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月刊

1007-5968

xxdj@163.com

027-50769366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18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服务学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辅导员为宗旨。宣传典型、传播经验、探讨问题;突出理论性、前瞻性、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技术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

    张雷张铮海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生成内容、分发路径以及反馈机制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数字技术应用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在数字技术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同时,算法技术对信息流通的操控、数据失范带来的价值风险以及数据鸿沟对传播效能的降低,也给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了隐患.因此,要通过强化价值引领、优化应用算法、重视素养培育以及完善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等方式,化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风险,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数字技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风险审视应对策略

    "圈层化"视域下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梁晓明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群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人群,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多元圈层空间成为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沿阵地.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圈层中,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情感困境、价值困境、行为困境.具体来说,青年网络爱国主义的情感认同受制于圈层情感隔膜、价值归属受困于圈层价值缺失、行为导向受阻于圈层行为固化.为此,可依托再现历史情境、厚植理性爱国情怀、创设青年爱国体验互动,激发青年情感共鸣、强化青年价值认知、增强青年行为意识,进而提升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圈层化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文化使命意识探赜

    齐艳霞赵婧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文化使命意识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传承能力、促进文化自觉塑造、增强文化安全意识.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文化使命意识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内在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凝心铸魂,从培养课程、培养机制、培养环境三方面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文化使命意识培养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文化使命培养

    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建构

    门瑞雪徐萱李延泽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媒体成为"第四媒体",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交往场域,网络舆情也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的内容多元、全程参与、交互性强等表征有助于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建构;而其中潜在的文化渗透、复杂的网络思潮、非线性的散播路径等因素也为大学生国家认同产生带来新的挑战.因此,高校与社会应携手发力,以中华文化铸就国家认同之魂、以教育之"矢"瞄准国家认同之"的"、以中国立场凝聚国家认同之力,着力构建大学生国家认同.

    网络舆情国家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全面加强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探究

    李蒙陈昊宇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增强青年学生国家认同的本质要求,是青年学生弘扬爱国精神的客观要求,是强化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的现实需要.加强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坚定"四个自信"教育为主导、以强化"四史"教育为基础、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加强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既要贯穿于课堂理论讲授,也要浸润于日常生活,还要利用好网络媒体,更要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

    青年学生家国情怀时代新人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党组织育人质效提升探析

    赵凯博李向东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新征程,提升高校党组织育人质效,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三全育人"理念是高校党组织育人提质增效的重要指南,面对高校党组织育人协同、融合、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高校可从育人向度、力度、效度三个维度优化高校党组织育人路径.

    三全育人高校党组织育人路径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探析

    黄俊亮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高质量专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更好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可以从更新育人理念、壮大育人队伍、整合育人资源和强化育人支撑等方面着力,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方式的最优化和人才培养效果的最大化.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途径

    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路

    耿俊茂姚继昆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中国共产党做好民族工作的主线,又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为萌芽与形成、探索与曲折、完善与发展、深化与创新四个发展阶段.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掌握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共同体能力治理现代化、"两个结合"理论基础的核心要义,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路径,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脉络核心要义现实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谢佛荣王萍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实践引领和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广泛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打造伟大建党精神"大思政课"、挖掘利用伟大建党精神的党史红色教育资源和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红色实践活动的方式,能够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同、"五个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

    伟大建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

    论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

    田新民刘强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特别重视教育工作.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教育工作大致可以概括为国难教育、国防教育、生产(经济)教育和整风教育、战时(解放战争时期)教育这四个阶段.延安时期,党中央给予教育以非常重要的地位,明确制定了教育为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服务的方针政策及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特别是"两次教育改革"在中国共产党教育史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一页.延安时期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已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延安时期四个阶段创造性方针政策两次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