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

月刊

1007-5968

027-50769365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58号长江传媒大厦23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PUJIAO BA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中国梦”网络认同的思考

    景星维景志明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认同是基于技术网络的网民主体围绕着网络化生存目标,在网络互动过程中展开的身份识别、信息共享、价值趋同的建构性行为共识活动,并具备相应的特征.从规律、机制、社会的需要来看,建立“中国梦”网络认同有其必要性;从多样性、针对性、实效性来看,构建“中国梦”网络认同机制有诸多方法与策略.

    “中国梦”网络认同构建策略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与调适策略

    赵兰芳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青年教师既拥有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本研究对广东6所高等院校部分青年教师就“级别晋升、工作负荷、沟通合作能力、科研压力、学术评价机制、家庭生活压力、教育教学及管理能力、培训与进修”等八方面面临的压力进行抽样调查,根据调研结果对教学教辅型、科研型、行政管理型青年教师分别分析职业压力来源,最后从学校层面、个人层面提出压力调适的一些对策建议.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调适

    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军张淑玲张建强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社团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自我教育、培养能力、开拓知识、挖掘潜能等方面提供了平台,而且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环节之一.本文在对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问题等进行研判的基础上,探索并建立适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在学生成长成才中使大学生社团发挥更大作用.

    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高校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谢彤夏勇子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在方法和途径的创新.纯粹的课堂讲授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变化,高校社团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发挥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形成全员育人、推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功能,把握其功能定位、探索其功能实现途径对于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社团功能途径

    我国高校学生组织发展变革研究

    王哲郭强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生组织分别进行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归纳出学生组织结构的发展模式由适应型科层制特点逐渐演变为新型扁平化结构;组织功能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单一政治教育为主演变成今天的全面素质教育为主.针对学生组织变革中自身显露出的问题及在当代条件下如何与学生群体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提出要从多维度扶持多样化组织结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学生组织独立地位的经验,加强学生组织的自治;鼓励学生组织与社会组织互动,以促进学生组织社会化的三大建设性措施.

    学生组织全面素质教育多元化社会化自治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丁慧民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网络文化是现代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阵地,先进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去占领与引导,各种腐朽落后、低俗错误的思想观念就会乘机而入,滋生蔓延.因此,必须以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大学生

    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李莉刘姝赟关雅囡
    82-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文化育人的功能.从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完善文化育人环境、开辟文化育人途径和规范文化育人管理四个方面入手,不仅能增强高校的文化竞争力,而且还能推动高校校园文化文化育人功能的创新与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协调性

    广西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欧阳丹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广西22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上述高校对国家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基本上能执行到位,设立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专业规范,开展教育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教师队伍配备基本充足.但在资源投入的力度和师资队伍专业化提升方面还显得较为薄弱,管理考核以及专业督导机制尚未建立.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论公民公共意识的生成与培育

    周月华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民公共意识的产生源于个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实际需要.在不断适应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实际需要演化出了类型各异的规范体系或公共意识.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公共意识是指人们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认识和行为的自觉性,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来实现的,是人们对所处的公共场合的基本态度和看法,决定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公共意识教育则需要围绕民主、自由、平等、法律与秩序,责任与诚信的维度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公民公共意识提升得以实现.

    公共意识公共生活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试论护理领导力的涵义

    胡向荣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对领导力的涵义存在“能力”说、“影响力”说、“学科”说、“综合”说等,为探讨护理领导力的涵义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对护理领导力涵义的探讨,必须以“领导力”的涵义为基础,它是指护理领导者有效率引导被领导者共同去优化地确立和实现护理领导目标的作用或力量.它的内涵是护理共同体塑造力,包括护理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体塑造力;其外延是限定在护理领导活动范围之内、护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作用力范围之内、护理领导者与被领者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范围之内、护理领导者被领导者的“合力”作用范围之内.

    护理领导力护理领导力内涵护理领导力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