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Journal YAN BIAN YI X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王杨
    55-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与选取87例我院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以下简称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以下简称IOL)治疗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容包括手术方法、术后矫正视力、并发症等等。结果:患者通过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占79.66%,其中术后矫正视力1.0以上占61.02%,小于0.3的患者占6.78%;对比研究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程度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视力。结论:在手术前必须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之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稳定的情况下,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性高,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效果显著。

    糖尿病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

    100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李进淼
    56-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小骨窗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实施传统开颅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小骨窗开颅术开颅术高血压脑出血

    脱髓鞘疾病中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陈马振
    57-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脱髓鞘疾病中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08年—2013年收治的58例脱髓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29例。采用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共计达到了75.9%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中有13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共计达到了93.1%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要高,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脱髓鞘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的方式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脱髓鞘疾病免疫球蛋白静脉临床效果

    折叠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掌洞穿性缺损的临床分析

    李传禹靳江波贺刚李堂贵...
    5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折叠带蒂髂腹股沟皮瓣的方法对于修复手掌洞穿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十名患者,其年龄区间为18至50岁,受伤原因均为自制猎枪伤。对这十名患者,均采用折叠带蒂髂腹股沟皮瓣的修复方法,在皮瓣移植手术后三个月,处理髂骨植骨。结果:10名患者,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在术后,对患者进行1至4年的随即回访,患者手部功能得以良好的恢复,且对恢复的外形满意,手术效果显著。结论:手掌洞穿性的缺损,其伤口的修复难度较高,采用折叠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法进行移植修复,该方法相对较为简单和安全,皮瓣的移植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血管不需要吻合。同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反应,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良好的恢复率。后期功能的锻炼可以保证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手掌洞穿折叠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

    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维军
    5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应用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本组7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治疗组(n=37)。对照组采用碳酸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培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0.27%),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应用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利培酮碳酸锂

    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严小平
    6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1日~2014年10月30日收治的需要输血或是手术的患者458例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的四项指标检查,分别是艾滋病抗体(抗- HI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 HCV)和梅毒抗体检查,检测其阳性率。结果:检测阳性例数为98例,阳性率为21.3,其中HBsAg的阳性率为8.5%,抗- HCV的阳性率为6.7%,抗- HIV的阳性率为0.65%,梅毒抗体的阳性率为5.4%,结论:在输血和手术前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很好的避免血液感染的情况出现,减少:内感染风险,对于预防血源性传染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输血手术前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临床意义

    宫外孕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的临床效果与意义

    张晓义
    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宫外孕腹腔镜下行保留输卵管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2月于本:进行治疗的84例异位妊娠(未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生育要求,均采用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2.6±10.5) min;术中出血(63.8±20.1) ml;术后肛门排气(10.8±4.1)h。患者术中均未无1例大出血、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血β- HCG恢复正常时间8~15 d(平均12.2 d)。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5例(5.92%),其中4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保守治疗失败行二次手术腹腔镜下切除输卵管。结论:宫外孕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手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宫外孕腹腔镜输卵管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珩
    62-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及电项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O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针刺百会穴及电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氟西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8d。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抑郁程度,并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穴及电项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脑卒中后抑郁针刺百会穴电项针

    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与钢板螺钉固定的临床对照研究

    宋秀位
    63-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小夹板外固定以及钢板螺钉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观察组行钢板螺钉固定方式治疗,对照组行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时间以及桡骨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钢板螺钉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钢板螺钉固定

    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临床分析

    沈杰江涛宗钢吴德俊...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次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的5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检查结果阴性的原因及复查策略。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初次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脑干前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AH)及非脑干前出血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同期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740例,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64排CTA检查,诊断不明者行3D- DSA检查,初次造影阴性者占同期患者的7.6%。56例患者中明确诊断PNSAH共24例(42.8%),Hunt- Hess分级I- II级23例,III级1例,其中8例接受了二次造影检查,结果均为阴性。非脑干前出血组32例,通过MRI检查诊断脊髓血管畸形2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1例,颞叶室管膜瘤1例,余下的28例中Hunt—Hess分级I—II级23例,III级4例,IV级1例,二次造影8例,发现大脑前动脉A2段微小动脉瘤1例。2例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自动出:后死亡,其余患者通过电话随访尚无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PNSAH组较非脑干前出血组H- H分级低,预后良好,发现动脉瘤可能性低。考虑到造影检查的并发症、CTA及MRA对动脉瘤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于典型的PNSAH患者,一次高质量的DSA检查已经足够,二次复查可选择CTA、MRA。高度怀疑动脉瘤的患者,应在脑血管痉挛缓解后,选择3D- DSA复查。怀疑脊髓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则需行脑部及脊髓MRI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前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