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董云川

双月刊

1674-4810

xueyuan@ynu.edu.cn

0871-4191499 4180122

650034

云南省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Journal Academy
查看更多>>《学园》杂志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主管,云南人民出版社与云南大学协办的学术刊物,创刊于2008年4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时为双月刊,逢双月的25日出刊,2008年共出刊4期;2009年改为月刊,每月25日出刊,因为改刊期后出刊筹备占用了一些时间,2009年共出刊6期;2010年预计共出刊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理论与自由

    张楚廷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的伟大所直接表现的是人本身的伟大,人的思想的伟大。理论工作不仅给人带来更多自由,从事理论研究的人也必须拥有自由、享有自由才能更有效地工作。正是自由的天性让人们天然地询问“为什么”,天然地向理论靠近,天然地享受着天赋人权。

    理论自由哲学发展

    哈贝马斯对海德格尔语言哲学的批判与重构

    杨琼珍沈云都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德格尔实现了单一主体与理性之间的松绑,因此开辟了两种可能性:一是在理性之外重新奠定“人”的基础本体论地位;二是放弃单一主体,走向主体间性的理性。哈贝马斯站在第二条道路上,批判海德格尔选择的第一条道路,因此在语言哲学上向“精英的独白结构”向“他者的对白结构”转化。

    狄奥尼索斯的弥赛亚主义本体论差异观念他者语言

    大学文化宣言

    刘晖
    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为何?大学何为?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追问。凭借一纸大学文化宣言表达我们的诉求和理想。

    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宣言

    爱?责任?成功———关于一次成功女企业家演讲的漫谈

    周宏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是灵动的,帮人全方位地发现自己,故应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中达成。本文呈现由一位女企业家个案引起的关于女性与成功话题的讨论,反映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启发力。

    女性成功大学

    议学术表达的灰色现象

    罗婕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频频出现的学术表达沾染了太多社会生活表达的世俗之气,而失去了其该有的鲜明与本真。笔者将其比喻为一种学术表达的灰色现象,并对学术表达中的单一形式、程序化结构、定论式用语进行了逐一论述。而除以上三点外,某些学术表达的失色映射出的是学者们学术诚心的缺失,本文继续深入探讨做学问所需的骨气与品质,力求呼吁在现有的学术生存环境下,寻求和争取更为开放、自由、多元的学术表达,还原它的风采。

    学术表达灰色现象还原学术色彩

    教育管理主义批判

    杨建朝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人为“物”、特别强调造“人”效率的教育管理主义缘起于“泰罗主义”,它在教育中的盛行阻遏了教育成“人”精神的实现,其实质是工具理性导向下的科层制,与福柯描述的管理学不谋而合。消解管理主义的关键在于回归自由精神、分享教育权力,从而重构教育制度。

    管理主义工具理性自由精神

    孙中山的媒体功能观及意义

    孙信茹杨星星
    29-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功能指称的是媒介与社会的关联性,具体表现为媒体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作用关系。孙中山在其革命实践与传播实践活动中,形成了革命工具论、民主手段论和社会整合论三大认识。尽管在孙中山的新闻思想中三者并没有明确体现为一个清晰演进的结构系统,但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深化媒介化社会语境中媒体功能认识,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

    孙中山媒体功能观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文化领导权重塑———基于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当代理解与应用

    郭澄澄
    33-38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领导权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

    忆哲人、诗人、宗师赵仲牧的人生风范

    赵淑霞徐有光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仲牧先生毕生为追求构建一个哲学理论体系而默默耕耘,把思维活动看成一种特殊意义的活动。他把思想与激情统一起来,力图成为思想的主人。他是一位风骨凛然、直面人生的诗人。他是一代宗师,桃李满天下,是众多学子的学术启蒙老师。

    哲学家一代宗师品质高清

    面子问题: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探讨

    徐绍华
    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子虽然是中西文化中的共有现象,但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的面子文化差异。为避免因面子问题引起的中西文化冲突和“丢面子”行为,需结合中西文化差异,运用礼貌、委婉、幽默等策略来维护双方面子,以共同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面子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