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刘仓理

双月刊

2095-4980

xxdz@caep.ac.cn

0816-2487503 2495174

621999

四川绵阳919信箱532分箱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Journal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前身为《信息与电子工程》,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主办、四川省电子学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3年创刊,于2008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网)等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同时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ndex of Copernicus)收录。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13年1月起更名为《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仍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刊号CN51-1746/T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 2095-4980,主管单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办单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协办单位为中国兵工学会太赫兹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省电子学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宽带低损耗带状线-共面波导垂直互联设计

    郑磊金颖康
    1051-1055,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子技术向更高集成度和小型化发展,三维电路布局日益普及,其中毫米波信号在表层与内部电路间的有效传输变得尤为关键。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超宽带低损耗的带状线-共面波导垂直互联结构,以应对互联结构中寄生电感和电容引起的信号反射和辐射问题。通过等效电路模型分析和参数初步设计,结合三维场仿真优化,确定了最终设计参数。该互联结构采用0。2 mm直径的通孔实现连接,并具有仅0。8 mm直径的隔离环,保证了结构的简洁性和易于加工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可实现DC~80 GHz的宽带覆盖,S11小于-13 dB,S21大于-0。4 dB,显示出优异的性能。为了匹配测试系统,设计了测试板转换至同轴接口的转换结构,使其工作频率达到40 GHz。实际测试结果显示,在DC~40 GHz范围内,回波损耗小于11 dB,插入损耗小于0。4 dB,进一步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超宽带垂直互联带状线-共面波导低损耗小尺寸

    连续太赫兹单像素亚波长成像系统

    王瑞寅张佳琦梁家轩张素恒...
    1056-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像素成像是一种新颖的计算成像技术,借助于空间光调制,仅使用一个单像素探测器即可获取物体的图像。为克服太赫兹波段阵列探测器稀缺的难题,并在近场调制实现亚波长成像,提出一套基于光泵浦硅晶片的全光调制器的连续太赫兹单像素亚波长成像系统,可以实现λ/7。62的空间分辨力。对分辨力测试板的成像结果表明,对成像细节不特别关注时,可采用厚硅片获取大调制深度,并采用压缩重建算法抑制噪声,平滑输出图像;若要追求较高的成像空间分辨力,需采用薄硅片减小调制单元间的串扰,并采用关联重建算法,保留更多图像细节。本工作为太赫兹亚波长成像走向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太赫兹亚波长成像单像素成像压缩感知关联重建

    太赫兹光热电探测器读出方法

    张金铎陈猛刘睿丰王迎新...
    1063-1072,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赫兹光热电探测器基于热生载流子在温度梯度驱使下迁移的原理实现太赫兹波探测,具有快响应、超宽带、自供电、室温工作及结构简单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探测器读出主要采用调制-解调方法,通过电流放大器与锁相放大器级联实现测量,集成度低,成本高,难以实现阵列读出。为满足光谱测量、成像感知等应用需求,本文对光热电阵列探测器单元读出方法进行研究。从探测器机理出发,对输出信号进行建模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板级专用读出电路,实现前置放大与锁相放大功能。测试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强噪声背景环境下对太赫兹光热电探测器进行高精确度读出,增益达到140。7 dB,信噪比改善了38。3 dB。

    读出电路光热电效应太赫兹波锁相放大长波光子学

    基于悬链线结构的多功能二向色性超构表面

    蓝翔邓钦荣张汶婷崔恒瑜...
    1073-1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构表面是一种由亚波长单元结构组成的人工表面,展现出巨大的电磁波操纵潜力,悬链线电磁学为超构表面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悬链线结构的多功能二向色性超构表面,能够在不同方向上实现对电磁波的选择吸收。仿真结果显示,该器件可在红外区域实现92%的线性二色性(LD)和96%的圆二色性(CD)。这两种功能仅需改变电磁波的入射方向就可同时实现,且两种功能在一定入射角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效率。此外,还分析了不同几何参数对吸收性能的影响,以及实现不同电磁波选择吸收的物理机制。该超构表面具有结构简单、便于集成以及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在成像、传感和光谱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超构表面悬链线线性二色性圆二色性左旋圆偏振右旋圆偏振吸收器

