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马海平

季刊

1004-602X

yszr@chinajournal.net.cn

0911-2332076

716000

延安市杨家岭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2年,现为国际开本,96页,季刊。本刊倡导科技创新,促进自然科学学术文化交流,努力为本校自然科学教学科研事业乃至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其版面设计、装帧、印刷美观大方。是我校乃至全国的自然科学、科研工作者成果展示的一个很好的学术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电场增强管状Z型In2O3/In2S3异质结的可控合成及光催化性能

    牛志睿彭欣悦王思雯李孝义...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具有特殊形貌和增强内电场的异质结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光催化剂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从而提升光催化活性.采用两步溶剂热+热解可控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衍生的Z型In2O3/In2S3异质结,利用表征分析、光催化降解实验对构建的异质结物相、形貌、光学特性和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管状形貌的In2O3/In2S3具有强的光吸收响应,在In2O3和In2S3界面处形成的强内电场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在可见光照射下,质量比1∶1的In2O3/In2S3表现出最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60 min内对盐酸四环素(TCH)的降解率达到68.44%,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比In2O3和In2S3提高了29.8和3.2倍,经3次循环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电化学测试和自由基捕获试验表明,In2O3/In2S3异质结内电场强度相比In2O3和In2S3分别提高了3.89和2.42倍,超氧自由基(·O2-)和空穴(h+)是光催化过程中主要活性物质.该研究为强内电场异质结的高效光催化剂可控合成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光催化MOFs衍生物In2O3/In2S3异质结内电场

    颗粒活性炭三维电极臭氧体系降解布洛芬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拓明明张甜甜白焕婷王拓...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电催化臭氧(E-O3)工艺中传质效率低和难降解有机物的问题,在E-O3工艺中引入了颗粒活性炭(GAC)粒子电极,建立三维E-O3体系(E-O3-GAC).选取布洛芬(IBP)作为目标污染物,对比研究该体系氧化降解效率.结果表明,E-O3-GAC体系氧化能力明显优于常规催化体系(电解(E)、活性炭吸附(GAC)、臭氧氧化(O3)、活性炭催化(O3-GAC)、电催化臭氧(E-O3)),在40 min反应时间内,IBP降解率可达96.9%.同时,E-O3-GAC体系的协同指数(SI)为2.97,表明电场和GAC具备较好的协同活化作用.E-O3-GAC体系的最佳运行参数为:GAC浓度0.5 g/L,电流强度300 mA,O3流速60 mL/min,初始溶液为酸性条件.一系列猝灭与表征实验表明,在E-O3-GAC体系中,GAC和电场协同催化O3,明显提高羟基自由基(·OH)产量.GAC作为微粒电极,能够有效还原水溶液中O2为H2O2,与O3反应生成·OH.外加电场对GAC提供保护作用,从而保持GAC催化活性的稳定.综上,E-O3-GAC体系是一个高效、稳定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有望在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发挥优势.

    颗粒活性炭三维电极臭氧协同效应羟基自由基

    三维配位聚合物[Cu1.5(opda)(tib)(Ac)]的合成及其电化学传感嘧霉胺

    刘晓莉李苗苗亢硕硕马雅菲...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传感器在电化学检测污染物方面备受关注,为达到灵敏检测嘧霉胺,通过水热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u1.5(opda)(tib)(Ac)](tib=均苯三咪唑,mpda=间苯二乙酸,Ac=醋酸),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嘧霉胺的电化学传感响应.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具有3D网络配位结构.该配位聚合物的比表面积为5 m2/g,属于介孔材料,平均孔径为15.8 nm.配位聚合物修饰电极传感器对嘧霉胺的电化学传感响应良好,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检出限为0.09 μmol/L(S/N=3).该配位聚合物可能在电化学传感检测嘧霉胺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邻苯二乙酸配位聚合物水热合成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嘧霉胺

