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吴永平

月刊

2096-3882

xzmcxb@xzmc.edu.cn

0516-85748483

221002

徐州市淮海西路84号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和全科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参皂苷Rd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内源性神经发生和相关机制研究

    马进袁华顾毓庭郭志强...
    547-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d(GSRd)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内源性神经发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组和GSRd组.应用液压损伤装置制备大鼠TBI模型,然后尾静脉注射GSRd进行治疗.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ROS、MDA、SOD试剂盒检测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采用qPCR法检测损伤区皮质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采用TUENL试剂盒检测损伤区皮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蛋白水平,采用NeuN/BrdU免疫荧光法检测损伤区皮质新生神经元情况.结果 与溶剂组比较,GSR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平台穿越次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和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活力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Rd治疗能抑制损伤区皮质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的下降,缓解大鼠损伤区皮质的细胞凋亡,提高损伤侧海马及皮质的神经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Rd能促进TBI大鼠内源性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这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及线粒体损伤并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人参皂苷Rd创伤性脑损伤内源性神经发生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凋亡

    宫颈癌组织中YTHDF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仲娣刘子曈李鹏谭小茹...
    553-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YTH 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1(YTHDF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YTHDF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YTHDF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YTHDF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采用CCK8、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敲低YTHDF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宫颈黏膜组织相比,YTHDF1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YTHDF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高表达率(78.8%)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THDF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组织分化、阴道累及、宫旁累及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敲低YTHDF1表达能够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论 YTHDF1在宫颈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YTHDF1有望成为宫颈癌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YTHDF1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增殖迁移

    新预后积分系统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意义

    胡丽娟张雅文邱婷婷朱锋...
    559-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比较几种预后分层模型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PI)、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T)、AITL预后指数(PIAI)评分及新建立的预后积分系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预后积分系统的预测价值.结果 AITL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6(29~83)岁.可评估疗效的73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27例(37.0%),部分缓解20例(27.4%),总体缓解率为64.4%.中位总生存期(OS)为17(1.0~107.0)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39.76%和26.51%,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3.58%和17.33%.基于多因素分析不良预后因素为年龄>65岁、ECOG评分>1分、C-反应蛋白(CRP)>20 mg/L和预后营养指数(PNI)<44.35,建立一种新的预后积分系统,其在甄别低危及中低危、中高危及高危患者方面优于IPI、PIT、PIAI评分.在预测AITL患者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ROC曲线中,新预后积分系统的AUC分别为0.825 9(95%CI 0.715 7~0.936 1)和0.859 2(95%CI 0.751 3~0.967 0).结论 AITL好发于高龄老年人,初诊时多为Ⅲ-Ⅳ期,疾病进展快,疗效及预后较差.与IPI、PIT及PIAI评分相比,基于年龄>65岁、ECOG评分>1分、CRP>20 mg/L和PNI<44.35所建立的新预后积分系统预后评估价值更高,更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

    淋巴瘤,T细胞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临床特征生存率预后模型国际预后指数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AITL预后指数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对合并COVID-19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孙晴郭丹宁张弛杜霞...
    568-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对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COVID-19的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ESRD患者合并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细胞因子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00例合并COVID-19的ESRD患者,其中COVID-19普通型患者60例,重型患者22例,危重型患者1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脉搏氧饱和度、白蛋白、冠心病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合并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和机械通气是合并COVID-19的ESR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的sST2预测ESRD患者合并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706(95%CI:0.563~0.848,P=0.009),预测死亡的 AUC 为 0.837(95%CI:O.729~0.944,P=0.007),白细胞介素-6(IL-6)和 sST2 联合预测死亡的 AUC 为 0.923(95%CI:0.850~0.996,P=0.001).结论 sST2可作为预测合并COVID-19的ESRD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终末期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白细胞介素-6生物学标志物

    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

    朱光阚春婷曹长春应长江...
    575-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O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23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骨密度(BMD)分为骨量正常组(38例)、骨量减少组(52例)、骨质疏松组(33例).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T2DM患者不同部位BM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O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NF-α对T2DM并发OP的诊断价值.结果 骨质疏松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BMD与年龄、女性、TNF-α、HDL-C、ALP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P<0.05),与BMI、UA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TNF-α、ALP是T2DM并发OP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NF-α预测T2DM患者发生OP曲线下面积为0.819,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63.3%.结论 T2DM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可能与OP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T2DM并发OP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肿瘤坏死因子-α炎性因子骨密度诊断价值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测评及眼震视图分析

    王莉莉陆灵美
    581-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评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分析、探讨眼震视图(VNG)在VM患者认知功能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6月在启东市人民医院诊疗的60例VM患者为研究对象(VM组),同期纳入无眩晕、偏头痛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6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NC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来评估VM组和NC组的总体认知水平,并使用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进行神经心理及多领域认知功能的全面测评,利用VNG观察VM患者眼动特征.结果 与NC组相比,VM组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发生率明显增加,MoCA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语言功能、注意力、延时记忆、处理速度和执行功能多个认知域均存在明显受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VM组患者MMSE评分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VNG结果分析,VM组患者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试验、位置性眼震的发生率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发性眼震、凝视试验的发生率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明显,体现在记忆力、语言能力、视觉广度、注意力、处理速度及执行功能等方面;分析VNG特征,发现前庭系统对VM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显著影响.

