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月刊

1007-5968

xxdj@163.com

027-50769366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18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服务学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辅导员为宗旨。宣传典型、传播经验、探讨问题;突出理论性、前瞻性、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赶考路上的守正创新

    起联玉张小军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赶考路上的守正创新,其坚持守理论本源之正、创理论内涵之新,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之正、创时代要求之新,守党的初心使命之正、创赶考答案之新,是形塑使命型政党的精神坐标、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精神密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永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决心,践行勇于自我革命的行动自觉,弘扬高度自觉的历史主动精神,切实守正创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中国共产党"两个务必""三个务必"守正创新

    苏区精神对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形成的价值意涵

    杨茹玮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精神对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形成与"蝶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形成作了思想、理论、组织、作风等方面的准备,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形成的重要精神来源."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形成的精神支柱与思想路线,"一心为民、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形成的价值根基与行为准则,"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形成的斗争品质与实践追求,"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形成的精神底色.

    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苏区精神

    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探究

    吴卫卫王帆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大一统"等思想的精神土壤,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党与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与光荣使命,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意义重大.当前,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下,新时代高等教育机制的亟需完善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与水平的有限性给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带来了严峻挑战,需要通过深化价值认同、强化主阵地建设、壮大社会力量等方式强化系统性工作,从而推动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宋灵卫才胜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培育核心价值观及树立行为规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强基固本、铸魂赋能.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从发挥体育作用与完善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与成果转换、抓好学校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从而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

    中华体育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场域的三维探赜

    孟凡婷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场域是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场域可以从文化场域的价值旨归、建设基础和内在机制等方面着手,掌握其文化诉求和理性归宿冲突与协调、守成与变革的基本特征.高校需要从坚守逻辑起点、坚持良序发展和坚定协同创新等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场域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场域建设构想

    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黄玉新周北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具有深远意义.文章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建设的相关制度规范,以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并针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探讨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策略路径,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服务.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建构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担当

    荣沁瑜刘焕明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教师担负着铸魂育人的崇高使命,是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关键力量.思政课教师要坚持课程鲜明价值导向,突出教学政治性、说理性、思想性,统筹处理好政治与教育、内容与方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做正确政治立场的坚守者;要传授课程内蕴精髓要义,把握教学规律性、知识性、应用性,统筹处理好积累与运用、专业与职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科学求真态度的秉持者;要加强课程深厚情感互动,涵养教学敬业情、乐业情、授业情,统筹处理好专任与兼职、形式与实质、修身与育人的关系,做现代师道精神的践行者.思政课教师要在不同角色的统一中切实担负起新的职责,不断提升思想引领力、实践指引力、情怀感染力.

    思政课教师立场要求态度诉求情怀需求

    思政课教师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探析

    李海霞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承担着政治引领者、网络舆论引导者、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角色,能够有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由于社会环境的多变和教育需求的多元,思政课教师亟需从坚守政治信仰、提升理论教学能力、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思想引导、推动跨界合作与社会实践等方面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思政课教师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青年学生

    智慧思政赋能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探究

    谢伟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大数据、数字化、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模式从传统向智慧化,教学资源从封闭化向智能化、共享化,评价体系从单一化向科学化、客观化的转变,促进了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发展.智慧化教学对思政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原有的思政课教学管理机制也亟待改革.因此,高校要统一领导,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完善智慧思政平台运行机制,扩充智慧思政资源数据库容量,打造符合思政课教学特点的智慧化教学场景,塑造全新的思政育人模式.

    智慧思政思政课创新发展优化路径

    数智时代高校思政元话语能力培育的逻辑理路

    尹秀娟董一帆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元话语是思政工作者个人形象、家国情怀与个体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思政工作者对青年学生表达思想、观念以及意识的重要载体.数智时代,高校思政元话语能力培育既是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又是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思政教育困境梗阻的有利法宝.对此,高校思政元话语能力培育要在提升话语底层逻辑能力和理论整合能力、提升数据领导能力和数据筛选能力、提升个体专业能力和形象感染能力以及提升话语的原创能力和掌控能力四个方面下功夫.

    高校元话语思政教育大数据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