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月刊

1007-5968

xxdj@163.com

027-50769366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18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服务学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辅导员为宗旨。宣传典型、传播经验、探讨问题;突出理论性、前瞻性、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新青年"到"新时代好青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青年担当

    孙金玉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一个与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相伴相生的历史性命题.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在"文明蒙尘"中觉醒、"文明再造"中探索、"文明复兴"中创造,担当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先锋力量.在"两个大局"深度交织、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和拓展、"文化自信"日臻彰显的背景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青年担当,就是要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引领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凝聚青年、在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青年.面向未来,要教育引领青年积极投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阔实践,成为文化自信的"主人公"、开放包容的"学习者"、守正创新的"传承人".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青年新时代好青年文化自信

    增强新时代青年政治认同的历史记忆路径

    赵晶赵士初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青年政治认同是指青年对中国政治体系的认同感,主要表现为青年对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可塑性和不稳定性等鲜明特征.新时代新征程,历史记忆在国家情感凝聚、社会文化传承、个人价值导向等方面对增强青年政治认同具有重要功能.因此,应通过强化宏观历史叙事力度,深度唤醒青年历史记忆;促进微观历史体验深入,加强青年历史认知内化;全面加强历史教育引导,巩固青年政治认同基础等路径,探讨新时代增强青年政治认同的历史记忆路径.

    新时代青年政治认同历史记忆路径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

    楚管迪
    52-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资政育人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规范化;突出学习重点,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突出重点人群,注重分类指导和分众化教育;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平台,深化中共党史宣传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广泛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党史学习;采取分类指导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增强党史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

    革命歌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探究

    杜一鸣陈国连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歌曲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资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文艺工作者配合着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革命任务,创作了一批用以助推革命事业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呈现出阶级性、革命性、民族性、群众性、战斗性的艺术特色,发挥了传播革命真理、展示共产党人革命情操、鼓舞人民投身革命事业的重要作用.可以从挖掘革命歌曲的当代价值、讲好其背后的红色故事、拓展其展现渠道这几个方面将革命歌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革命歌曲艺术特色党史学习教育

    入党宣誓仪式红色基因的生成逻辑

    韩雪青王雨欣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入党宣誓仪式产生于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入党宣誓仪式的红色基因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入党宣誓仪式伴随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而不断发展完善,其红色基因形成于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凝结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入党宣誓仪式的红色基因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

    入党宣誓仪式红色基因生成逻辑中国共产党

    "三观"之间的一体化关系

    吴宏政张冬艾
    63-6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人们最习以为常地使用的三个概念就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简称"三观".然而,这"三观"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作为三种不同的"观念"彼此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难以厘清,进而成为"熟知非真知"的概念.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三观"之间构成了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世界观是"人"的世界观,而人是有"价值追求"的存在者,因而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生意义"的价值观;世界观通过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决定了"人的本质"和"人生意义",因而世界观也通过价值观的中介作用而成为"人生观"."世界是什么"的本体论问题通过"世界应当是什么"的价值论问题,而与人生意义关联起来,因而世界观也就是关于"人类向何处去"的"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体化

    志愿服务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王刚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志愿服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志愿服务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二者在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形式内容上的逻辑耦合.现阶段,志愿服务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师生认知滞后、内外师资整合不足、保障机制亟待健全、评价体系仍需完善等问题.对此,要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打造专业优质的师资队伍、健全稳定长效的保障机制、完善立体多维的评价体系.

    志愿服务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维度

    佟坤达牛涛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孝道、诚信、礼仪等,这些资源对于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系统把握问题之维、实践之维,更好地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思政工作者更好地担当新的文化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党的领导"的价值意蕴、基本思路和关键问题

    潘建屯王涵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党的领导",是一项事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无法回避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在"何以必要"的问题上,对大学生讲好"党的领导"须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这既是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也是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独特优势的内在诉求.在"讲好什么"的问题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不能过度追求多元新奇的教学内容而完全取代教材,陷入"唯教学"的主观随意,也不能以教材为唯一内容,陷入"唯教材"的盲目崇拜,而是要在坚持讲好教材主题和讲好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原则中讲深、讲透"党的领导".在"如何讲好"的问题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理论学习和现实实践之间的融合问题、历史经验和当代价值之间的承接问题,以此提升教学深度和育人成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的领导价值意蕴基本思路

    马克思主义医学观融入高校医学生思政课教学研究

    张懿孙熙国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生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接班人和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后备力量.在高校医学生思政课教学中,应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医学观,使医学生的思政课兼具医学专业特殊性和思政课一般性的特点,全方位提升医学生的仁心仁术,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具体而言,应分别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医学道德观、医学科技观、医务工作观,将医学生专业特点与思政课教学规律相结合,着重培养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医学科学素养和医学人文素养.

    高校医学生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医学观医学道德观医学科技观医务工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