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稀有金属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稀有金属
稀有金属

屠海令

双月刊

0258-7076

xxsf@grinm.com

010-82241917

100088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

稀有金属/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开发和冶炼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双月刊,由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是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稀有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及镍、钴等有色金属在材料研制、合金加工、选矿、冶炼、理化分析测试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应用,同时还报道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在稀有金属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汽车件高强铝合金板件热冲压工艺研究进展

    甘国强李萍薛克敏
    564-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提出使得对汽车轻量化要求进一步提高,高强铝合金作为汽车轻量化材料首选材料之一,其工艺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高强铝合金固溶-热冲压-淬火-时效一体化新工艺是为了解决高强铝合金板在冷冲压成形时存在塑性差、易破裂、回弹大、尺寸精度低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该工艺将热成形技术与热处理制度关联在一起,通过将固溶后的板料快速转移至模具中成形,并在模内完成淬火过程,最后通过时效制度来提升强度。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介绍了铝合金板材热冲压工艺发展现状,梳理了高强铝合金板材热冲压(HFQ)工艺在数值模拟、设备、工艺关键技术及宏微观本构、组织演变及控制等方面研究现状,同时针对其技术难点展望了后续的研究方向,为铝合金板材热冲压成形提供参考。

    高强铝合金板热冲压工艺轻量化板材固溶处理时效处理

    铱及铱合金涂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方镇王鑫张毅勇王浩旭...
    575-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铱(Ir)是一种超高温抗氧化材料,其不但熔点高、硬度大,而且在高温下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极低的氧渗透率。所以,Ir涂层被广泛地应用于碳基材料与难熔金属的高温防护方向,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首先介绍了 Ir涂层的多种制备技术,对其中的几种重点制备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论述了不同制备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制备技术的组合以及改进方式。并且对不同制备技术和不同制备条件下所制得Ir涂层的晶体微观结构进行了介绍,并论述了微观结构对涂层性能方面的影响,包括涂层的力学性能以及抗氧化性能等,最后总结了微观结构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由于纯Ir涂层存在不足之处,介绍了应用表面合金化制备出的Ir合金涂层,并重点介绍了Ir-Al,Ir-Hf,Ir-Hf-Al和Ir-Hf-Zr等合金体系的性能和规律,探讨了未来多元Ir合金涂层的应用发展趋势。最后,对Ir及Ir合金涂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铱合金涂层熔盐电沉积

    Ru0.26Sb2Te3合金靶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

    施晨琦宁哲达陈天天闻明...
    595-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金属Ru掺杂的Sb2Te3相变材料有望改进Sb2Te3结晶温度低、非晶热稳定性差等问题,以满足相变存储器稳定工作的需求。以Ru∶Sb∶Te=0。26∶2∶3(原子比)的Ru0。26Sb2Te3合金粉、Ru+Sb+Te混合粉以及Ru+Sb2Te3混合粉这3种不同体系为原料,经真空热压制备出用于溅射沉积Ru0。26Sb2Te3薄膜的三元靶材,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等分别表征靶材物相、成分、显微组织、元素分布等。结果表明:以Ru0。26Sb2Te3合金粉为原料可制备出成分准确、相对密度达99。5%以上的合金靶材,Ru元素以RuTe2的形式均匀分布于Sb2Te3基体相中,且Ru元素掺杂未对Sb2Te3主相的品格常数产生明显影响。Ru+Sb+Te混合粉及Ru+Sb2Te,混合粉原料体系所制备Ru0。26Sb2Te,三元靶材的主要物相仍是Sb2Te3相,Ru元素以Ru单质形式存在于靶材中,且相对于Ru0。26Sb2Te3合金粉原料体系,两混合粉原料体系中Ru元素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并未完全分散于整个基体相中。采用Ru0。26Sb2Te,合金粉原料体系制备的三元合金靶材更有望用于Ru-Sb-Te系列相变薄膜的制备。

    溅射靶材相变存储Ru掺杂Sb-Te合金

    优化红外热像法快速准确测定工业纯钛疲劳极限

    曹东东李璞吴磊纪红...
    602-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红外热像法实时监测疲劳实验过程中工业纯钛TA1试样表面的温度变化,运用固有耗散理论对热像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以弹性极限作为热像数据分界限进行Luong法线性拟合的新方法,在唯一测定温升拐点的基础上快速准确预测了疲劳极限。力学拉伸实验测定试样弹性极限为313 MPa,以此为数据分界限进行线性拟合获得的疲劳极限结果为323 MPa,与传统升降法(309 MPa)相对偏差仅为4。5%。通过定位跟踪方法观察了疲劳循环应力加载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发现经300 MPa及以下应力加载后,试样表面呈单一α相组织特征,品粒形态、尺寸、分布未见明显变化;经350 MPa应力加载后,个别晶粒内可见少量滑移带,滑移带长直且相互平行。试样在循环加载应力达到疲劳极限时微观组织结构从可逆滞弹性形变转变为永久塑性形变,由此导致固有耗散由滞弹性机制转变为塑性机制,在试样表面温度变化上表现为温升拐点的出现。

    钛合金红外热像法疲劳极限快速测定方法

    《稀有金属》征稿简则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