    前庭性偏头痛认知功能眼震视图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轻度认知障碍

    基于淋巴结阳性率的胃印戒细胞癌预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吴毅萍余虹金涛刘雷...
    586-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阳性率(LNR)在胃印戒细胞癌(GSRCC)预后中的价值,并构建基于LNR的预后列线图进行验证.方法 收集并整理了 SEER数据库和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GSRCC患者数据,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进行预后分析.构建基于LNR的预后列线图,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结果 与低LNR患者相比,高LNR患者肿瘤分期更晚,中LNR患者化疗比例更高(P<0.05).训练集低、中、高LNR患者的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1.1%、30.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集低、中、高LNR患者的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为85.0%、53.2%、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LNR、Stage分期、化疗是影响GSRCC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在内部抽取和外部验证方面都具有较好的预测一致性.在内部验证中,1、3、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848、0.855,外部验证的AUC分别为0.724、0.729、0.737.结论 LNR对GSRCC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以LNR为基础的列线图模型可被视为GSRCC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胃癌印戒细胞癌淋巴结阳性率列线图预后

    TGF-β1、Smad3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的研究

    李凡孟令建刘琳徐艳...
    593-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轻度持续期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另取同期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儿童血清TGF-β1、Smad3的表达水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哮喘组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比较A、B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血清25(0H)D、TGF-β1、Smad3、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结果 哮喘组TGF-β1、Smad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3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C-ACT评分较较A组升高(P<0.05).治疗1个月、3个月,A、B两组患儿血清TGF-β1、Smad3及FeNO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流速峰值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用力呼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用力呼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75/25%)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同时间点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持续期哮喘患儿血清TGF-β1、Smad3水平明显增高.在单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下加用维生素D可降低TGF-β1、Smad3的表达水平,同时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支气管哮喘维生素D肺功能气道重塑TGF-β1Smad3

    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及控制营养状况评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黎传清周一凡王强谢满意...
    599-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结合患者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5月—2023年6月行CEA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影像学表现(对侧颈动脉是否中重度狭窄、颈动脉狭窄长度以及Willis环完整性)、术前血液学指标、术中阻断期平均动脉压(MAP)及颈动脉阻断时间等,计算SII及CONUT评分.将纳入的患者分为2组:有并发症组(n=18)和无并发症组(n=17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CEA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对CEA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阻断期MAP<20%、CONUT评分及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AR)为颈动脉狭窄患者CEA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AP、COUNT评分、CAR三者联合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效果优于三者单一预测,其AUC值为0.984.结论 术中阻断期MAP、CAR及CONUT评分可能是辅助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CEA后短期预后的潜在指标,基于术中阻断期MAP、CAR及CONUT评分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系统免疫炎症指数控制营养状况评分术后并发症预后危险因素

    OCTA评估高血压对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

    王春霞李月徐琳琳周熠...
    607-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高血压(HTN)对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心血管内科的无DR的T2DM患者,共154例154眼.根据T2DM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合并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分为:T2DM组(n=47)、T2DM合并轻中度HTN组(n=55)、T2DM合并重度HTN组(n=52).应用OCTA对视网膜黄斑区行血流成像扫描,分析各组患者视网膜黄斑区各参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T2DM组相比,其他2组6 mmx6 mm视网膜黄斑区的旁中心凹区域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密度各象限均降低(P<0.05),黄斑中心凹周围区域颞侧、上方SCP密度降低(P<0.05);黄斑旁中心凹区域颞侧、上方、鼻侧,黄斑中心凹周围区域颞侧、上方深部毛细血管丛(DCP)密度降低(P<0.05);与合并轻中度HTN组相比,合并重度HTN组视网膜黄斑区的旁中心凹区域SCP密度各象限均降低(P<0.05),黄斑中心凹周围区域颞侧、上方SCP密度降低(P<0.05);黄斑旁中心凹区域颞侧、上方、鼻侧,黄斑中心凹周围区域颞侧、上方DCP密度降低(P<0.05).与T2DM组相比,其他2组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周长增大,FD-300减小(P<0.05);与合并轻中度HTN组相比,合并重度HTN组FAZ面积及周长增大,FD-300减小(P<0.05).结论 OCTA检查发现无DR改变的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时,视网膜黄斑区微血管损伤更严重,且血压越高,损害越重.OCTA对合并高血压T2DM患者的检查、诊断、随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视网膜微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