纳入全媒体内容运营范畴,并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不断探寻新的内容输出和推广模式,探索全媒体内容多元化、特色化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文章通过交叉研究和实践研究,基于平台包络理论,提出新的出版物全媒体内容运营平台概念.研究认为,出版企业可通过平台包络破除行业壁垒,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算法等新兴技术,全面整合业务板块,创新优化商业模式.文章旨在为出版行业打通全产业链提供新思路,进而推动出版行业发展.

    全媒体内容运营MCN区块链人工智能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业转型的探索与思考

    李剑
    242-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数字技术也为出版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出版业如何高效实现数字化转型,是每个出版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运用文献研究等方法,从思维定式的影响、产品形态的变化、销售渠道的变革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得失,进而提出转型中出版机构应采取的具体策略,具体包括拥抱数字化技术、开发融合性产品、培养数字化人才、探索新商业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从业人员应将上述策略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推进数字化转型,即要看到不同策略之间的联系和协同作用,从而促进转型工作整体优化升级,以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传统出版业转型创新

    "VR+元宇宙"背景下出版业融合发展探析

    仲玉维
    246-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元宇宙的兴起,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与VR、元宇宙相结合,出版业也不例外.以出版行业为例进行分析,不少出版集团立足于现实,结合目前的先进技术,一方面强调对主业的坚守,另一方面积极向新业态转型,由此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VR和元宇宙技术对传统出版业具有功能转型和业态创新的作用,可成为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外部驱动力.出版行业积极强调与"VR+"融合发展,并由此实现了市场资源的配置优化,这也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了积极启示.文章聚焦中小学信息技术杂志社的出版案例与创新变革,进一步分析研究"VR+元宇宙"背景下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包括加强资源整合,强调资本投入;深化内容生产,注重地方文化融合;强化市场运营与联动协作,提高产业韧性等建议,旨在为出版业VR融合发展提供支持,促使"VR+"背景下的出版产品与服务能在市场上扩大规模,增强出版体验.

    "VR+"元宇宙出版业融合发展模式发展路径

    新媒体视域下国产文博类纪录片创作策略研究——以抖音自制纪录片《了不起的中国颜色》为例

    甄明
    249-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新媒体异军突起,短视频凭借较强的娱乐性和社交性,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文博类纪录片作为记录历史事件、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亟需创新创作策略,以适应时代变化.2023 年 11 月,由抖音自制的文博类纪录片《了不起的中国颜色》一上线就引发各界广泛关注.该片以五种中国传统颜色为线索,通过讲述不同颜色的起源和传承,展现中国传统色的魅力,继而深入传达中国传统色背后的文化价值.文章以《了不起的中国颜色》为研究案例,剖析其具体的创新实践.研究发现,该片通过创造性呈现"搬运"、合理化运用中视频、创新选题方向,成功打破了传统纪录片关于纪实性的边界原则,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新媒体式的纪录片模式.研究认为,利用创新手法讲述中国故事,不仅能为同类别的纪录片打开全新的叙事角度,还能有效拓展文博类纪录片的传播价值与功能,在传播中华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

    文博纪录片新媒体短视频构图微纪实

    历史性记录与现代性流动:纪录片《铁西区》与《青春》的影像表达与身份认同研究

    陶思雨
    25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兵的影像作品通过记录普通群众的生活,映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更以不加修饰的真实性和深刻的社会评论备受各方关注.纪录片《铁西区》与《青春》分别以东北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工人生活状态为背景,拍摄主体、拍摄场所和拍摄方式均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通过历史性和现代性两种影像表征呈现东北城市工业化的变迁历程以及长三角地区新的背景下工人群体的生存状态.文章以王兵导演的《铁西区》与《青春》两部纪录片为例,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影像中的历史性记录和现代性流动,探讨影像文本的历史意蕴与文化内涵.在中国当代语境下,电影艺术的主要功能是承载和记录文化,从《铁西区》与《青春》两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影像背后的社会结构变迁与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交融:20 世纪 90 年代的东北面临经济转型,国企工人肩负着国家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铁西区》述说了下岗工人时代性的角色认知与身份转变;而《青春》反映的是,长三角地区新生代工人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新的青年群体在多元经济关系和城市文化中找寻着新的身份认同和主体意识.

    《铁西区》《青春》历史性现代性纪录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