    手性THz超表面传感器对乳酸对映体的灵敏检测

    杨君陈学权王天武方广有...
    1081-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柔性扭曲双层手性超表面传感器,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以手性乳酸(LA)对映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在太赫兹波段实现手性物质浓度传感和对映体识别的方法。结果表明,手性超表面传感器的圆二色谱(TCD)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发生偏移,且不同的手性对映体偏移量不同,左旋性LA(L-LA)和右旋性LA(D-LA)的最高检测灵敏度分别为 2。6 GHz/(mg/mL)和1。9 GHz/(mg/mL),检测限低至0。01 mg/mL。手性超表面传感器在LA传感和手性识别方面的巨大潜力,为手性对映体的灵敏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技术方法。

    乳酸识别对映体检测太赫兹传感器手性超表面圆二色谱

    一种集成图像处理功能的数字像元焦平面读出电路

    黄文刚陶治颖彭超周亮...
    1088-1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种像元级数字化焦平面读出电路,克服了传统模拟读出电路技术的电荷容量局限,实现了更大的动态范围和更低噪声的数字化图像读出;同时在像元内部进行数字化图像处理,可实现非均匀校正(NUC)、盲元补偿、数字时间延迟积分(TDI)、空间滤波等图像预处理功能。该电路采用40 nm CMOS工艺流片,面阵规格为640×512,像元步进为30 μm,全芯片尺寸约 22 mm×19 mm。测试结果显示,该电路通过TDI、空间滤波功能可大幅降低(分别约 90%和63%)输出图像空间噪声,提升成像质量。

    读出电路数字像元非均匀校正盲元补偿

    高性能宽谱上转换成像发光二极管性能优化

    韩尚杰王屹王汉斌杨宁...
    1094-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性能宽谱上转换成像器件在医疗、食品安全、无损检测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有半导体上转换器件因探测范围窄、上转换效率低而受到限制。为实现更宽谱和高效的上转换,本文通过优化LED结构,显著提升了棘轮上转换器件的性能。改进后的LED发光效率提升了2个数量级,μA量级的驱动电流下即可开启发光,发光光谱更接近规则洛伦兹线型,器件整体面发光均匀性也显著提升。研究明确了性能优化原则,并为未来上转换器件的改进提供了参考方向。

    上转换成像THz探测宽谱探测LED发光棘轮探测器上转换效率

    89~183 GHz冷光学和准光学系统设计

    李家辉朱皓天全加马跃学...
    1104-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准光和高斯波束的基本原理,对准光反射镜和透镜进行研究,设计了一套毫米波亚毫米波天线准光馈电系统,通过两条光路实现89~115 GHz、176~183 GHz两个频段同时接收电磁辐射信号。采用椭球面反射镜和透镜实现波束会聚,控制系统结构包络;通过极化栅网分离通道,对双通道指标进行计算和初步分析。该系统工作在低温环境下,针对实际需求和冷光学分析,对准光器件的空间位置和波束半径提出约束并优化。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冷光学和准光学的设计要求。

    太赫兹准光学冷光学椭球面反射镜抛物面反射镜

    结合先验知识的通信智能抗干扰技术

    刘晓明杨春刘友江曹韬...
    1111-1116,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智能抗干扰技术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干扰表现较差的问题,提出结合先验知识网络的新型智能抗干扰技术。首先构建先验知识网络,根据历史干扰信息实现对下一时刻干扰信息的预测,使系统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干扰;然后利用强化学习算法实现对新的干扰规律的在线学习,使算法可以适用于干扰动态变化超出离线学习模型适应范围的场景。将所提算法与无先验知识的强化学习算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干扰时,具有更高的决策准确率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并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有效地进行智能抗干扰。

    无线通信抗干扰强化学习智能决策先验知识

    分布式雷达多域张量分解抗复合干扰方法

    潘步年谭睿汪兵余显祥...
    1117-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分布式雷达抗干扰问题,利用信号的多域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极化-空-时域联合处理的抗复合干扰方法。建立一发多收的分布式极化阵列雷达系统模型,根据接收信号的极化-空-时域特性,将其重构成一个三阶张量,进而利用张量的标准分解对目标回波信号和干扰信号进行分离,从而实现压制与灵巧干扰的抑制;然后利用真目标位置信息及速度信息的唯一性,通过多站点联合定位实现对欺骗干扰的抑制,同时估计目标的位置坐标与速度矢量。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分布式雷达复合干扰多域处理张量分解联合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