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藏研究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西藏研究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仓决卓玛

双月刊

1000-0003

xzyj1981@sina.com

0891-6902340

850000

西藏拉萨市色拉路4号

西藏研究/Journal Tibetan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学术类期刊。它是了解西藏现实情况的一面镜子,是考察西藏历史的一扇窗口,是思想者交流的园地,是政治家决策的明鉴。栏目有经济、历史、宗教、文化、格萨儿、考古、文物、档案、语言、教育、民俗、旅游、藏医、藏学等。有参考文献、英文栏目和摘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援藏工作是全国各族人民履行共同使命的集中体现

    廉湘民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2024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来,各对口支援单位和广大援藏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干部援藏、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组团式"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不断加大援藏力度、丰富援藏内涵、调整援藏重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展援藏工作,对口援藏工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一股股活力,极大地促进了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广大援藏干部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扎根雪域高原,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时代新篇章,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西藏视察指导,两次主持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多次对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作为西藏工作的战略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值此对口援藏工作30周年之际,《西藏研究》汉文版特约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廉湘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徐志民撰写论文,以宣传弘扬伟大的援藏精神.

    对口援藏:推动西藏繁荣发展的重大创举

    徐志民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2024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来,各对口支援单位和广大援藏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干部援藏、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组团式"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不断加大援藏力度、丰富援藏内涵、调整援藏重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展援藏工作,对口援藏工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一股股活力,极大地促进了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广大援藏干部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扎根雪域高原,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时代新篇章,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西藏视察指导,两次主持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多次对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作为西藏工作的战略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值此对口援藏工作30周年之际,《西藏研究》汉文版特约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廉湘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徐志民撰写论文,以宣传弘扬伟大的援藏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场域、理论意涵和现实理路

    阴海燕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构现代中华民族迎来以往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宏大"场域".最大限度凝聚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积极的"变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性地进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大社会工程,是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国历史与现实深刻认识和综合把握的结果.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格局下妥善处理各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共享的价值意蕴从"自在"向"自觉"提升,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场域认同

    "治"、"道"之间:清代土司与圣裔五经博士承袭制度比较研究

    巩哲
    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历史上治统与道统理念的变化是学界关注的重要学术论题,对于清代官方所推崇的治统、道统理念研究,可以通过边疆与中原相类似的制度安排对二者进行考察.清廷在边疆地区、民族群体中施行的土司制度与其在中原地区为优待圣贤后裔而施行的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制度,在地域、身份、权力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具体到二者的承袭制度却可以看出,承袭资格中的身份、年龄、身体条件与承袭程序中的题请主体、承袭时限、承袭考试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清代统治者基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和多民族共同体渐趋形成的现实,针对治统与道统关系进行的"治道合一"、"治主道辅"和"继道统而新治统"的理解与构造,对两种承袭制度特点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统治统土司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民族共同体

    藏文家谱文献补遗与史料价值刍议

    尼旦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谱是对同一姓氏世系、人物和事迹的记录,是家族的生命史.作为史类文献,藏语将其称作(),皆指父系继嗣谱系.藏文家谱修撰始于唐代吐蕃晚期,元明时期修撰家谱趋于成熟,清代及民国时期得到普及.通过对所搜集的130种藏文家谱文献进行分析,按家族身份属性和家谱记录对象可分为六种家谱文类,即吐蕃王室及后裔家谱、西藏地方政权建立者家谱、西藏地方区域性政权建立者家谱、佛教世家家谱、苯教世家家谱和贵族世家家谱.这些藏文家谱文献超出了藏族传统教法史、王统史的体裁范畴,是研究家族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地方史、区域史的重要史料,其所记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信息,为我们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规律,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

    藏文家谱补遗特点类型价值

    巴塘版《甘珠尔》的特征及其学术价值

    索巴尖措阿贵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藏文《甘珠尔》诸多版本中,巴塘版是一部独立的《甘珠尔》系统,尚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该版本不仅保留着诸多藏文缩略词和古藏文拼写特征,还具有早期写本的显著特征和独有的语法特点,如属格助词与具格助词的混用,主人词"()"和"()"的混用,以及转合词混用等现象,证明巴塘版作为以写本流传至今的《甘珠尔》版本,极具特色,自成体系,是研究藏文文献发展史、写本学、藏传佛教本土化的重要资料.

    《甘珠尔》巴塘版佛经藏文古籍文献

    P.T.1288《吐蕃大事纪年》第7-8行与松赞干布执政史事钩沉

    万玛项杰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P.T.1288《吐蕃大事纪年》第7-8行记载了松赞干布执政前与其弟赞松(())二人不睦的史实,这段历史在11世纪以来的传世文献中几乎未见记载,甚至赞松在很多文献中未被提及.P.T.1288中仅存几行关于兄弟二人不睦的内容,为吐蕃史研究提供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因文献前半部残缺不全,以致诸译本、注释本中对这段内容的释读及翻译未能尽表原意.由于史料记载的出入和各译本间的差异,对该文献残缺内容进行分析及释译,可补充松赞干布生平事迹及吐蕃史内容.

    《吐蕃大事纪年》松赞干布吐蕃史赞松

    陈那因明给出了一套可靠的"成量"标准

    许春梅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印度宗教宗派林立,彼此之间的各种学说和思想长期处于并行传播、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状态.各宗派皆标榜自己掌握了真理,但如何证明,真理标准为何一直困扰着因明师们.在陈那之前的几百年里,古因明学家们给出了一个衡量标准,但并不可靠.直到陈那,这个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这也奠定了陈那在因明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陈那因明"成量"标准古因明五支论式三支论式

    囊玛艺术新论

    觉嘎洛金宝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囊玛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西藏传统表演艺术,而囊玛吉度是以囊玛艺术的实践为主要业务的行会组织.作为群众自发形成的社团组织,囊玛吉度形成背景和艺人来源具有多元化,其使用的乐器和表演的典目具有多样性.囊玛的表现内容主要包括爱情、时事、祈愿、赞颂、讽刺等内容,大多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观念意识等关联密切.在囊玛曲目中,有部分歌词采用了仓央嘉措的诗作,汉文关联表达和双关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传统音乐囊玛囊玛吉度曲目

    从不丹窗饰看藏式建筑在喜马拉雅地区的本土化语汇转译

    李天周晶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丹建筑外窗装饰语汇的流变与本土化,是我国藏式建筑文化与技术对外输出与传播的缩影.从不丹建筑窗饰形象的文化来源追溯,可以看出受西藏艺术、犍陀罗艺术、尼泊尔艺术与本土习俗的影响,不丹从完全移植藏式建筑的构造与风格到生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子文化风格历程.喜马拉雅地区多元文化的碰撞,形成了藏式建筑语汇于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本土化转译特点.

    不丹窗饰藏式建筑喜马拉雅地区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