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廖江南

双月刊

1004-0536

xyjybjb@126.com

0731-84397250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解放中路199号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Journal Rare Metals and Cemented Carbides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季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创刊于1973年,系国内集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两大类别的唯一技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0536,国内统一刊号CN 43-1109/TF,广告许可证号430100s022。本刊现为湖南省一级期刊,系《有色金属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国内重要文摘和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际著名文摘的固定收录期刊,并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刊物发行达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主要报道稀有金属(钨、钼、钽、铌、稀士、钛、锂、铍、铷、铯、锆、铪、钒、镓、铟、铊、锗、硒、铼等)和硬质合金的生产、加工、科研、设计及应用成果;报道国内外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等有关方面的文章及信息。《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杂志董事会成立于1987年,主要由从事稀有金属和硬质合金生产、设计、研究的企业集团、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组成,萃集了该行业中一批经验丰富、造诣颇深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董事会现有成员单位近40个,遍布全国10 多个省、市、自治区。董事会负责对办刊宗旨、方向、特点、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办刊工作予以实际支持。编辑部则根据董事单位生产和科研的需要,通过组稿、编写综述等为董事会成员单位服务,并在杂志上刊登董事会成员名单及董事单位的新成果和新产品介绍。 目前,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担任杂志主编和杂志董事会董事长,编辑部工作由数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分别为稀冶、冶炼、材料专业)并通过专门编辑培训的人员专职负责。衷心感谢各界朋友对本刊工作的大力支持,真诚希望加强与各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的联系合作!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冶金工业类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dF3-LiF-Nd2O3-NdF2熔盐体系结晶行为的研究

    姜银举段超邓永春辛文彬...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化物体系稀土氧化物熔盐电解过程中,熔盐的结晶析出行为显著影响电解过程,为此本文针对NdF3-LiF-Nd2O3、NdF3-LiF-NdF2以及NdF3-LiF-Nd2O3-NdF2三种熔盐体系(NdF3和LiF质量比固定为85∶15),采用降温黏度曲线测定熔盐的结晶温度,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结晶物相.结果表明:NdF3-LiF-Nd2O3和NdF3-LiF-NdF2熔盐体系中,随着熔盐中Nd2O3或NdF2含量的增加,熔盐的结晶温度升高,熔盐的结晶物相分别为NdOF和NdF2;NdF3-LiF-Nd2O3-NdF2熔盐体系中,当Nd2O3含量为2%~3%、NdF2含量为1%~3%时,熔盐结晶温度在981~988 ℃范围内,且NdOF与NdF2共结晶.适当提高电解槽底部温度、改善底部熔盐的流动性,是抑制稀土熔盐电解过程熔盐结晶析出的有效方法.

    熔盐电解NdF3-LiF-Nd2O3-NdF2黏度结晶温度结晶物相

    磷钒矿发电灰渣空白焙烧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郭拴全牛芳银康敏郭梅...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磷钒矿发电灰渣为原料,对其空白焙烧工艺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渣中钒主要以钒云母形式存在,而且主要呈V3+价态;灰渣空白焙烧适宜的工艺参数为:焙烧前将灰渣磨矿至细度为-0.074 mm占90%,在880~900 ℃温度下焙烧16 h,V2O5浸出率可达71%左右;灰渣空白焙烧反应由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表观反应活化能为 89.75 kJ/mol,动力学方程为 1-(1-x)1/3=114.47exp[-89 750/(RT)]t.

