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亚非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亚非洲
西亚非洲

杨光

双月刊

1002-7122

waaa@cass.org.cn

010-64039151 64039158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3号东院(北京1120信箱)

西亚非洲/Journal West Asia and Afric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主办、西亚非洲杂志社编辑、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西亚非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刊载研究西亚非洲地区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问题的学术论文,一是我国中东中东、非洲研究学者的权威性理论学术园地,也是我国政府部门决策和研究人员、国内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国际问题教研人员,以及全国外经贸企业业务主管和市场调研人员的重要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化视阈下中阿文明互鉴的理路与进路

    韩建伟丁俊
    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是"全球南方"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在百年变局背景下,"全球南方"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体现出更强的主动性与主体自觉意识,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话,用事实证明了实现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拓展了"全球南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思路和途径,亦成为中阿文明对话、交流与互鉴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化视阈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明对话、交流与互鉴具备深厚的历史基因、广泛的价值共识与有力的政治保障,且受到双方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诉求、不断增强的经济联系及中国在中东和平大国角色等因素的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应以现代化发展合作为目标,加强两大文明的积极价值观互鉴,具体内容包括:加强道德观互鉴可为双方合作注入东方特色的价值观准则;加强包容性互鉴是学习对方现代化成功经验的真正精神动力;加强和平观互鉴可为双方现代化进程营造友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创新性互鉴可增强各自现代化进程的道路自信;加强生态观互鉴有助于探索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方案等.总之,以现代化发展合作为主轴深化文明价值观互鉴,有助于为中阿命运共同体构建奠定稳固的共同身份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现代化道路全球文明倡议中华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中非传统家文化的相通性及其哲学基础

    程秋君
    3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与丰富的文明.中非在文化层面有诸多相似性,其中也体现为双方传统家文化的相通性,即中非传统家文化均通过"一体之亲"的理念调和个体与共同体间的差异,运用生命时间意识构建世代相续的生命共同体,并共同秉持从"身家一体"扩展至"天下一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中非两种传统家文化均源于生活经验,以"关系为本体"的自然宇宙论为基石,遵循面向他者的伦理学原则,建立起亲缘式的主体间性.与西方传统家文化相比,尽管中非传统家文化均强调和谐、仁爱和感恩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但差异性更为突出.基于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理念之下建构的西方家文化,秉持"以一驭多"的理性宇宙论、以理驭情的知性伦理学、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等理念,同中非传统家文化的"一多不分"的"关系宇宙论"、以情入理的面向他者的伦理学以及自我与共同体命运与共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形成鲜明对比.中非不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交融共存,不仅有助于双方理解彼此的发展道路,并且可丰富人类社会的思想财富.

    习近平文化思想家文化中国哲学非洲哲学个体主体性生命共同体

    新时代中国的全球安全观及其在非洲安全治理的实践

    谷亚平陈阿龙
    4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日趋严峻复杂的世界安全形势,中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强调系统性、全局性的动态思维,并积极参与非洲和平安全建设.中国积极推动非洲实现共同安全,在国际场合为非洲安全利益积极发声,尊重非洲处理安全事务的自主性,设置专门机制参与非洲安全事务.鉴于非洲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态势,中国强调通过综合施策,多管齐下,联动应对各类安全挑战.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及非洲一体化组织框架下的安全合作,推动各方通过对话合作实现和平安全.中国坚持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助力非洲实现持久安全,加强与非洲在减贫、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中国的全球安全观为解决当前非洲的安全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符合当前国际社会的主流思想和非洲的安全需要.

    习近平外交思想全球安全观非洲安全治理中非安全合作

    俄罗斯对哈马斯实施接触政策的动因与限度

    赵玉明
    6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6年俄罗斯主动与哈马斯建立官方联系,之后双方长期保持接触.俄罗斯对哈马斯接触政策的驱动力,可以从三重视角予以考察.从大国外交的视角看,俄罗斯坚持以哈马斯问题为议题,迫使西方与其在联合国、中东问题有关四方等框架下展开大国协调.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之后,俄罗斯与西方在哈马斯问题上的大国协调让位于大国博弈和大国对抗.从地区战略的视角看,俄罗斯力求保持在接触哈马斯时持中立立场,以此为手段争取在巴勒斯坦问题和巴以问题上掌握话语权,并把与哈马斯的接触作为与以色列交往时的话题及密切与地区国家关系的载体.从国内安全治理视角来看,俄罗斯对哈马斯的接触政策受到国内安全政策的影响.在乌克兰危机长期化背景下,俄罗斯与哈马斯相互看重对方的战略价值,也有意向保持和加强接触.但哈马斯问题不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核心利益,该组织只是俄罗斯交往的巴勒斯坦多个组织之一,因此俄罗斯对哈马斯的接触政策有其限度.

