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Journal YAN BIAN YI X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吴海燕
    134-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9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45例)与常规护理组(45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加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护理干预颅脑手术昏迷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张晓
    135-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凯格尔运动法联合阴道哑铃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的测定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对盆底肌力进行测定,结果比较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再行盆底肌力测定,发现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操作方法简单、有效、无创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功能凯格尔运动法阴道哑铃

    剖宫产患者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行背带式缝合术治疗临床研究

    杨聪玲
    136-13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患者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50例,其中75例患者进行传统的止血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75例患者行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止血,设为实验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产褥病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相对较少,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患者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止血治疗,操作简单,止血效果比较彻底,并发症少,能够明显改善产妇的远期预后,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剖宫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背带式缝合术疗效

    发展性照顾方案在改善早产儿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谭梅芳
    137-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早产儿接受发展性照顾方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早产儿80例,根据其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发展性照顾方案,每组均有早产儿40例。对比2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体重、睡眠时间、进食量等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均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无发生并发症事件,显著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应用发展性照顾方案干预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均有积极临床意义,改善其生长发育状况,保障患儿日后健康成长,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普及与推广。

    发展性照顾方案早产儿生活质量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效果分析

    阚炯黄婉丽
    1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本院收治8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孕产妇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呕吐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阻滞效果良好等优势,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较高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麻醉效果

    早期综合发展模式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价值

    唐晓红
    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儿童保健中的使用早期综合发展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正常儿童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两组均使用常规保健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早期综合发展模式。对比分析两组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两组智能发育情况相比,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身高、体重以及血红蛋白等情况相比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显著地促进儿童智能的发育,属于一种值得在儿童保健中进行推广的发展模式。

    儿童保健早期综合发展临床价值

    浅谈心理干预和产前宣教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甘小红
    14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和产前宣教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产科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入院的产妇实施心理干预和产前宣教,结果:产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由原来的52%提高到现在的100%。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和产前宣教,让产妇感受到了周到、细致、体贴的服务,消除了陌生感,有效地缩短了产程,降低了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和推广。

    心理干预健康教育产科

    不同时期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唐建伟刘齐沈波李媛...
    14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期治疗妊娠梅毒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妊娠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发现孕期及治疗时间分为孕早期组(58例)、孕中期组(60例)和孕晚期组(4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规范抗梅毒治疗,对比分析各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发病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7%、11.7%和19.0%,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所产新生儿梅毒发生率分别为1.7%、7.0%、17.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梅毒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梅毒妊娠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谦
    142-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妇科宫颈糜烂患者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妇科治疗的72例宫颈糜烂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根据常规西医治疗标准用药,观察组36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两组的临床施治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总疗效是94.44%,相比对照组的75.00%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X2=3.863,P<0.05)。且观察组的平均出血时间更短,创面更快愈合,有统计学意义(t=6.876,6.261,P<0.05)。治疗后3个月跟踪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X2=2.903,P<0.05)。结论:对妇科宫颈糜烂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疗效更加理想,更有利于止血和促进创面愈合,且可控制复发,适合加强推广。

    中西医结合宫颈糜烂临床价值

    新生儿PICC置管术中穿刺静脉选择的比较分析

    潘冉徐瑾
    14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几种常见的新生儿PICC置管术中穿刺静脉方法,以寻求最佳穿刺方式。方法:选择使用PICC置管术的较轻体重新生儿240例,将其分成三组,即A组、B组和C组,每组80例,A组采取贵要静脉穿刺,B组采用头静脉穿刺,C组采取肘正中静脉穿刺。分别观察三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成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贵要静脉穿刺的操作时间是(48.10±9.48)min,肘正中静脉穿刺的操作时间是(57.34±9.43)min,头静脉穿刺的操作时间是(72.08±11.54)min,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的置管成功率分别是88.98%、86.23%、64.57%。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7.59%、9.96%、30.23%。结论:新生儿PICC置管穿刺,最好选择贵要静脉穿刺,也可以选择肘正中静脉穿刺,最好不要选择头静脉穿刺。

    新生儿PICC置管术贵要静脉穿刺肘正中静脉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