    磷钒矿发电灰渣空白焙烧钒浸出表观反应活化能动力学方程

    沉锂母液回收锂工艺研究进展

    李世春曲直刘大锐高桂梅...
    11-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采用碳酸盐沉淀法生产碳酸锂过程中,约有20%的锂会损失在沉锂母液中.从沉锂母液中回收锂,既可以解决碳酸锂生产工艺废水的排放问题,又可以提升锂的总回收率,对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和企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种沉锂母液回收锂工艺中,析钠法工艺简单易操作,但基本只能生产工业二级碳酸锂产品,产品价值不高;沉淀法大大提升了母液中锂的回收率,但磷酸盐和氟化盐的使用会引入大量磷酸根离子和氟离子,对环境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吸附法工艺简单、锂选择性好、回收率高,但存在吸附剂实际吸附容量小和溶损严重的问题;萃取法具有锂选择性强、提取率高的优点,但传统萃取体系均采用无机酸反萃,反萃酸度高,导致设备腐蚀严重,作业环境差.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绿色环保的回收技术,是未来沉锂母液回收锂的必然发展方向.

    沉锂母液锂回收碳酸锂析钠法沉淀法吸附法萃取法

    碱溶液中电积回收镓的工艺研究

    高远王坚曹洪扬刘志强...
    18-2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碱性条件下,镓电积过程中不锈钢阴极易发生析氢反应,致使电流效率低这一难题,重点研究了电积镓过程电流密度、初始NaOH浓度、Ga3+浓度、电积温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优化了电积镓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镀镓不锈钢作为阴极,较优的电积工艺参数为温度45 ℃、电流密度500 A/m2、初始NaOH浓度140 g/L、初始Ga3+浓度150 g/L;在优化工艺参数下,可以有效地减少镓电积过程中氢气的析出,电流效率稳定在75%以上,产品纯度达99.995%.

    电积析氢镀镓阴极NaOH电流密度电流效率镓回收

    ZnCo2O4@CoWO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徐嵩林李佳周仲鸿崔士涛...
    23-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合成法在泡沫镍基体上生长ZnCo2O4纳米针阵列,并在其表面沉积CoWO4纳米片,进而制备核壳ZnCo2O,@CoWO4复合电极材料.利用SEM、XRD和电化学工作站表征了电极材料的微观形貌、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ZnCo2O4@CoWO4电极材料的微观形貌呈棒状,CoWO4纳米片紧紧地包裹在ZnCo2O,纳米针的表面,同时其电化学性能在单体的基础上明显提高.ZnCo2O4@CoWO4复合电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充放电循环性能增强,能有效地解决单体ZnCo2O4材料导电性差和体积膨胀带来的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

    电极材料钴酸锌钨酸钴纳米复合材料水热合成法电化学性能

    NH3SO3改性稀土尾矿催化剂NH3-SCR脱硝活性及SO2/H2O耐受性能研究

    焦坤灵焦晓云刘佳杰汪思瀛...
    32-3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3SO3改性稀土尾矿NH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3-TPD、H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2/H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3SO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l0%NH3SO3改性催化剂在300~350 ℃脱硝活性可达90%左右.SO2/H2O共同作用可将10%NH3SO3改性催化剂脱硝活性提高至97%,其促进作用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且具有可逆性.NH3SO3改性稀土尾矿后,催化剂比表面积、酸性位点及强度增加,表面活性物质分散度更高,弱化了尾矿矿物晶型,提高了催化剂吸附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从而提高催化脱硝活性,同时具备优良的SO2/H2O耐受性.

    NH3SO3改性稀土尾矿催化剂NH3-SCR脱硝SO2/H2O耐受性能脱硝活性

    电沉积制备Ni-Co-Ce复合镀层及其耐蚀性能研究

    胡越梁智鹏李继东路金林...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Ni-Co合金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多用于金属防腐,添加Ce可细化该合金镀层晶粒,提高组织致密性及耐蚀性.以船用钢EH40为基体,采用复合电沉积工艺在其表面制备Ni-Co-Ce合金镀层,并在3.5%NaCl溶液中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镀层进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评价其耐腐蚀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层最佳电沉积工艺条件为硫酸铈浓度0.6g/L,电流密度0.04 A/cm2,电沉积温度50 ℃;此条件下获得的镀层表面平整,自腐蚀电流和电位(绝对值)均最低,分别为3.694 5×10-6 A/cm2和-0.534 V,电荷转移电阻最大,为889.81 Ω·cm2,耐蚀性能最好.

