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冯建章

月刊

1672-3015

gzxxgbfzzs@163.com

020-83827812-10297

510080

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广州市东川路96号)英东心脏中心二楼209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Journal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查看更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双月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介入心脏学会、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以广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最新专业领域资讯及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8字型弹力绷带与旋压式止血器对经桡动脉穿刺PCI术后患者的预后质量影响

    周尔能王琼琼梁荣福谢立新...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应用8字型弹力绷带与旋压式止血器的具体临床疗效,旨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300例行经桡动脉穿刺PCI的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0)和实验组(n=150);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旋压式止血器进行止血,实验组术后给予8字型弹力绷带进行止血。对比两组患者止血的有效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围及术侧支端供氧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国际通用疼痛数字评级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的疼痛评估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桡动脉狭窄及闭塞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02)[(95。31±5。96)%vs(97。38±6。63)%]明显升高(t=2。832,P=0。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渗血(14。00%va 6。00%)、伤口血肿(12。67%vs 5。33%)、再次包扎(17。33%vs 7。33%)、术后腕围[(18。00±3。42)cm vs(16。02±3。36)cm]、无疼痛(68。00%vs 88。67%)、轻度疼痛(15。33%vs 6。67%)、中度疼痛(14。67%vs4。67%)、肢体麻木(9。33%vs 3。33%)、肢体肿胀(10。67%vs 3。33%)、活动受限(14。00%vs 6。00%)、桡动脉狭窄及闭塞(6。00%vs 1。33%)明显更低(P<0。05或P<0。01)。结论 8字型弹力绷带对患者止血、不良反应、桡动脉狭窄及闭塞情况的改善作用均显著高于旋压式止血器,患者接受度更高,值得广泛推广。

    8字型弹力绷带旋压式止血器临床疗效止血效果并发症

    D-D、CRP及IL-6联合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黄维凤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联合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200例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D-D水平、CRP水平以及IL-6水平。对比研究组治疗前与治疗三天后、治疗七天后的D-D水平、CRP水平以及IL-6水平,同时对其患侧下肢与健侧下肢周径差进行测量并对比。结果 研究组D-D水平、CRP水平以及IL-6水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 d后、治疗7 d后的D-D水平、CRP水平以及IL-6水平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 d后、治疗7 d后患侧下肢与健侧下肢周径差比治疗前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D-D、CRP以及IL-6联合诊断可获得良好效果,不仅能够为疾病的明确提供可靠依据,确保下肢深静脉血a栓检出率得到一定提升,并且可在疾病的后续治疗及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D-DCRPIL-6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周径差

    基于CCTA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冠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苏鸿林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与冠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对本院诊治的80例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回顾性评估,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检查,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n=38,血管狭窄≥50%)和轻中度狭窄组(n=42,血管狭窄<50%),再根据斑块稳定性的不同分为不稳定组(n=45)和稳定组(n=35)。分别比较上述不同分组FAI指数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FAI在区分不同狭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的效能,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FAI与冠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四组一般资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的FAI指数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I区分冠脉重度狭窄和轻中度狭窄的AUC为0。643(95%CI:0。528-0。747),当FAI阈值为-69。71时,敏感度为64。29%,特异度为65。79%。斑块不稳定组的FAI指数显著高于斑块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I区分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的A UC为0。656(95%CI:0。541-0。759),当FAI阈值为-67。52时,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57。78%。FAI与冠脉狭窄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r=0。520),FAI与斑块稳定性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r=-0。485)。结论 CCTA测量的FAI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与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FAI有潜力作为冠心病风险评估的补充指标,有助于及早发现高风险个体,为临床决策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指导。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冠脉狭窄斑块稳定性

    血清NT-proBNP、心电图QRS波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林彬黄俊伟林春华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NT-proBNP、心电图QRS波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A组(有不良心血管事件,n=29)和B组(无不良心血管事件,n=91),分析两组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心电图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C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和预测价值。结果 120例CHF患者中,29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4。17%。A组心功能分级、心率、血清NT-proBNP、QRS波时限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QRS波时限及联合预测C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值分别为0。730、0。83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Ⅲ-Ⅳ级、血清NT-proBNP升高、QRS波时限延长为CHF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功能Ⅲ-Ⅳ级、血清NT-proBNP升高、QRS波时限延长为CHF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血清NT-proBNP、QRS波时限对CHF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且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慢性心力衰竭心血管不良事件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心电图QRS波时限预测价值