    延安气田宝塔南部马家沟组古地貌恢复及其油气勘探地质意义

    吴小斌余皓天崔宏俊姜磊...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溶古地貌是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分布及发育的影响因素之一,恢复岩溶古地貌对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基于测井、录井以及岩芯资料,对延安气田宝塔南部马家沟组地层进行精细对比,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以本溪组顶部煤层和马五 5顶部灰岩这两个全区稳定发育、近等时的地层界面作为恢复下古生界顶部特征的基准面,进行研究区马家沟组顶面古地貌的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出高地、斜坡、盆地3个二级地貌单元,以及高地、台地、阶地、溶丘、侵蚀沟谷、盆地、沟槽等次一级地貌单元.研究区马家沟组顶面呈现出中部高、东西低、南部高、北部低的地貌格局,中部及南部元龙寺-姚店-南泥湾一带为岩溶高地,西南部的安塞-枣园、东部的梁家河-刘家河一带为岩溶斜坡,关庄、临镇、楼坪一带为岩溶盆地.基于岩心资料以及试气资料的综合分析,岩溶斜坡中的侵蚀沟谷单元有利于储层的形成,是勘探天然气的相对有利区域.该研究可丰富油气成藏理论,对后续岩溶型储层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延安气田马家沟组古地貌特征岩溶储层地质意义

    昭通盆地褐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沉积环境的响应

    杜芳鹏李聪聪谭富荣贺小元...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昭通盆地是云南新近纪小型褐煤-泥炭盆地之一,为查明昭通盆地褐煤中金属元素富集特征,恢复褐煤沉积期古气候和沉积环境,采集了昭通盆地M2煤层上部褐煤样品开展了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M2褐煤层主要特征为SiO2含量低,平均仅占灰成分的24.4%,明显低于中国煤平均值;微量元素均未达到富集,富集程度为正常或亏损.在褐煤样品的地质和煤质特征约束下,通过Sr/Ba、δCe、Sr/Cu等指标恢复M2煤层上部主要形成于湿润-半湿润气候,低盐度、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水体流动性较弱,陆源碎屑供给弱;气候特征与沉积环境在垂向上具有一定变化,根据地球化学指标可将其划分为5个不同的沉积演化阶段.气候经历了半湿润-湿润-半湿润-半湿润-湿润;响应地,泥炭沼泽沉积环境经历了弱氧化-弱还原-弱氧化-弱还原-弱氧化,水体流动性和陆源碎屑供给经历了减弱-增强-减弱-减弱-增强的周期性变化.该研究可为昭通褐煤关键金属元素富集研究及沉积环境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昭通盆地褐煤微量元素沉积环境古气候

    高矿化度致密油藏空气泡沫驱油体系性能实验研究及应用

    张添锦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矿化度介质致密油油藏气驱过程中常规泡沫驱油体系性能不稳定,无法有效驱替原油的问题,对4种起泡剂和2种稳泡剂进行室内评价实验,优选并复配了适用高矿化度介质的气驱泡沫体系,再利用室内实验结合现场矿场试验,评价复配体系在室内高矿化度介质条件下的起泡、稳泡性能以及现场采收率.结果表明,在同一起泡剂浓度的条件下,起泡剂HK559的起泡体积和泡沫半衰期远高于其他3种起泡剂,其最佳使用浓度为0.25%,与稳泡剂HK558最佳体积比为5∶5;HK559与HK558的5∶5复配体系相对其他泡沫剂具有抗Ca2+能力强、稳泡性能良好、耐油性稳定等特点,是高矿化度致密油藏空气泡沫驱油体系的优选.L区块内4个注采井组采取HK体系5∶5复配进行空气泡沫驱油措施后,单井日产油量提升幅度达到91.89%,4个井组平均日增油达到了5.28 t/d,含水率平均降低6.4%,降水增油效果显著.该研究可为同类致密油藏的高效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高矿化度致密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性能评价

