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武汉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武汉大学

马费成

季刊

2095-2171

xxzyglxb@163.com

027-68754779

430072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信息资源管理学报》于2011年6月创刊,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承办。该刊是我国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内第一份与学科名称相同的学术期刊,以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为主要内容,覆盖信息开发与利用、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系统与集成、信息经济与政策、信息服务与用户等广泛的研究领域。该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平台”、“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中国台湾“CEPS数据库”等的来源期刊。目前已成为“CSSCI(2017-2018)目录”扩展版来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收录,评定为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学科核心期刊。期刊全部论文已在自建网站上实现延时全文开放获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产业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马费成王淳洋
    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与基础,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在梳理数字产业化的内涵和测度方式的基础上,探讨数字产业化的逻辑进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改变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结构和分布,形成了独特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结合,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为数字产业化的质变提供了重要契机,依托新质生产力,提出实践路径:以"新基建"引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强化核心技术研发,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数据要素资源潜力,以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保障数字化人才供给,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龙头打造数字产业集群,以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以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建设释放数字产业化新动能.本研究可为深化对数字产业化的理解、推进数字产业化改革提供见解.

    数字产业化新质生产力产业变革数字经济数实融合

    融合创新与认可的科研论文学术价值测度方法研究——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

    吴佳纯董克陈星源陈丽芳...
    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全文本及引用关系传递了大量的学术信息,有助于表征学术价值的内涵和提高价值评估的精度.本研究基于价值认识论,融合基于论文自身的事实性认识和基于外部引用的应然性认识,选取1990-2021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人工智能领域论文为实验数据,构建学术价值的新评价指标.研究提出的学术价值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了以创新性为代表的内部创新价值以及基于引用情感、引用强度和引用相似性的外部认可价值,通过与传统计量指标比较发现,内部创新价值与被引次数和被提及次数都不相关;外部认可价值与被提及次数正相关,但与被引次数无显著相关;而学术价值同提及次数、内部创新价值、外部认可价值都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基于被引次数的影响力指标存在滞后性且不足以反映论文创新性,相对于被引次数,融合引用偏好的被提及次数在测度外部认可价值上略有进步,而本研究提出的学术价值测度方法在融合论文内外部价值及反映综合学术价值上具有一定优势.

    学术价值内部创新价值外部认可价值评价指标科学评价

    基于引文视角的突破性论文识别理论框架研究

    黄恒汪雪锋陈虹枢雷鸣...
    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突破性论文特征及其识别理论模型尚未形成共识.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探析突破性论文特征和突破性研究特征的异同.基于引文视角,通过刻画突破性论文对引证网络和主流理论的冲击过程,构建突破性论文识别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后向引用视角探讨知识重组对突破性论文原创性的影响,构建突破性论文生成模型;从前向引用视角梳理突破性论文科学影响力扩散路径,构建突破性论文扩散模型.研究发现,突破性论文未必必须具备突破性研究的全部特征,核心特征包括对科学研究的巨大影响力、挑战主流理论和跨学科领域.该框架界定了突破性论文的核心特征,构建了突破性论文识别的概念模型、生成模型和扩散模型,可为后续的突破性论文识别方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突破性论文概念模型生成模型扩散模型引文视角

    因果推断视角下团队多样性对人工智能领域文献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

    唐旭丽李信
    4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引文视角出发,将人工智能(AI)领域文献创新扩散过程划分为"是否采纳"(10年内)和"持续性采纳"(包括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和采纳饱和期),基于1950-2019年期间发表的约170万篇AI合作文献,借助因果推断方法,探究团队多样性对不同创新扩散阶段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①团队国家多样性与是否采纳、持续性采纳均呈现正向因果效应,即提高AI领域团队国家多样性水平,能够使文献10年内被采纳的可能性相对增加7.041%~9.818%,同时使持续性采纳相对提高8.082%~16.834%.②团队在学科和主题层面的多样性与是否采纳间呈现正向因果关系,与持续性采纳间无显著因果关系.提高AI领域团队学科和主题多样性,能够使文献10年内被采纳的可能性分别提高3.651%~4.697%、3.052%~5.095%.③团队机构多样性和持续性采纳间存在正向因果效应,与是否采纳间无显著因果关联.提高AI领域团队机构多样性能够使持续性采纳相对提高13.506%~18.679%.

