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顾祖成 索南才让

双月刊

1003-8388

xzmyxb@163.com

029-33755470

712082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zang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主要为该院教学、科研服务,刊登有关西藏藏族历史、藏族文学、民族学、宗教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西藏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在铸魂育人中的作用

    王文旭孟婧涵
    74-7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西藏精神"是西藏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鲜活教材.新时代"老西藏精神"呈现出新的时代价值,在高校铸魂育人中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新阶段,要进一步推进"老西藏精神"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校园文化熏染作用,融入校园网络新媒体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

    新时代老西藏精神西藏高校老西藏精神教育

    新时代西藏高校大学生"老西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优化路径

    陈玲索朗欧珠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西藏精神"是西藏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信仰、品格等在雪域高原的具体呈现.新时代,"老西藏精神"教育对塑造西藏大学生精神品格、守好意识形态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西藏大学生"老西藏精神"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四者应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全场域发展、全方位推进,探索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者协同教育体系.

    新时代"老西藏精神"重要意义优化路径

    延安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性实践和启示

    刘国成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党在爱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原则下,通过培育中华民族一家人意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设立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等重要举措,加强民族团结.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当前和今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延安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举措启示

    "大思政课"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张浩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大思政课"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增强各族青年大学生"五个认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价值;需要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内生性与外拓性相统一的原则.注重在运用纵横比较中讲深"大思政课",增强大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共识;在优化教学要素中讲透"大思政课",增强大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认同;在强化实践教学中讲活"大思政课",增强大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自觉.

    "大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时代新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人民币图像的符号阐释

    王航杨艳飞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学者潘诺夫斯基将图像阐释方法归纳为本体阐释、寓意阐释、文化阐释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关注图像的自然意义、常规意义、内在意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视阈下,作为国家名片的人民币上的图案呈现了社会史和文化史发展的重要节点,浓缩了自古至今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程中的多种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能够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人民币图像具有图像阐释学的三重意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精神纽带作用、价值传播作用和符号意义建构作用.通过对人民币图案的分析,试图打造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挖掘历史文化,唤起共同记忆;弘扬民族精神,重现共同意象;提取文化基因,塑造共同标识;促进民族交融,铭记共同身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人民币文化符号

    《红史》编纂体例及其正统史观叙事综论

    赵海静羊毛措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史》是元朝末年形成的一部重要的藏文历史著作,其灵活使用多种体裁形成的综合体体例推动了藏文历史编纂学的进步.其对中原地区由周至宋王统、西夏王统、蒙古王统的结构和记述,是西藏地方史学家积极参与塑造元朝"正统国家"身份之举,展现了元朝时期西藏地方对统一多民族政权的认同和认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红史》编纂综合体体例正统国家认同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涉藏史地文献解题

    蔡丹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是晚清文人王锡祺辑录的大型史地文献丛钞,其中涉藏史地文献共计46种,是研究清代西藏的重要文献.本文通过对丛钞中辑录的涉藏史地文献一一解题,以挖掘涉藏史地文献的价值.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西藏史地文献王锡祺

    新时代西藏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成就与优化路径

    包金运师晓娟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中华民族的传承赓续和后代子孙幸福,更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继提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等要求,为我国生态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本研究回顾梳理了新时代党中央领导下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的历程及其法治内涵,总结了新时代西藏生态法治建设成就,探讨性地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赋能西藏生态法治建设的路径,以期服务于"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任务目标.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生态法治西藏

    西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问题探析

    唐池杨帅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转折性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这些成绩得益于生态文明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落实到位.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西藏的生态环境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对生态文明制度在西藏落地生根,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阐述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对推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重大意义,分析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实践中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强化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基本路径.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生态文明高地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航空器自主运行安全风险的法律规制

    张可吕江
    138-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正快速重塑着各行各业,航空器自主运行是民航业走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趋势.欧美基于深度学习的ATTOL、DragonFly等航空器自主运行的积极推进,标志着民航业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已进入加速期.我国航空器智能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规制工作推进还存在滞后性.研究认为,只有以主体地位、立法规制、安全监管等方面为逻辑起点进行规制,才能有效规避人工智能发展给民航运输带来的系列安全风险,提升我国民航业的国际竞争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航空器自主运行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