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Journal YAN BIAN YI X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陆克亮朱小龙谢鸿寿刘占伟...
    245-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对46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一线化疗,入组患者均经细胞学或/和组织病理学证实,有可测量、评价病灶,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000㎎/㎡第1、8天;顺铂20㎎第1~5天,28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均可评价,共完成167周期的化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19例,进展(PD)12例,总有效率32.6%(15/4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3.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其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和血红蛋白下降分别为10.1%(13/167)、7.8%(10/167)和7.0%(9/167);其次是消化道毒性,Ⅲ、Ⅳ度的食欲下降和恶心、呕吐分别为8.6%(11/167)、6.3%(8/167)。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吉西他滨顺铂

    膝骨关节炎病因病理研究及中医治疗概况

    王志芳
    247-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病因病理研究以及中医临床治疗效果,为中医治疗方法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9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与效率。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膝关节疼痛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针灸疗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病因病理研究中医综合疗法膝骨性关节炎

    康复治疗对不同节段及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价值探讨

    丁贵华贾维国李滔王东...
    248-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康复治疗对不同节段及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脊髓损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早期康复治疗。按照损伤的节段不同,将其分为颈、胸、腰段损伤三组,各有35例、65例和20例;按照患者的损伤程度不同,将其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各有62例和58例。分别比较不同节段和不同损伤程度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比较颈、胸、腰段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FIM评分可见,腰髓损伤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最为显著,其次是胸髓损伤和颈髓损伤的患者,三组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完全脊髓损伤和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FIM评分可见,不完全脊髓损伤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完全损伤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但不同节段和不同损伤程度的患者恢复效果并不十分一致,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给予合适的治疗措施。

    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功能恢复临床价值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及机制的研究

    陈虎彪
    250-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应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活动中的疗效以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药物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药物治疗方案背景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6%,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过程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方案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治疗方案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顾月青
    25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锁定板(locking plate,LCP)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扩大“L”形外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1例,男30例(单侧29例,双侧1例),女1例,供32足,年龄18~50岁,平均32岁,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32足均为闭合骨折。结果: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5例失访。术前B? hler角<10°,术后20°~40°;Gissane角<100°,术后120°~145°;切口25足甲级愈合,1足乙级愈合。术后无撞击,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无骨折移位及内固定失败等情况。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评估,术后功能评价,优13良12中2差0,优良率92.6%。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精细的术中操作,应用LCP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跟骨骨折锁定板骨折固定术

    探析乙肝患者乙肝六项检验结果

    吴莉闫丽妲魏善和
    253-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乙肝患者的乙肝六项检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乙肝六项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总结性的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HBsAg检验的阳性率为90.97%,在所有检验项目中阳性率最高,HBcAb检验的阳性率仅次于HBsAg检验,为84.23%,与其余检验项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乙肝好发于30岁-39岁的人群,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六项检验是乙肝诊断最重要的标志物,对乙肝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乙肝六项检验结果分析

    内镜下卢戈液染色对早期食道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王湘平
    25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常规内镜下疑似食管病变患者行卢戈液染色,观察其颜色变化并行常规组织活检。结果:本组160例患者中,共有112例患者食管黏膜存在不染色或浅染色区域,其敏感性为70.00%(112/160),共发现早期食管癌18例(16.07%),各种程度的不典型增生45例(40.18%),慢性炎症49例(43.75%)。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结论: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能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诊断水平。

    卢戈液染色内窥镜食管癌异型增生

    复方骨肽注射液及骨肽不良反应研究

    张慧菊
    256-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重点探索复方骨肽注射液或骨肽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骨折患者,将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复方骨肽注射液应用于治疗42例观察组,骨肽注射液应用于42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42例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26.19%,42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28.57%。两组骨折患者的不良反应没有显著差别(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20分钟以内的占了6例,20分钟以上60分钟以下的占了3例,超过60分钟的占了2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20分钟以内的占了7例,20分钟以上60分钟以下的占了4例,超过60分钟的占了1例。两组骨折患者的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复方骨肽注射液或骨肽应用于骨折患者中均能够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临床用药须谨慎。

    骨肽复方骨肽注射液不良反应

    MiII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预后分析

    李亮
    257-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采用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研究探讨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8例,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和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方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观察组患者;2)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7%)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43.6%)。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预后临床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分析及危险因素探讨

    彭臆蒨
    259-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病因,探讨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其发病原因,另外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0例,统计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病因主要为小动脉闭塞(30.0%)、心源性肺栓塞(9.5%)、大动脉粥样硬化(18.0%)和不明确原因(42.0%);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的因素包括性格急躁、睡眠失调、家族史、头痛头晕史、糖尿病、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压、LDL- C、HDL- C、尿酸,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了小动脉闭塞、心源性肺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之外,还有一些不明确的原因,其危险因素包括性格急躁、头痛头晕史、高胆固醇、高血压、尿酸含量高。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