    延安气田志丹区域马五1+2亚段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胡雷雷谭云龙朱宏博乔莲莲...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稳住产能,需要明确马五 1+2亚段储层流动单元,为井位的加密调整提供基础.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古地貌单元的单井气组分数据开展聚类分析,根据气组分相似程度划分流动单元,同时利用历史生产数据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明确气井泄气半径.结果表明,研究区11个古地貌地质单元划分为45个流动单元,气组分划分的储层流动单元具有预知性,马五 1+2亚段平均单井泄气半径为420 m,各流动单元目前仅部分气井存在井间干扰,同一流动单元内气井泄气半径未重合区域作为后续加密部署区域,为气田稳产提供基础.

    延安气田志丹区域马五1+2亚段聚类分析流动单元

    外源水杨酸对黄瓜幼苗灰霉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屈亚潭陈盼缑文昌冯晓东...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水杨酸(SA)对感染灰霉病黄瓜幼苗防御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施外源水杨酸(SA),测定SA对感染灰霉病黄瓜幼苗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5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对黄瓜幼苗抗灰霉病均有作用,能显著降低黄瓜幼苗的病情指数,其中以150 mg·L-1的SA处理后的相对防效最高.叶面喷施150 mg·L-1 的SA后,随感染天数的增加PPO、PAL、CAT、POD、SOD 5种防御酶的活性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感染期间经SA处理后的5种防御酶的活性均高于未处理,其中PAL活性持续性较好.外源水杨酸能通过促进防御酶活性提高黄瓜幼苗抵抗灰霉病的伤害,浓度为150 mg·L-1的SA处理抵抗作用最好.

    水杨酸黄瓜幼苗灰霉病防御酶

    外源氯化钙与秸秆物料对盐碱土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田野姜文婷王秀康陈国梁...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改良土壤质量及促进土壤健康,研究外源氯化钙与秸秆物料对盐碱土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榆林典型盐碱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处理(CK)、单施低量秸秆物料(S1)、单施高量秸秆物料(S2)、施用氯化钙和低量秸秆物料(LS1)、施用氯化钙和高量秸秆物料(LS2)共计5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外源氯化钙与秸秆物料显著降低盐碱土壤pH和碱化度(ESP).与CK相比,S1、S2、LS1和LS2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LO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差异性显著,增幅在12.0%~28.1%和10.9%~101.9%.此外,LS2处理下在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为最高,较S1、S2、LS1处理分别高出23.88%、17.84%和8.27%.对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发现,单独施用秸秆物料S1、S2处理明显增加了土壤蔗糖酶、β-1,4-木糖苷酶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然而,外源氯化钙与秸秆物料配施LS1、LS2处理,酶活性呈现降低趋势,表明这种组合处理对土壤中的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确认了有机碳组分与酶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综上,外源氯化钙与秸秆物料的合理施用可改良盐碱土壤,提升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为其可持续利用和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盐碱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蔗糖酶β-1,4-木糖苷酶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典型植被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史嘉豪闫慧玲王思艺刘长海...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选取"退耕还林第一县"延安市吴起县内的金佛坪小流域退耕后形成的典型乔木(刺槐)、灌木(沙棘)、混交林(山杏×沙棘)、草地4种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研究.于2021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使用手拣法收集,进行大型土壤动物采样,通过对研究区内植被、林下草本以及耦合土壤因子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刺槐乔木林中捕捉650只土壤动物共57个类群,沙棘灌木林中捕获472只土壤动物共37个类群,山杏沙棘混交林中共捕获491只土壤动物46个类群,撂荒草地共捕获315只土壤动物29个类群,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差异显著;刺槐乔木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最高;生境、林下草本群落、土壤因子与土壤动物群落密切相关;根据RDA-VPA分析,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结构主要受到林下草本植被群落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碱解氮、非毛管孔隙度、和地下草本生物量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

    土壤动物不同生境群落特征黄土高原吴起县植被类型退耕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