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习与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习与探索
学习与探索

张磊

月刊

1002-462X

xxts@chinajournal.net.cn

0451-86211635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62号

学习与探索/Journal Study &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学习、探索、开拓、创新”作为刊物的灵魂,以从理论上回答历史进程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为目标。以原则性、学术性、探索性、时代性办办刊方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媒介与具身体验:旅游城市品牌的构建路径

    夏杰长张雅俊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媒介在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深入渗透,旅游城市品牌主导权逐渐由官方组织向媒介用户和旅游者过渡,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环境与模式发生了巨变.网红经济赋予了城市空前的关注度,数字媒介成为传播城市形象、构建旅游城市品牌新的重要途径.哈尔滨旅游爆火出圈证明了数字媒介与具身体验的良性互动是旅游城市构建品牌的有效路径.在数字媒介与具身体验的良性互动中,旅游城市品牌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双重空间中的有效传播与塑造,突破了传统媒介语境下主客体二元区分的状态,旅游者也成为品牌构建的主体.通过个人的旅游实践参与和旅游体验分享,城市品牌形象不仅是激情昂扬的官方叙事下的正式表达,也是充满人格特征的个性化表达.因此,随着数字媒介影响力和用户主观能动性持续增加,旅游城市品牌构建急需从政府部门投射城市品牌形象、主导构建品牌的传统模式转向多主体参与、多空间联动的多轮驱动新模式,探索形成以旅游产业为关键主体,联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空间,兼顾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三个阶段,激励旅游城市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当地企业与居民、旅游者、数字媒介等多元主体共创共享的城市品牌构建路径.

    旅游城市品牌构建数字媒介具身体验数字经济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

    徐浩庆马艳菲杨晓雯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 2008-2022 年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提炼数字化转型关键词,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市场价值的影响,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论为: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通过异质性分析可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和西部地区以及低技术活跃度企业的市场价值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第三,Sobel 检验和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

    数字化转型企业市场价值生产效率创新能力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田昕加章刘成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形态,推动了全球要素资源重组、经济结构重塑,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本文系统阐述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数字经济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提升了乡村产业数字生产力、增强了数字流通力、改善了数字分配力和加速数字消费力形成.实践中,要不断强化政策引导,破除制约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找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结合点,通过政府、企业、农户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数字经济赋能作用有效发挥的途径,持续推动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和美乡村的建设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乡村产业振兴数字生产力数字流通力数字分配力数字消费力

    宰夫与匠人——从隐喻看先秦政治思想转变

    匡钊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秦经典对于政治治理者形象的隐喻表达,从时间先后上看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出现在较早典籍,如《左传》中的"宰夫"形象;二是广泛出现在诸子书中的"匠人"形象.对于前者,先秦哲人言说较少,其体现的功能也较为单一;对于后者,言说则极为丰富,同时也承载了更多的信息.至于庄子著名的"庖丁"之喻,实际上也应被归为"匠人"隐喻的类型.庖人被用来隐喻政治治理活动的"和",表达了贵族政治间必要的调和与妥协精神以及实际操作,而匠人则被用来隐喻政治治理活动中新出现的若干要素,如遵循规则、尚贤任能,甚至制度创造等.这些表述提供了中国哲学如何以隐喻的方式传递观点的说理实例,亦揭示了早期政治治理思想演变的重要线索.

    先秦隐喻政治治理"和"宰夫匠人

    中国哲学话语的"精神"概念解析

    柴文华姜楠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是研究所有精神谱系的基础性概念,汉语语境中的"精神"语义是指与"物质"相对的人的意识."精神"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有人类精神、民族精神、地域精神、个人精神等."精神"的主要特性之一是相互关联,按照中国哲学的话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普遍联系不仅是"精神"的特性,也是宇宙人生的重要规定."精神"与中国哲人所说的"心"大体相同,对人生、社会等有巨大的激励功能."精神"还具有明显的创造功能,即基于人的主体性,不断更新对对象世界的认知,不断提高对对象世界的实践能力,从而推进人类社会和自身不断进步,如汤之《盘铭》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梁漱溟从生命哲学的角度论证了创造是宇宙生命的本性,亦即人的本性.人类能创造的依据在于人有智慧、心或精神,它可以使人由"无能"变为"无所不能",从而"转物"而不为"物转".