    高血压老年患者家庭支持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黄丽玲林美丽林艺敏谢萍萍...
    21-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老年患者家庭支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接收的93例高血压老年患者,采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PSS-Fa)评估患者家庭支持现状,并自拟患者一般资料填写表,经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老年患者家庭支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3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经问卷调查,PSS-Fa评分为(8。15±1。37)分。不同家庭月均收入、婚姻情况、健康素养、主观幸福感资料的患者PSS-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子女数目等其他资料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婚姻情况为无配偶、健康素养缺乏、主观幸福感低水平均为高血压老年患者家庭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老年患者家庭支持受家庭经济、婚姻情况、健康素养及主观幸福感因素影响。

    老年高血压家庭支持婚姻情况家庭经济健康素养主观幸福感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心电图ST-T演变的临床意义

    张盈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介入术是治疗急性心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重要治疗方案,对患者术后心电图ST-T段演变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优化二次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AMI患者病历资料,共有30份纳入本次研究。急诊入院后均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将患者术后ST段演变情况分为不同小组,其中17例为PCI术后ST-T段改变组,另外的13例为无改变组,同时根据改变组17例患者AMI至PCI时间进行不同时间分组,观察不同条件下AMI患者ST-T段改变情况,总结规律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 改变组AMI起病后PCI治疗时间差异,AMI起病后PCI≤6 h组回落程度起伏变化明显大于AMI起病后PCI≤1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ST-T段改变组与未改变组心功能数据变化发现,ST-T段改变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同手术前相比有显著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未改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变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改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接受PCI治疗后需要重视术后心电图随访观察,特别是ST-T段改变情况,便于临床进一步了解患者血管再通后心肌再灌注效果,对于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心电图ST-T演变预后评估

    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调查及与血压控制的关系分析

    胡晓跃
    28-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高血压(Hypertension,HPN)患者药物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 对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我院内科收治的100例老年HP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制量表评价药物自我管理行为及测量血压,分析管理行为及血压控制现状,比较不同行为水平组血压控制率的差异,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老年HPN患者药物自我管理行为总分(28。59±6。33)分,标准分示自我管理水平差者33例(33。00%)、中等者46例(46。00%)、良好者21例(21。00%);收缩压(135。26±14。23)mmHg,舒张压(80。22±7。12)mmHg,符合血压控制标准者26例(26。00%);不同药物管理行为水平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水平良好组血压控制情况高于其他两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坚持长期规律服药是影响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OR=0。592,P<0。05)。结论 高州市大井镇中心卫生院老年HPN患者药物自我管理行为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血压控制现状不理想,通过坚持长期规律服药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率。

    高血压老年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用药管理血压控制相关性

    子宫动脉超声参数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预测价值分析

    杨微微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超声参数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4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n=20)和重度子痫前期组(n=20),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健康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和对照组、以及各组间孕妇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期末期血流速度(S/D)、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并以ROC曲线分析PI、RI、S/D联合血清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对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RI、PI、S/D、β-HCG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的RI、PI、S/D、β-HCG均比对照组高;重度子痫前期组的RI、PI、S/D、β-HCG均比妊娠期高血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I、PI、S/D联合β-HCG对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预测的AUC为0。916,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92。5%,均比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高。结论 在妊娠早中期检测子宫动脉超声参数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有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进行预测。

    子宫动脉超声参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预测价值

    糖尿病并发心绞痛患者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利拉鲁肽对血糖与心绞痛的控制分析

    赵越季玲仇海敏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讨糖尿病并发心绞痛患者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利拉鲁肽对血糖与心绞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4月入住本院的糖尿病并发心绞痛患者60例,结合随机数表法完成分组设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加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l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联合利拉鲁肽、二甲双胍可提升糖尿病并发心绞痛治疗效果,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

    冠心病糖尿病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血糖水平心绞痛

    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其发生血压晨峰的相关性分析

    骆双燕吴辉
    38-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其发生血压晨峰(MBP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107例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患者MBPS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分为晨峰组(n=68)与非晨峰组(n=39),两组患者均进行BPV相关指标: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BPV与MBPS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等一般资料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晨峰组年龄、高血压病程均大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 dSBP、nSBP、24hSBP、dDBP、nDBP、24hDBP 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SBP、nSBP、24hSBP、dDBP、nDBP、24hDBP与MBPS呈正相关(P<0。05);高血压病程与MBPS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BPV与MBPS呈正相关,患者MBPS发生则BPV增加,临床应对此类患者引起重视,及时发现MBPS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BPV。

    房颤高血压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