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冯建章

月刊

1672-3015

gzxxgbfzzs@163.com

020-83827812-10297

510080

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广州市东川路96号)英东心脏中心二楼209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Journal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查看更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双月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介入心脏学会、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以广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最新专业领域资讯及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CB与DES对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患者的疗效对比及安全性研究

    吕俊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脉介入再狭窄(IS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2例ISR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为46例,对照组实施DES治疗,观察组实施DCB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靶病变管腔直径和管腔狭窄率、生活质和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靶病变管腔直径及管腔狭窄率、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观察组靶病变管腔直径长大,靶病变管腔狭窄率低、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手术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较DES相比,DCB治疗ISR可有效改善靶病变管腔狭窄情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涂层球囊冠脉介入再狭窄临床疗效安全性

    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廖永红谢冰凤
    7-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本院行非心脏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2例,选例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46例)、研究组(46例)。其中参照组采取咪达唑仑麻醉,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地佐辛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指标(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术前(T0)、给药后15min(T1)、插管时(T2)、气管拔管时(T3)为时间节点,比较两组心血管反应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不同时间点(T0、术后3、6、12、24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镇痛泵使用情况]。比较两组T0、术后24h炎症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T3时心率、平均动脉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6、12、24h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70%(4/46),与参照组13。04%(6/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在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中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减轻炎症反应损伤,且对麻醉苏醒质量无影响,安全性可靠。

    地佐辛咪达唑仑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苏醒质量炎症反应

    持续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刘美辰赵松涛袁桂莉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选取持续性AF患者30例展开研究,均为其行RFCA治疗,术前收集资料检验各项指标,术后对其进行随访,了解治疗效果与复发情况,明确引起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开展,平均手术时间(189。52±32。25)min,平均X线照射时间(51。23±10。23)min,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随访半年患者生存率为93。33%未出现并发症。LAD、PLT、左心耳自发显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是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9个月与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明显,治疗前后的心电图Pdis及Pmax差异明显(P<0。05)。结论 RFCA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可减少复发率,安全性高,疗效优良。RFCA治疗AF患者后,关于复发的预测可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水平、左心房直径、左心耳自发显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判断。

    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

    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其防治的研究

    施甜
    15-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体质管理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校2018-2021级2000名16-18岁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青少年血压调查—标准调查问卷调查基本情况、身体活动及睡眠等,并进行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体质成分)及生化指标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及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的心血管健康行为指标为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青少年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中医体质类型在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中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男生阳虚质、血瘀质以及气郁质人数低于女生,女生气虚质高于男生;异常组的SBP、DBP、TG、TC、LDL-C、FPG指标均高于常规组,异常组的HDL-C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良好的健康膳食行为、体育锻炼方式与气虚质呈负相关;体育锻炼方式与阳虚质呈负相关;健康膳食行为与阳虚质呈负相关;BMI、体育锻炼与痰湿质呈负相关;体育锻炼与湿热质呈负相关;体育锻炼与血瘀质呈负相关;体育锻炼与气郁质呈负相关(P<0。05)。结论 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心血管健康指标对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需结合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制定针对性的心血管干预措施,为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防治

    P波离散度联合BNP、左心房内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

    黄雪梅梁玉婵池莲花黄宇静...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P波离散度联合脑利肽(BNP)、左心房内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区的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95例(以下简称房颤组),按年龄、性别、NIHSS评分进行1∶2匹配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排除心房颤动的患者190例(以下简称无房颤组),分析P波离散度联合BNP、左心房内径检测指标,评估上述指标对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房颤组性别、基础疾病史、NIHSS评分、TOAST分型、血尿酸、LDL、肌钙蛋白与无房颤组对比无差异(P>0。05)。房颤组Pd、LAD、BNP均显著高于无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病史、Pd、LAD、BNP属于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心脏病史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LAD、BNP仍属于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 P波离散度联合BNP、左心房内径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均存在相关性,P波离散度、BNP、左心房内径与阵发性房颤之间联系密切,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

    P波离散度BNP左心房内径缺血性脑卒中阵发性房颤预测

    正压通气联合美托洛尔对OSAHS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褚洮兰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心律失常予以正压通气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OSAHS伴心律失常患者70例(时间区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35例(使用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单一组开展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联合组开展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结合美托洛尔治疗。记录患者不同程度心律失常状况,对比两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心律失常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等指标。结果 OSAHS伴心律失常患者中心律失常类型较复杂,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提高,其心律失常复杂度也会增加,容易有房性心动过速出现;治疗后,联合组最高心率、心律失常率较单一组低,最低心率较单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单一组短,左室射血分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平均呼吸暂停时间(MAT)水平较低,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mSaO2)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动脉氧分压(PaO2)水平较单一组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和单一组(5。71%)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伴心律失常应用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结合美托洛尔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律失常,调节心功能、呼吸状况、血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律失常美托洛尔心功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阿利沙坦酯与厄贝沙坦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比较及安全性分析

    高峰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阿利沙坦酯与厄贝沙坦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中医医院就诊的1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患者被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两组均接受了基础治疗,其中常规组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而探究组则采用阿利沙坦酯。研究对比了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管内皮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探究组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在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探究组的NO和SOD水平高于常规组,而ET-1水平则低于常规组(P<0。05)。此外,探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中,阿利沙坦酯相较于厄贝沙坦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阿利沙坦酯厄贝沙坦高血压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反应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炎症指标及血清的表达

    赵柯屹于文浩赵仕慧郭亚楠...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1(microRNA21,miR-21)和微小核糖核酸-129(microRNA129,miR-129)的表达情况,以及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老年CHF患者,按肺部感染情况分为肺部感染(感染组36例)与CHF无肺部感染(非感染组5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并进行了一系列指标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组血清中的(Lactate dehydroge-nase,LDH)、(Creatine kinase,CK)、(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Cardiac troponin I,cTnI)、(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C-reactive protein,CRP)、miR-2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miR-129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血清miR-21和miR-129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老年CHF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心功能损伤和炎症病变程度的指标,对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慢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老年miR-21miR-129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远端与近端桡动脉不同路径的运用效果对比

    王健
    32-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远端与近端桡动脉不同路径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380例患者,均为某院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所收治,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90例;对照组选择近端桡动脉入路,研究组则选择远端桡动脉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研究组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32%(183/190)、85。26%(162/190);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穿刺成功率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穿刺时间明显更长(P<0。05),穿刺时疼痛评分明显更高(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术后第1d并发症明显更少(P<0。05)。结论 在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时,远端桡动脉入路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近端桡动脉入路,穿刺时的疼痛程度更显著,而且穿刺成功率低于近端桡动脉入路,然而其术后第1d并发症却更少,因此可以将其当成备选方案之一。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桡动脉远端近端

    冠脉CTA定量粥样硬化斑块参数对UAP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吴明哲李英丽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定量粥样硬化斑块参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78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A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44)和非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13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粥样硬化斑块参数[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斑块负荷],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冠脉CTA定量粥样硬化斑块参数对UAP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良心血管事件组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高于非不良心血管事件组(t=5。116;t=5。232,P<0。05)。两组斑块长度、钙化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预测UAP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821,高于斑块总体积的0。723、斑块负荷的0。751(Z=2。265;Z=2。096,P<0。05)。结论 冠脉CTA定量粥样硬化斑块参数对UAP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UAP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不稳定型心绞痛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粥样硬化斑块参数不良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