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廖江南

双月刊

1004-0536

xyjybjb@126.com

0731-84397250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解放中路199号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Journal Rare Metals and Cemented Carbides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季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创刊于1973年,系国内集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两大类别的唯一技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0536,国内统一刊号CN 43-1109/TF,广告许可证号430100s022。本刊现为湖南省一级期刊,系《有色金属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国内重要文摘和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际著名文摘的固定收录期刊,并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刊物发行达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主要报道稀有金属(钨、钼、钽、铌、稀士、钛、锂、铍、铷、铯、锆、铪、钒、镓、铟、铊、锗、硒、铼等)和硬质合金的生产、加工、科研、设计及应用成果;报道国内外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等有关方面的文章及信息。《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杂志董事会成立于1987年,主要由从事稀有金属和硬质合金生产、设计、研究的企业集团、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组成,萃集了该行业中一批经验丰富、造诣颇深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董事会现有成员单位近40个,遍布全国10 多个省、市、自治区。董事会负责对办刊宗旨、方向、特点、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办刊工作予以实际支持。编辑部则根据董事单位生产和科研的需要,通过组稿、编写综述等为董事会成员单位服务,并在杂志上刊登董事会成员名单及董事单位的新成果和新产品介绍。 目前,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担任杂志主编和杂志董事会董事长,编辑部工作由数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分别为稀冶、冶炼、材料专业)并通过专门编辑培训的人员专职负责。衷心感谢各界朋友对本刊工作的大力支持,真诚希望加强与各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的联系合作!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冶金工业类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稀有金属元素在硬质合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春芳谯建春郑启文熊韬...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对稀有金属元素在硬质合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四类元素稀有难熔金属、稀土、稀贵金属和稀散金属对硬质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稀有金属元素在硬质合金中的应用前景.

    硬质合金稀有难熔金属稀土稀贵金属稀散金属研究进展应用前景

    电场处理对YG8硬质合金及其刀具性能的影响

    韦辽杨屹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一种高效的硬质合金强化处理技术,研究了电场处理对YG8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采用TEM、SEM等对电场处理前后的YG8硬质合金试样及其刀具进行微观组织分析,采用维氏硬度计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数控车床进行切削加工实验.结果表明:经电场处理后,YG8硬质合金试样断裂韧性有所增大,其刀具切削性能得到提升,且电场处理刀具的被加工工件表面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在脉冲电流作用下,材料会发生电塑性效应,为位错运动提供驱动力,使位错更容易进行增殖和滑移,位错密度增加,从而有利于材料性能的提高.当脉冲电流为15 A/mm2时,断裂韧性达到最大值9.41 MPa·m1/2,相比于未使用电场处理的断裂韧性提高了近10%.经电场处理的YG8硬质合金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切削温度降低,可有效防止积屑瘤产生,改善切削过程的摩擦状态,保证了切削质量,使得被加工工件表面质量明显提高.

    硬质合金刀具电场处理脉冲电流位错切削

    磷酸钒锂/碳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及电极反应动力学研究

    刘昊王瑜吴贤文吴燕萍...
    81-8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比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i3V2(PO4)3/C(LVP/C-S),采用水热超声辅助流变相法结合溶液沉积法制备的Li3V2(PO4)3/C(LVP/C-R)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RD、SEM和Raman光谱仪等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将合成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组装半电池进行倍率和循环性能测试,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以及恒流间歇滴定技术分析电极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水热超声辅助流变相法合成的Li3V2(PO4)3(LVP-R)通过溶液沉积法包覆碳层后,晶面间距增大,粒径更小,导电性、振实密度增大,分散性明显提升.这有利于Li+在正极材料中嵌入/脱出,以及缩短Li+的扩散路径,从而促使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库仑效率和循环稳定性提高.LVP/C-R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0.1 C电流密度下表现出较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60.12 mA·h/g),且在1 C倍率下循环200圈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9.16%,远高于LVP/C-S.此外,相比于LVP/C-S和LVP-R,LVP/C-R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更大的Li+表观扩散系数且动力学性能更优.

    磷酸钒锂/碳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流变相法溶液沉积法电化学性能Li+表观扩散系数

    Na-Mn共掺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刘庆生符亲武喻修远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碳热还原法成功制备了Li0.97Na0.03Fe7/8Mn1/8PO4正极材料,运用XRD、SEM、ED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元素分布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材料性能提升的机理.结果表明,Na-Mn掺杂一方面导致LiFePO4晶格畸变,晶格体积增大,扩大了锂离子迁移通道,为锂离子嵌入/脱出提供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使材料在电化学性能上表现出优异的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Na-Mn掺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和电导率,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Na-Mn共掺杂使LiFePO4晶格膨胀,晶格体积增大,并促使带隙宽度减小,增强了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态密度,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率.

    Na-Mn共掺LiFePO4正极材料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能带第一性原理计算

    合成方法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Mn0.54Ni0.13Co0.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石沁灵王立帆詹纯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合成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Mn0.54Ni0.13Co0.13O2,并通过XRD、SEM、EDS等对所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组织等进行了表征,采用电池测试系统对由合成材料组装的CR2032纽扣式半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表明,三种合成方法都成功合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中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阳离子混排程度最低,元素分布和颗粒大小均匀,晶界边缘清晰,并且无明显团聚.从电化学性能来看,在2.0~4.8 V的电压范围内,0.1 C倍率下共沉淀法合成样品的首圈放电比容量最高,在充放电循环100圈后,仍保持195.8 mA·h/g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87.3%.相较而言,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制备的样品容量保持率较低,分别为84.5%和83.8%.与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制备样品相比,共沉淀法可有效提高Li1.2Mn0.54Ni0.13Co0.13O2正极材料中Li+的传输效率,进而提高样品的倍率性能.

    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

    新型高镍无钴正极材料LiNi0.94Mn0.04Al0.02O2的合成研究

    杨泽龙孟奇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合成了层状高镍无钻正极材料LiNi0.94Mn0.04Al0.02O2(NMA),并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NMA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过低时,NMA正极材料的结晶度偏低,并在表面形成残锂.烧结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层状结构变差和电极表面有害副反应增多.在最佳烧结温度750 ℃下合成的NMA-750材料具有良好的颗粒形貌、最少的锂镍混排和最完整的层状结构,同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首圈放电比容量(3.0~4.5 V,1 C)为199.5 mA·h/g,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可达79.04%;在5 C下仍具有147.6 mA·h/g的放电比容量,倍率性能优良.

    高镍无钴正极材料LiNi0.94Mn0.04Al0.02O2烧结温度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层状结构

    谨慎燃放烟花爆竹,共创安全文明新年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编辑部
    112页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征稿简则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