    团队多样性人工智能因果关联创新扩散持续性采纳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本质属性及其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影响

    朱禹陈关泽叶继元
    6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问题,与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有密切关联,探讨此问题对于理解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聚焦AIGC研究,适度扩展学科建设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探讨AIGC及其相关概念的本质属性,从知识哲学、现实需求和学科建设三个层面分析AIGC的信息资源特征,论证将AIGC纳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范围的必要性,并通过对AIGC源头技术的剖析和对信息链的考察论证其合理性,在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框架下形成对AIGC的再认识;提出AIGC的本质属性是信息资源价值性,也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核心研究内容,并提出6个亟待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解决的AIGC研究议题.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信息资源信息链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信息资源管理未来议题

    政策工具视角下数据要素市场政策文本的结构特征与优化路径

    赵需要姬祥飞张杰妮
    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我国地方数据要素市场政策文本展开分析,可在政策层面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设计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运用政策工具,搭建以"数据二十条"中四项政策原则为基础的数据要素市场政策分析二维框架,对我国地方2019-2024年间公布的116份关于数据要素市场的政策文本进行二维交叉分析,揭示地方已公开政策文本的结构特征,进而提出优化路径.研究发现,现阶段数据要素市场政策的结构特征表现为运用环境型政策工具过溢、政策工具结构体系失衡、政策工具在政策原则上的使用不均衡、政策工具内部搭配不协调和政策工具配套设施不足.由此,提出强化供给推力与需求拉力、注重数据产权和收益分配、发挥政策原则的精准导向作用和完善政策工具应用生态体系建设等政策优化路径.

    数字经济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要素政策工具文本分析

    企业数据资产化视角下数据确权登记的地方政策研究

    王勤黄友治王猷文
    8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确权登记是企业数据资产化的必经程序.本研究以国内17份地方政策文件为研究样本,梳理和比较其申请条件、登记效力、登记对象和登记客体等内容,并对可能存在的瓶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无法通过一次登记就完成数据的确权,需要通过登记准备、技术认证和权利登记三个阶段,在技术和法律两个层面对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分类逐步确权,从而使相关数据能够符合无形资产或者存货的认定条件,实现数据资产核算入表.

    企业数据数据资产化地方政策数据确权登记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数据资产核算入表

    基于相对引用方法的微信提及指标标准化研究

    李龙飞余厚强杨思洛
    9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替代计量指标的标准化研究是指标应用于科技评价的重要前置研究.本研究面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以中文学术论文的微信提及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对引用的标准化方法,融入传播影响力因素,构建微信提及指标的标准化指标,为中文替代计量数据源的开发、深化、应用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研究主要结论为:①通过消除微信提及指标存在的时间差异、学科差异、高度稀疏性和偏态分布问题,微信提及的相关标准化指标可考虑应用于学术评价和社会影响力评价.②WI(WeChat Index)期刊集当中,被微信提及学术论文总数前三名的学科为哲学与人文科学、工程科技Ⅱ辑、农业科技.③本文基于微信提及频次构建的标准化指标 WPP/FWSm和MN-WS之间差异度较小,可用于单篇论文和期刊层面的微信关注度评价,但不适用于高校评价,易受到微信提及量分布特征的影响.④融入微信传播影响力指数的标准化指标WCPP/FWSm和MN-WC能更好地平衡微信传播影响力和微信提及量的影响,且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好,是较有价值的标准化指标,可用于评价单篇论文、期刊、高校的微信关注度,在评价高校学术论文微信关注度和传播力时效果更好.

    替代计量学微信公众号替代计量指标微信提及指标标准化

    融合文本和引用特征的科学技术互动社区识别研究

    王嘉杰侯万方马亚雪孙建军...
    11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与技术间的良好互动模式是催生重大创新的关键,针对以论文和专利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果,探索融合文本和引用特征的科学技术互动社区识别方法,有助于研究人员和创新管理者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互动模式、优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发现科技交叉创新路径.本研究基于文本表示学习、图自编码器和相似性网络融合等算法,提出一种融合论文和专利的文本和引用特征的科学技术互动社区识别方法,并从互动社区的互动内容和互动强度角度对特定领域的科学技术互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选取基因工程疫苗领域进行实证分析,并设置对比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所识别到的科学技术互动社区能够有效描述领域内科学技术互动情况,展示领域内科技交叉创新热点以及互动演化情况,还原科学技术互动社区的发展脉络,为科学技术互动研究提供全新的知识单元和应用场景.

    科学技术互动社区发现图自编码器文本表示学习网络融合

    知识重组视角下古诗典故词关联研究:一种融合细粒度共引关系和语义特征的方法

    李晓敏王昊布文茹周抒...
    13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知识重组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指导下,对典故文化资源进行语义挖掘和组织,促进典故文化的传承与利用.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细粒度共引关系和语义特征实现典故词关联的模型.首先依据古诗与典故词间的引用关系构建共引网络,再将细粒度共引关系位置共引和情感共引加入到共引网络中,初步构建细粒度共引网络,之后利用Doc2vec获得每个典故词的语义特征,并整合语义特征重构共引网络,最后利用链接预测算法遍历细粒度共引网络,实现典故词的语义关联与组织.同时从路径角度对关联结果进行分析,探索规律性领域知识.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5869个节点和27032条边的共引网络,提出的加入位置共引和情感共引以及语义特征的典故词关联方法效果达到了0.963,且相较于细粒度共引关系,语义特征在典故词关联中作用更为显著.此外,路径角度分析关联结果发现共引网络中的典故词关系紧密,最短路径阶数与典故词对的数量以及相似度均呈负相关关系.

    知识重组典故词共引网络语义特征链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