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冯建章

月刊

1672-3015

gzxxgbfzzs@163.com

020-83827812-10297

510080

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广州市东川路96号)英东心脏中心二楼209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Journal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查看更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双月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介入心脏学会、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以广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最新专业领域资讯及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达格列净在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林涌坚邝鸿生詹一科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中使用达格列净的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80例HFpEF伴T2D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和二甲双胍降血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比较两组治疗第10d总有效率、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心脏超声检查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经二尖瓣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经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的比值(E/A)]。结果 治疗第10d,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2。50%)相比,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50%)偏高(P<0。05)。治疗第10d,试验组FPG、2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0d,试验组LVDd、LVSd、LVEF、E/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HFpEF伴T2DM患者治疗中使用达格列净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可显著血糖水平及心脏超声检查参数,值得借鉴。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伴2型糖尿病患者达格列净二甲双胍心脏超声检查参数血糖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ST、AT1R水平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相关性分析

    黄宇龙
    41-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抑素(CST)、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水平变化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展开治疗的84例EH患者,依据是否伴LVH分成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1)。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EH患者LVH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血清CST、AT1R及两者联合对EH患者LVH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CST低于对照组,AT1R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ST是EH患者LVH的保护因素、AT1R是EH患者LVH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CST、AT1R及两者联合对EH患者LVH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4、0。867、0。88(P<0。05)。结论 EH患者血清CST、AT1R水平可影响LVH的发生,也可用于辅助诊断LVH。

    原发性高血压儿茶酚胺抑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左心室肥厚

    以心功能分级为主的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结合呼吸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王少玲王燕张翼林秀瑶...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呼吸训练结合以心功能分级为主的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对其的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本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观察组在进行常规训练的同时增加以心功能分级为主的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与呼吸训练,持续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径(LVDEd)水平、左室收缩末径(LVSEd)水平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呼吸训练结合以心功能分级为主的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可提高其运动耐力,促进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也可因此得以提升。

    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呼吸训练心功能肺功能运动耐力

    血清胆碱酯酶、NT-proBNP表达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任智宏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表达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于甘州区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时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CHE使用丁酰硫代胆碱法检测,对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使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两组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CH E、NT-proBNP、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下腔静脉内径(IVC)、心力衰竭超声指数(HFEI)、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以及CHE、NT-proBNP与与LAD、LVEDd、HFEI、IVC、IVS、LVEF、LVPW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AD、LVEDd、IVC均更长,IVS、LVPW更厚,NT-proBNP、HFEI更高,血清CHE、LVEF更低(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NT-proBNP、HFEI也随之升高,,LAD、LVEDd、IVC均增长,IVS、LVPW增厚,而LVEF、血清CHE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呈降低趋势(均P<0。05)。NT-proBNP水平与LAD、LVEDd、HFEI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血清CHE水平与IVC、IVS均显负相关(均P<0。05)。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NT-proBNP表达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评定指标。

    血清胆碱酯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老年人心力衰竭心室重塑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结合镜像疗法引导的运动想象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张晓玲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结合镜像疗法引导的运动想象训练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医治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段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每组各5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采取镜像疗法引导的运动想象训练,观察组在接受上述干预措施的同时,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细胞因子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比同组治疗前均有大幅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统计学分析存在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比同组治疗前均有大幅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统计学分析存在差异(P<0。05)。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治疗后两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统计学分析存在差异(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结合镜像疗法引导的运动想象训练,能够有效下调血清SAA、Lp-PLA2表达,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脑卒中镜像疗法运动想象训练

    靶向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对先心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影响

    黄婷玲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先心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靶向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的预后。方法 在202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先心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选择70例,均按照靶向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治疗,针对本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水平、肺动脉收缩压、主动脉收缩压以及全肺阻力进行对比。结果 心功能分级统计,本组患者治疗后NYHA分级均Ⅰ级患者数量高于治疗前,Ⅱ级、Ⅲ级、Ⅳ数量低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心功能水平对比,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心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全肺阻力、肺动脉收缩压、主动脉收缩压检测,治疗后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本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高于治疗前,Borg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心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靶向药物联合手术进行治疗,能够促使患者心功能水平、运动耐力提升,并降低肺动脉高压,有助于患者进行恢复。

    靶向药物手术先心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肖海燕龙俊杰杨耀闾李宗桓...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87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均行PCI治疗,术后依据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与无MACE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无复流、术中行血栓抽吸、梗死血管开通时间等临床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获得有差异的指标后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获得影响MACE的高危因素。结果 87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共出现15例MACE,发生率为17。24%;将15例伴MACE患者划入MACE组,剩余72例划入无MACE组;MACE组年龄≥60岁、术前LVEF<50%、术后无复流、梗死血管开通时间≥90 min占比高于无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60岁(OR=5。000,95%置信区间=1。299-19。246)、术前LVEF<50%(OR=5。000,95%置信区间=1。299-19。246)、术后无复流(OR=7。500,95%置信区间=2。248-25。017)、梗死血管开通时间≥90 min(OR=4。078,95%置信区间=1。183-14。055)为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与年龄≥60岁、术前LVEF<50%、术后无复流、梗死血管开通时间≥90 min关系密切,还需高度重视,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MACE风险。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

    参松养心胶囊对CHF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变的影响

    王超峰
    60-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参松养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伴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CHF伴VA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组间临床疗效、心电图各项监测指标(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早搏次数、长R-R间期频次)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结果 经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电图各监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最快心率、早搏次数、长R-R间期频次水平更低,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水平更高(P均<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能够改善CHF伴VA患者的心功能,促使心电图监测各项指标恢复,临床疗效尚可,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关注。

    参松养心胶囊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心电图心功能

    基层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对控制血脂代谢紊乱的效果评价

    施炳超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对控制血脂代谢紊乱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我中心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就诊的143名血脂代谢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剔除3例失访,最终纳入研究对象共140名。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精细危险分层、明确管理目标及门诊常规降脂药物治疗,实验组实行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精细分层、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首席专家团队坐诊、优化药物方案、后续动态随访管理等措施对患者血脂代谢紊乱进行持续且强有力的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管理前后血脂代谢指标、生活方式、服降脂药率、患者满意度及血脂LDL-C达标率指标。结果 本研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人群罹患ASCVD风险普遍较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有90%(63/70)、91。43%(64/70)的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合并症。经6个月的管理,实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幅度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吸烟、饮酒人数的减少幅度以及运动人数的增加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服降脂药率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SCVD危险分层各亚组LDL-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血脂LDL-C总达标率仅分别为27。14%(19/70)和25。71%(18/70),管理后两组血脂LDL-C总达标率均明显提高,分别为80。00%(56/70)和48。57%(34/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P<0。01)。结论 基层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指标,提高血脂达标率,为血脂代谢紊乱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基层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血脂代谢紊乱血脂达标

    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患者迟发性术肢血肿发生率及出血率的影响

    施娟谢鸿鸣林琼
    68-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患者迟发性术肢血肿发生率及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 1月至2024年 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收治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7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随机分组依据,将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关于检查依从性、迟发性术肢血肿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疼痛评分、心理评分、护理满意度在两组之间开展对比。结果 关于检查依从性,研究组患者的总依从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迟发性术肢血肿、出血的概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关于疼痛、焦虑、抑郁方面测评的分数均低于本组护理前,而研究组三项分数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护理满意度,在总满意率方面,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检查依从性,降低迟发性术肢血肿、出血发生的风险,有利于减轻疼痛感和不良情绪,使其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冠心病经桡动脉冠脉造影预见性护理迟发性术肢血肿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