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型建筑材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型建筑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

张美强

月刊

1001-702X

nbm999@163.com

0571-85175100 85062600

310003

杭州市中山北路450号

新型建筑材料/Journal New Building Material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全面面向新型建筑材料行业的大型科技月刊。主要报导:新型墙体材料、建筑石膏制品、装饰装修材料、化学建材、塑料管材及异型材、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建筑胶粘剂、减水剂、保温材料、建筑轻钢结构及金属建材、建筑陶瓷制品等。本刊为大16开本,彩印28页,内芯72页,全部采用进口纸胶印。欢迎订阅,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延性纤维增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拉伸性能试验研究

    惠心徐成昊毛东许勇...
    108-11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高延性纤维增强混凝土(HS-ECC)的配合比及拉伸性能进行研究,分析水胶比、砂的级配、纤维长度、纤维掺量4种因素对HS-ECC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胶比为0.30 时,HS-ECC极限延伸率可达2.37%;采用最大粒径为0.63 mm的密集堆积级配砂制备HS-ECC,能提高基体与纤维的握裹力,提高HS-ECC的极限延伸率;当纤维长度为12 mm时,应变强化可以持续至应变为2.4%左右,是短纤维的2倍以上;随着纤维掺量增加,HS-ECC延性提高,当纤维掺量为2.0%时,可以得到理想的延性效果,实现了HS-ECC多缝开裂和应变强化.

    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拉伸性能

    矿物掺合料对C55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刘兴姚龙赵玮刘恭立...
    112-11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原材料特性、技术要求和实际应用情况,确定了合理的掺合料组成方案,通过正交设计C55机制砂混凝土,研究了混凝土流动性、塑性黏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掺合料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其中石粉能明显负向影响混凝土倒筒时间;黏度与工作性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结合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基于工作性能的黏度预测方法;不同龄期下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与混凝土 7 d抗压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矿物掺合料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塑性黏度抗压强度

    钢筋混凝土煤筒仓内衬结构用耐磨料改性研究

    刘超刘良志钟维林张洁...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煤筒仓内衬结构加固后耐磨层出现裂纹和"白斑"的问题,立足黄骅港务钢筋混凝土煤筒仓内衬耐磨层服役性能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在现有耐磨料中掺入硅烷基粉末、吸水树脂(SAP)、纳米级硅灰,通过调整掺量实现憎水、免养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单掺0.3%硅烷基粉末时,28 d抗压强度最高,为67.3 MPa;双掺0.2%SAP+2.0%纳米级硅灰时,28 d抗压强度最高,为68.9 MPa.硅烷基粉末、SAP、纳米级硅灰的三元改性耐磨料综合性能均优于二元、一元改性组,以0.2%硅烷基粉末+0.2%SAP+2.0%纳米级硅灰复掺时,耐磨料的抗压强度、跳桌流动度、耐磨性能、抗冲击性能、抗裂性能、渗透性能最优,微观结构中水化结晶相排列密实程度及孔洞中结晶相数量均最多、密实程度最高.

    耐磨料硅烷基粉末吸水树脂纳米级硅灰水化结晶相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配制及性能影响

    陈明慧熊英建李贵阳张沂...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单一变量法和正交试验法,探究了水胶比、絮凝剂掺量和粉煤灰掺量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流动性、抗压强度及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剂掺量对混凝土流动性影响最大,为保证施工时混凝土有较好的流动性,絮凝剂掺量不宜过多,采用粉煤灰适量取代水泥,能节约经济成本,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水胶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最大,当水胶比为0.39、絮凝剂掺量为3.0%、粉煤灰掺量为15%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渗性能最高.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絮凝剂水胶比粉煤灰

    桥面铺装快硬混凝土温度应力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研究

    郭金波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有限元模拟不同龄期快硬混凝土温度和应力,研究桥面铺装快硬混凝土温度和应力变化规律,并与感测光缆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模拟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各龄期温度开裂指数均大于1.5,快硬混凝土 6h抗拉强度可抵抗水化热产生的拉应力,具有一定抗裂性能;桥面铺装快硬混凝土底层、中间层、表层温度在4h左右达到峰值,最高温度分别为39、37、32℃,之后各层温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在0~3 d内,随龄期延长,桥面铺装快硬混凝土中间层、底层的应变逐渐增大,在3 d时应变均达到峰值,7~28 d时应变逐渐减小;有限元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模型可以为大面积桥面铺装维修用快硬混凝土的防裂及施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快硬混凝土桥面铺装足尺模型有限元模拟温度变化应力变化

