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海平

双月刊

1004-9975

yzxb@chinajournal.net.cn

0911-2332076

716000

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79年创办的一份综合性社会科学刊物,主要刊登政、经、文、史、哲、教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立足革命圣地延安,非常注重延安时期、延安精神、中共党史研究、并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为人民服务"的哲学省思

    李宏斌康文梅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核心意涵,毛泽东思想即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系.站在哲学角度进行反思,可以发现"为人民服务"触及社会历史本体,是"第二个结合"意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和马克思主义"魂脉"的文化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唯物辩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政治方向与远大理想引领下实事求是的实践探索;是唯物史观支撑起来的人民主体性基础上的平凡而伟大事业;是知行合一意蕴上的德才兼备的革命者团结一致的永久追求.

    "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哲学省思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

    孟庆鹏姚红霞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和逻辑主线.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民立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承继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人民情怀,扎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逻辑.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这三重逻辑,有助于厘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脉络,对于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雷玉翠李晴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质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当下,新质生产力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技术应用与普及挑战、文化传承与创新失调、产业结构异质与优化难题、新质人才短缺与流失困境等问题.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加快新质生产力在民族地区的科学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相结合,又要加强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区域合作与交流、以新质生产力提升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新质生产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技创新

    毛泽东早期对大党难题的破解探索

    张昭国李昱颖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始终保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科学研判党的历史方位变化,以强烈的历史自觉从维护党的纯洁性、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永葆斗争精神等四个维度展望中国共产党成为大党后的难题样态.为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更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大党,毛泽东坚持问题导向,从推动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维护党中央权威、开展党内集中教育、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赶考"命题等方面进行了破解大党难题的艰辛探索.毛泽东关于大党难题的思考及其破解之道,既彰显了大党领袖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又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大党独有难题论断提供了理论准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大党难题

    大党独有难题的组织建设破解之道

    梁华谢兴仙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关系到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而党的组织建设正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所在.党组织拥有伟大崇高的组织使命、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忠诚担当的组织干部、把握历史的主动精神、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和严明公正的组织纪律等独特强大的组织优势.依靠党组织自身优势破解大党独有难题,需要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增强组织政治功能,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完善组织体系保障,培养党的干部队伍、夯实组织人才支撑,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弘扬组织斗争精神,严明党的组织纪律、提升组织监督效能,以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形象为世界政党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建设大党独有难题

    大国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意蕴

    陈露王靖轩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作出的历史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式新发展,而大国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使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征程中彰显出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建立健全了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主要构成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起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的高度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提供了有力的行动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大国自信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

    论我国记忆立法的法理逻辑及完善路径——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三十七条为切入点

    杨清望唐翰逸雄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忆立法是规范历史叙事的重要立法,具有政治性、特定性、复合性的特征,是国家提升政治共同体凝聚力的重要举措.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三十七条开启了我国记忆立法的序幕,但其也面临着理论基础不足和立法体系不全的现实困境.由于历史记忆在我国已上升为国家法益和社会法益,这使得记忆立法具备了必要性、可行性和正当性.在此前提下,根据记忆立法政治性、特定性和复合性的特征,可以总结出我国记忆立法潜在的完善路径:补全立法缺位,强化历史记忆的法益保护,推动铭记义务在个人、国家层面的规范落实,同时也需谨防记忆立法过程中的公权力无序扩张.

    记忆立法铭记义务历史叙事法益制度完善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中支持起诉制度的适用问题

    郭宇燕王宇琪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实践的开展,支持起诉制度逐渐发挥作用.检察机关通过支持起诉敦促适格主体行使公益诉权,不仅有利于理顺诉权顺位,还能推动多元主体为维护公共利益协同发力.然而,从司法实践看,虽然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支持起诉的案例总体占比不高,且支持起诉的方式混乱,检察机关与适格主体在支持起诉中联动性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上述问题,与检察机关遵循的支持起诉法律依据有缺陷、支持起诉制度适用条件规则缺失,以及检察机关角色定位模糊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应当立法界定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人"的身份并允许其介入诉前阶段,健全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条件规则,明确检察机关介入诉讼的限度,以推动支持起诉制度在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良性运行.

    支持起诉民事公益诉讼社会治理适格主体

    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的法制实践

    李红刚封杰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革命前,陕北地区在军阀和土豪劣绅的残暴统治下,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社会面貌落后,民不聊生.由于土地集中在地主豪强手中,沉重的苛捐杂税和高利贷盘剥,导致田地荒芜,农民生活困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卖淫嫖娼和盗匪现象泛滥,"二流子"横行乡里,巫医遍地,社会风气污浊,教育落后,医疗和卫生条件极度匮乏.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通过立法手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通过积极的法制建设,边区经济迅速恢复,人民的生活发生极大改变,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清风正气.陕甘宁边区成功的社会治理经验对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启示意义在于,必须依靠法治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夙愿.同时,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社会治理法制制度化建设

    延安时期毛泽东劳动幸福观探析

    高延春胡欣悦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创造人的生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利益.劳动幸福是人们通过劳动以满足人的需要并体现人的价值而感受的愉悦感和快乐感.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以大生产运动为中心的劳动幸福观.其中,劳动尊严是劳动幸福的前提,劳动教育是劳动幸福的手段,劳动创造是劳动幸福的核心,劳动利益是劳动幸福的保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面对人民对更加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毛泽东劳动幸福观,享有劳动尊严、开展劳动教育、坚持劳动创造、保护劳动利益,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延安时期毛泽东劳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