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刘凯

月刊

1002-1841

info@17sensor.com

024-88718630

110043

沈阳市大东区北海街242号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Journal Instrument Technique and Senso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一级刊物,连续荣获国家优秀科技期刊奖,是中国仪器仪表及传感器行业综合性应用技术性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机械·仪表工业类核心期刊;美国Ei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LabVIEW的离合器摩擦片性能试验台测控系统设计

    王正家杨剑东丁聪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摩擦片性能试验台架测量精度低、人工操作复杂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摩擦片性能试验台测控系统,对系统关键信号采集并进行了信号处理,基于队列状态机设计了压力和转速的自动化调节方法.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测控系统在监控采集和控制方面均满足实际需求,提高了试验台的自动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试验台测控系统LabVIEW数据采集状态机

    时域连续下遥操作机器人时延测试系统设计

    夏晶郝翔刘琳涛李重阳...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已有的遥操作机器人主从时延测试方法因采样频率过低导致的时域离散输出信号测量精度不足的问题,设计并提出一种时域连续下遥操作机器人时延测试系统与方法.首先采用双通道示波器采集主从端设备的运动模拟量,并将其转化为电压-时间曲线;然后通过平均滤波算法抑制波形曲线的周期性干扰,进一步消除系统波动误差;最后分析曲线斜率突变点记录主从两端运动发生时间戳,计算时间戳差值得到遥操作机器人的主从控制时延.远程超声扫查机器人时延测试实验表明:相较于现有测试方法,所提测试系统和方法测试结果更接近理论时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时域连续遥操作机器人时延量化实时测量主从跟随

    高速串口以太网通信系统研究与设计

    王晨马游春郭鑫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当前串口转以太网通信模块中传输速率慢、实时性差、实用性不高等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高速实时以太网通信方案.该方案以FPGA作为驱动平台,结合以太网协议栈芯片CH395Q的特性优化了SPI通信协议,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高速串行通信转低速串行通信的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通过UDP数据组帧的形式进行网口数据收发,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SPI的实际传输速率能够达到15 Mbit/s,而且以太网通信的平均丢包率为0.085 2%.

    CH395Q串口以太网FPGASPI高速

    精密伺服串级进给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汪倩倩项亚南
    77-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冲压送料精度,提升冲压件的产品质量,针对当前卷料送料工艺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线材送料储料架结构,利用两级伺服协调匹配上料,并提出一种卷料储料串级进给速度控制方法.基于三菱PLC和上位机软件设计了一套精密伺服送料控制系统装置,根据精密伺服送料长度和冲压节拍,夹棍伺服控制储料架线材在高限周围波动,实现线材缓冲储料,该方法有效避免了线材在冲压送料时被拉伤的情况出现.可扩展的上位机设计方法,可同时监控多台送料系统,并自动生成报表,实现送料储料及冲压生产的在线管控.改进后的精密伺服自动送料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多样化程度更高,该系统装置已经在冲压相关企业中得到应用.

    送料储料架串级进给控制系统精密伺服在线管控

    基于虚拟仪器的六面视觉影像记录系统设计与实现

    冷亚洪陶雪娇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产品装配过程影像数据信息管理与质量追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外观六面视觉影像记录系统,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产品视觉影像进行数据采集与信息绑定.首先,设计一种四方位影像检测系统,通过旋转180°实现反面外观影像采集.其次,开发一套集实用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视觉平台实现外观六面影像实时采集.最后,采用LabVIEW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通过2 个循环来完成图像数据采集和视觉系统控制,利用队列方式来连接2 个循环,实现各个循环的有效组合.经试验验证,设计的系统稳定性好、效率高,1 个产品六面视觉影像记录时间仅为12 s,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虚拟仪器机器视觉LabVIEW影像检测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双系统协商冗余热备工业控制平台设计

    胡鑫明冯武彤吴晓飞崔宇飞...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模冗余控制系统常用的中心仲裁机制造成设计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无中心仲裁的双系统热备份冗余控制平台设计方案.该方案不包含仲裁设备,控制平台主要由 2 套完全相同的主控模块通过2 对互为冗余的高速光纤通道连接组成,主控模块采用嵌入式处理器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协同工作,且所有软硬件均为国产化选型.主控模块内部由有限状态机管理运行状态,2 套模块之间利用光纤通信实现信息交互与关键数据同步,并结合协商监视替代仲裁机制实现热备份冗余.控制平台采用软硬件分层架构设计,其中硬件层由处理系统硬件和可编程逻辑硬件组成,软件层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组成.基于控制平台开放的应用层设计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用户实现业务逻辑的灵活性.

    无中心仲裁双系统主备协商冗余热备份控制平台

    基于电磁超声的工业管道自驱式壁厚连续扫查内检测系统

    卢润坤王博王皓邵卫林...
    94-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腐蚀减薄是工业管道定期检验重点关注的损失模式,文中针对该问题研发了一种自驱式管道壁厚连续扫查内检测系统.文中设计了一种收发双线圈构型的电磁超声传感器,研制了自驱式管道内检测机器人与高裕量随动贴合的传感器搭载装置.在测试管道上开展了在线壁厚扫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自驱式电磁超声内检测系统在管道主要结构处均能稳定检测壁厚,检测数据可靠,缺陷定位准确,适用于传统外检测不可达等服役工况下钢质管道的壁厚动态测量.

    工业管道电磁超声厚度检测弯管减薄自驱式管道内检测机器人

    基于光弹法的光纤轴向残余应力检测研究

    张国庆常素萍茅昕卢文龙...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纤的残余应力会影响其光学性能和机械特性,文中开展了基于光弹法的光纤轴向残余应力检测研究.建立光纤的光弹模型,利用琼斯矩阵分析光弹图中的光强分布特征,考虑残余应力导致的双折射相位差范围小的特点通过最小光强法进行相位提取,并仿真验证了相位提取算法的准确性,在待测相位不超过±5°条件下理论相位误差小于±0.02°;结合三次样条插值进行相位信息到应力结果的重建,获得的实验结果与商用仪器对比,除商用仪器在部分应力区域存在较大突变外,其余区域二者应力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光纤残余应力光弹法Abel逆变换

    基于雷达与相机融合的动态SLAM算法

    鲍柏仲詹小斌喻蝶司言...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系统在动态环境下因物体的移动、变形导致的建图与定位精度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雷达-相机融合的SLAM算法.使用深度学习对图像进行实例分割并将分割结果融合到雷达点云当中,从而剔除动态对象雷达点云.基于LIO-SAM算法整体框架,利用YOLOv5获取图像语义信息,将点云投影到像素坐标系下得到点云语义信息,据此剔除其中的动态对象点云,有效地提升了算法在动态场景下的定位精度.在开源数据集KITTI对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其绝对位姿误差均值比LIO-SAM下降了3.48%,中值下降了4.85%,均方根误差下降了2.86%.

    LIO-SAMYOLOv5激光雷达SLAM传感器融合动态场景实例分割

    基于信息融合的燃气环境监测技术研究

    张龙祥冯全源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燃气安全监测方法只针对于单一环境变量,并不能准确监测环境信息的问题,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对燃气环境安全进行监测.首先使用滑动均值滤波算法消除监测数据中出现的异常数据与噪声;其次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同质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级融合;最后,采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 BP 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决策级融合.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单一监测方法,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燃气环境监测系统准确率高,可靠性好,在燃气安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场景.

    环境监测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卡尔曼滤波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