    聚羧酸改性氧化石墨烯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赵文静周冰洁刘晓李雨洋...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氧化石墨烯(GO)表面活化后接枝共聚丙烯酸和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制备聚羧酸改性氧化石墨烯(GO-PCE).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GO-PCE的分子结构,并测试了掺GO-PCE水泥净浆和砂浆的性能.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GO-PCE能明显改善水泥净浆的工作性,当GO-PCE掺量为0.03%时,比掺GO的水泥净浆流动度增大102.86%;当GO-PCE掺量为0.03%、0.05%时,砂浆的28 d抗压强度比掺GO的分别提高17.95%、19.44%;GO-PCE在水泥浆体中的分散性优于GO,能充分发挥GO片层的增强性能,且GO-PCE可以加速水泥的水化进程,促进水化产物成核生长,细化氢氧化钙晶体尺寸,使水泥基体结构更致密.

    氧化石墨烯聚羧酸改性流动度强度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抗泥性能研究进展

    胡凯伟邢亚兵杨旭杨维本...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PCE)因减水率高、分散性好、坍落度保持时间长、分子结构可调控等优异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优质天然砂石日益稀缺,导致混凝土骨料中含泥量普遍偏高,严重影响了PCE在工程中的使用效果,提高PCE与黏土的相容性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讨论了不同黏土矿物与PCE的相互作用机理,从PCE侧链长度的调整、侧链形状的改变、引入官能团和牺牲剂的使用几个方面详细综述了近几年提高PCE抗泥性能的研究成果,为PCE的进一步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抗泥性能蒙脱土抗泥牺牲剂

    聚羧酸超塑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宁宁王夏凤郑亚迪黄春花...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混凝土中水泥等材料的高效分散,以乙烯基丁基聚氧乙烯、丙烯酸等大单体为主要材料,添加金属氧化物助剂、烯丙基磺酸钠小分子单体以及H202引发剂等材料制备聚羧酸超塑化剂(VPCE).从丙烯酸用量、引发剂成分、反应温度以及小分子单体种类等方面优化聚羧酸超塑化剂的制备方案.研究表明,VPCE的最优制备方案为:单体烯丙基磺酸钠、丙烯酸、乙烯基丁基聚氧乙烯的合理用量分别为2.50、9.88、90.00 g,最优引发体系为H2O2/ZnO,用量分别为1.50、0.01 g,最优反应温度为20℃,引发剂最佳滴加时间为45 min.最优方案制备的聚羧酸超塑化剂,水泥净浆的流动度可达到283 mm.

    聚羧酸超塑化剂乙烯基丁基聚氧乙烯水泥流动度

    T/CECS 10362-2024《钢-混组合梁界面用环氧砂浆》标准解读

    姚淑芳高硕马海旭侯园园...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的推进,钢-混组合梁结构工程得到快速发展,钢-混组合梁界面用环氧砂浆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以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备受关注,并在多项重大工程中得以应用.简要介绍了团体标准T/CECS 10362-2024《钢-混组合梁界面用环氧砂浆》制订的背景和意义、制订过程、主要内容和依据,并详细阐述了该类环氧砂浆各技术指标及对应试验方法的制定原则,有利于该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环氧砂浆钢-混组合梁结构界面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门套用复杂截面表面结皮UPVC微发泡挤出模具研制

    徐军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门套为例,在65锥形双螺杆UPVC微发泡配方体系条件下,通过仿真设计和生产线调试验证,研制了复杂截面表面结皮微发泡挤出模具.其中,间隙式外放发泡的水冷口模结构,通过调整水冷口模板间隙的大小和流道的长短来控制物料的流动速度,进而调节结皮厚度和制品密度;干湿定型结合的定型模中,干式定型采用反向弧度补偿发泡材料的不均匀收缩,在湿式定型段,采用浸浴式真空涡流水箱对发泡制品进行充分冷却和定型.

    UPVC微发泡结皮发泡复杂截面挤出模具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