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Journal YAN BIAN YI X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感冒药主要药物成分及药理特征分析

    崔德金
    290-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抗感冒药药物成分及其药理特性.方法:选择2014年期间本院收治的20 000例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统计2014年期间本院各类感冒药使用情况,分析主要成分和药理特性,并进行抗感冒药合理用药的探讨.结果:抗感冒药使用比例依次为:泰诺、新康泰克、百服宁、日夜百服咛、惠菲宁和加合百服宁;抗感冒药主要成分为:解热镇痛、收缩血管、中枢性镇咳、抗组胺、中枢兴奋、抗病毒成分等.结论:合理使用抗感冒药避免重复用药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抗感冒药药物成分药理特性

    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血脂水平的影响分析

    罗毅
    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别使用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联合叶酸两种治疗方法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归纳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病患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H型高血压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分为研究组(依那普利叶酸)和对照组(依那普利),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和第14天分别监测其血清同型丰胱氨酸(Hcy)和血脂水平,比较并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都没有中断治疗.患者连续接受治疗14天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血清Hcy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的胆固醇、HDL-C、血清Hcy等指标均回至正常,且降低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依那普利,依那普利叶酸对抗H型高血压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高效的降低血脂和血压的水平,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水平.

    依那普利叶酸H型高血压血压血脂

    α-硫辛酸对EAE大鼠脊髓组织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赵冉冉徐晓臣李彦改陈朝旺...
    292-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AL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脊髓组织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EAE组、硫辛酸干预组(ALA组),每组各12只.采用kono评分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EAE大鼠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lilorodihydrofluoresc ein diacetate,DCFH-DA)探针检测脊髓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EAE组大鼠神经功能明显下降,大鼠脊髓组织中MDA和ROS的含量明显升高,GSH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EAE组相比,α-硫辛酸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大鼠脊髓组织中MDA和ROS的含量明显下降,GSH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α-硫辛酸在EAE大鼠中可能通过减轻脊髓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α-硫辛酸多发性硬化氧化应激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比较

    陈亚荣高晶
    293-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比较.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100个结节)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在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对照组),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对二者进行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的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在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纵横比、钙化灶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流阻力指数方面,恶性结节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4.93%,甲状腺恶性结节以不均匀增强、早达峰为主,在增强模式及达峰时间方面与良性结节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通常如果常规超声难以鉴别的结节,可以结合超声造影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

    三维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

    艾比不拉·衣明王德全
    294-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三维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7月就诊的LDH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例,采用三维CT下靶椎间盘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椎旁注射镇痛液治疗.在治疗后第1、7、30d比较2组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减低(P<O.05),治疗后30d,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d,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O 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是治疗LDH所致疼痛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优于椎旁注射镇痛剂.

    hepaCAM基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

    刘琦徐新林玲
    296-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hepaCAM基因对结肠癌细胞Colo205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用腺病毒向结肠癌细胞Colo205导入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celladhesionmolecule,hepaCAM),以RT-qPCR及westemblot检测hepaCAMmRNA及蛋白水平,MTT测细胞生存率,FCM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RT-qPCR及westernblot显示:hepaCAM基因在结肠癌细胞Colo205中呈现低表达状态,向细胞导入hepaCAM基因后,MTT显示:实验组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FCM证实:实验组出现明显G2/M期阻滞,但细胞凋亡尚未到达统计学意义.结论:hepaCAM基因可显著抑制人类结肠癌Co-lo205细胞的增殖,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结肠癌肝细胞黏附分子抑制率细胞周期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评价的临床探讨

    师丽波
    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检查方法在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评价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颈部血管超声(CDHI)检查、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检查,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血管评价情况.结果:在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的检测上,MRA的准确率最高,其次为CTA和DSA.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评价,要从多方面衡量,如血管的清晰度等,但病变部位的准确率是主要内容,在临床的评价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针对性的选择一种最佳的检查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评价经磁共振经颅多普勒

    外伤开放性血气胸的胸腔镜治疗

    曹立
    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由外伤所致开放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76例外伤所致开放性血气胸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对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各项指标对比结果都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100.00%,对照组治愈率88.26%%,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开放性血气胸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外伤性血气胸开放性血气胸胸腔镜手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出血的预测因素

    钱晓辉彭洪亮申隆江陈涛...
    300-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虽然PCNL作为肾脏结石的标准手术方法,但其出血的风险相当高.本研究回顾分析影响PCNL术中出血的相关风险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本院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370例PCNL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患者失血量中位值分为两组(失血量少组和失血量多组).通过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因素如:年龄、性别、结石形状及位置、肾积水程度、手术时间、基础疾病、使用抗凝剂经历、是否曾行经皮肾穿刺造瘘、结石成分、肾皮质厚度.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8.8岁(22-75岁).有43例患者(11.6%)接受了一次输血,9例(2.4%)在术后接受了介入栓塞止血.患者平均失血量为511.8±341.3ml.分析发现,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结石形状、结石位置、手术时间、术前肾积水程度,均可以成为患者出血风险的术前评估因素.结论:根据分析,我们认为鹿角形结石、BMI偏高、结石体积大、手术时间过长、没有肾积水,都可以明显增加PCNL术中出血风险.

    出血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

    上颌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报告

    冉婵黄桂林
    302-303页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免疫组化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