    中国哲学"精神"语义分析类型分析特征分析

    中国圆文化的研究概况及其特点

    肖慧丽何星亮
    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原型,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尚圆"传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文化是最具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之一.经过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与历史积淀,圆文化不仅以其"圆"的表征寓形于物,还以其"圆"的思维寓意于形,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祭祀圆文化、舞蹈圆文化、建筑圆文化、信仰圆文化、理念圆文化.从文化的结构层次来看,不仅有祭坛、土圆楼等物质层面(表层)的圆文化,还有舞蹈、仪式等行为层面(中层)的圆文化,更有思维模式与思想观念等精神层面(深层)的圆文化.对中国圆文化的表现类型进行考察、对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探究,既有利于全面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也有利于推动当代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圆文化祭祀之圆舞蹈之圆建筑之圆信仰之圆理念之圆

    思想史上的李梦阳与《空同子》——兼评王昌伟《李梦阳:南北分野与明代学术》的几个观点

    孙学堂
    13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同子》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李梦阳的思想观念,如批评宋人"不言理外之事",以为"真天子怪异多""理欲同行而异情",重视诗歌的风化作用等,都很有特色.新加坡学者王昌伟的专著《李梦阳:南北分野与明代学术》对这些论题作了视角独特的解析,认为李梦阳强调世界本质的多元性,皇权具有半神圣性,主张"情"的表达应该得当,其以表达自我为核心的诗学独立于"学以治国"的宏大目标.笔者则持不尽相同的看法,认为李梦阳重视现象世界的丰富性,尊崇皇权是为了弘扬"治道",重视理、欲之辨,始终强调诗学为政教服务.王著注重长时段及知识结构分析的视角与方法值得借鉴,由此论证李梦阳在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其观点颇有启发性,也不无商讨余地.

    李梦阳《空同子》理欲同行而异情风化

    阳明心学与中晚明八股文生态

    陈晨
    14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晚明最重要的学术文化思潮之一,被视为"叛道不经"之"新学"的阳明心学给当时的八股文坛带来巨大冲击.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促成了中晚明八股文坛"自得"之风的盛行,许多科举士子摆脱了程朱传注的禁锢,进而直接引发"性灵"思潮在晚明八股文坛产生巨大反响,许多文人士子不再将性灵汩没于程朱传注而推崇文学色彩浓郁的"性灵"八股文;而佛老因子之所以充斥中晚明八股文并屡禁不止,则与阳明及其后学"范围三教之枢"的理论底色密切相关.王阳明有意利用科举考试向天下文人士子推广其学说,科试考官尤其具有心学背景的考官对心学八股文的肯定,阳明及其后学所倡导的为学"自得之乐"之说,皆使心学浸润中晚明八股文坛甚深.

    阳明心学八股文生态自得之风性灵思潮佛老因子

    以跨国公司为被告的气候变化诉讼困境与归责路径探究

    刘冰玉汤希灵
    15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国公司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以跨国公司为被告的气候变化诉讼数量大幅增长.跨国公司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特殊的国际法地位,使得以跨国公司为被告的气候变化诉讼独具特点.虽然在针对跨国公司的气候变化诉讼中,以人权作为诉讼权利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人权法对健康环境权解释的局限性、诉讼可受理性争议、国际人权义务规范的不完善,以及跨国公司责任范围认定难、域外管辖权冲突、气候损害因果关系复杂等因素,导致以跨国公司为被告的气候变化诉讼面临诸多困境.完善针对跨国公司气候责任的实体法规则,有助于明确跨国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义务.推动法院追究跨国公司气候责任的积极性以及气候损害因果关系证明规则的创新,有助于完善追溯跨国公司气候责任的司法路径.

    跨国公司气候变化诉讼气候责任归责路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政府关于北高加索石油工业的发展政策

    瓦列里·斯捷潘诺夫赵博雅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政府在予以巴库石油工业绝对优先权的同时,也在其他地区勘探和开发油田.早在 1894 年,俄国政府就对北高加索油田租期及勘探进行了规定,随后,陆续出台了关于北高加索石油运输、石油业务经费使用、允许外国资本参与北高加索石油工业等规定.俄国政府的政策促进了北高加索地区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但其期待出现与巴库地区规模相当的新采油中心的愿望却没能实现.

    俄国北高加索石油工业库班捷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