    船用钢Ni-Co-Ce镀层电沉积电化学分析耐腐蚀性能

    O、S、Ce含量对U71MnG钢中Ce2O3和Ce2O2S夹杂物的影响

    王敏刘香军杨昌桥杨吉春...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稀土钢未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其主要原因是对稀土与钢中O、S等杂质元素的相互作用规律认识不足.考虑到Ce、O、S含量对钢中稀土夹杂物的影响缺少定量分析,使用FactSage 7.1软件计算U71MnG钢中不同含量O、S、Ce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Ce2O2S、Ce2O3夹杂物析出量的影响.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U71MnG钢的成分体系下,随着Ce含量的增多,Ce2O3的析出量呈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mo/mce约为1/7.4时,Ce2O3的析出量最大;Ce2O2S的生成需要O、S、Ce共同作用,mo+s/mCe约为1/3.7时,Ce2O2S析出量最大.试验钢夹杂物的SEM图像以及夹杂物颗粒数量统计结果显示,Ce含量为0.024%的试验钢中Ce2O3、Ce2O2S的个数大于Ce含量为0.016%的试验钢,钢中夹杂物析出规律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

    稀土夹杂物热力学Ce2O2SCe2O3

    Cu和Zr元素取代对Sm2Co7快淬带磁性能的影响

    侯永杰左建华李敏敏薄宇...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感应熔炼和熔体快淬技术制备了 Sm2Co7-xRx(R=Cu、Zr;x=0、0.1、0.2、0.3、0.4)快淬带,研究了取代元素、取代量和快淬速度对快淬带磁性能、晶粒间相互作用和不可逆翻转场的影响规律.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和Zr取代在快淬带内引起了强烈的钉扎效应,有助于提升快淬带的矫顽力,且均在x=0.3时获得最大矫顽力;Cu取代量x=0.1、0.2、0.4时快淬带的剩磁与最大磁能积随快淬速度逐渐降低,取代量x=0.3时表现为逐渐升高;Zr取代量x=0.1~0.4时快淬带的剩磁与最大磁能积均随快淬速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Henkel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对于Cu元素和Zr元素取代,δM值均在x=0.3时达到最大,表明此时快淬带晶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最强;Sm2(Co,Cu)7和Sm2(Co,Zr)7快淬带的最大δM值分别为1.48和1.04.适量Cu、Zr元素取代可以提高Sm2Co7磁体在反磁化过程中的不可逆翻转场Hn.

    Sm2Co7快淬带Cu和Zr取代快淬速度磁性能交换耦合不可逆翻转场

    钛铝含量对IN718合金激光增材试样组织性能的影响

    雷远涛伍文星阳彤申龙章...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激光增材IN718合金部件的力学性能和服役温度,按梯度增加Ti+Al含量制备了五种改进型IN718激光增材样品,采用万能实验机、SEM、XRD和JMatpro软件等研究了样品的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及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随着Ti+Al含量的增加,γ'相占比逐渐上升,样品室温强度增大而延伸率明显下降.当Ti+Al含量增加到7.6%时,样品中的γ'析出相占比是γ相的5倍,硬度为55.6 HRC,因脆性相的大量析出导致裂纹萌生;经1 100 ℃ × 1 h+850 ℃×8h热处理后的样品在850 ℃时的强度随Ti+Al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Ti+Al含量为5.6%时其高温屈服强度和延伸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53 MPa和12%,且各向同性,此时γ'析出相和γ相占比接近,分别为41.5%和39.9%.在后续研究中,可将标准IN718合金中的Ti+Al含量提高到5.6%,恰当利用γ'强化获得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激光增材工艺相容性.

    激光增材制造IN718合金Ti+Al含量力学性能析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