    俄罗斯外交巴勒斯坦问题哈马斯接触政策新一轮巴以冲突

    凯末尔民族主义的多重向度与土耳其国族认同

    李艳枝
    8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民族国家构建过程是民族主义的重要活动场域,国族认同是维系现代民族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凯末尔时期的民族主义在整合东西方民族主义要素基础上参与民族国家构建而呈现不同向度:基于领土认同的政治民族主义,以安纳托利亚为中心确定民族国家的疆界范围,奠定了国族认同的疆域基础;基于公民身份的公民民族主义,以宪法为根据强化土耳其人的公民权利,构成了国族构建的正当性基础;基于语言文字统一的文化民族主义,以土耳其语言文字为媒介,巩固了民众的民族认同意识和国家认同感;基于同质化民族构筑的族群民族主义,以语言文化历史观和生物进化论为基础,寻找国族认同的科学依据.民族主义呈现融合性、多元性、工具性甚至矛盾性特征,体现了构建土耳其民族主义范式的尝试,但其不同向度使得民族问题作为现代化进程的附属产品而出现,为新奥斯曼主义获得发展空间,促进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合流,而成为当下民族主义回潮、"全球南方"崛起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表现.

    民族主义土耳其凯末尔民族国家构建国族认同民粹主义

    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执政时期的社会治理评析

    魏敏刘鸿泽
    11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该国的社会治理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在经历社会治理理念与国家政权建设及国家治理相协调、社会治理主体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社会治理社会化程度提升发展阶段后,土耳其进入正义与发展党政府主导的多元融合、复合性社会治理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土耳其主要通过三重路径推进社会治理:以推动经济增长为核心诉求,稳定社会基础;构建覆盖多领域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强化伊斯兰文化纽带和国族认同意识,降低社会冲突风险.正义与发展党对土耳其20年的社会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保持了社会稳定,尤其是在21世纪前10年,土耳其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社会发展也实现了长期稳定.但与此同时,土耳其政府的社会治理也面临以下突出难题:经济增速减缓,影响民生改善;社会治理重心上移,社会组织的作用受到抑制;社会控制强化,加剧了社会分裂和对立.从"全球南方"视角看,发展中国家正在探索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而来自土耳其社会治理理念、机制、方式、内容等方面的得失给其他国家带来一定启示.

    社会治理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社会政策

    选举政治与再分配工具化: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的福利治理

    胡舒蕾张小劲
    13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02年以来,正义与发展党在土耳其国内的选举优势逐渐形成并得以维持.选举政治是围绕再分配的博弈,以福利治理为核心的资源再分配成为解释正发党选举表现的重要变量.正发党执政后在国内推进福利改革,大力推动社会救助项目的蓬勃发展,扩大医疗卫生与公共住房领域的福利供给规模,同时着手重组社会保障体系.正发党的福利治理受到选举政治逻辑的驱动,实现了系统的再分配工具化,一定程度上成为该党巩固执政联盟的工具.正发党通过大规模福利输送,笼络以低收入群体为主的核心选民,同时以福利供给私有化吸纳伊斯兰经济精英,进而维持以物质利益与意识形态共识为基础的跨阶级执政联盟.福利治理为正发党执政地位的维持与行政权力的扩张提供了合法性支持,但2019年和2024年正发党选举优势的缩小表明福利治理的合法性效应有其限度,究其原因在于该党再分配能力下降与国内庇护主义滋生.鉴此,正发党只有继续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努力摆脱选举机会主义的陷阱,才能获得更为稳定和持续的执政合法性.

    中东政治选举政治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福利治理再分配工具化

    Abstracts

    155-160页

    《西亚非洲》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