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Journal YAN BIAN YI X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探讨

    刘勃
    278-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骨创伤创面采取负压封闭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骨创伤治疗的病人一共有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对病人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骨创伤创面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使病人痛苦明显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负压封闭引流临床疗效骨创伤创面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

    吴颖锋
    280-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5月于本院救治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予以莫西沙星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细菌清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组予以莫西沙星治疗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0%,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90.9%与对照组清除率6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8.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

    莫西沙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无菌操作技术研究

    毛转辉
    281-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要对食品的采样、取样和检验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保证食品检验数据的有效性,真实的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情况。如果在检验中,某个环节出现失误或者漏洞,那么食品检验工作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以,为了防止在检验中出现不规范操作的现象,对样品造成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需要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采用无菌检验的操作方法。

    食品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研究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应用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手术的临床研究

    李杨
    283-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妇科门诊和住院部收入治疗的86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背景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和对照组(43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等,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血象恢复时间等指标的比较上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手术时间、总并发症率以及复发率的比较上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仅需一次麻醉,同时可对宫腔内部和外部的肌瘤仅需切除;并通过腹腔镜的监视作用可对宫腔镜手术操作进行监视,有效避免子宫穿孔的发生,具有高度安全性。

    宫腔镜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

    B超评价胆囊功能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应用

    梁琨徐乐天
    284-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B超评价胆囊功能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胆囊结石患者,采取常规脂餐试验,同构B超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胆囊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经脂餐试验评估,术前胆囊排空率<50%、胆囊排空率≤12%患者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术后(P<0.05);术前82例患者平均排空率显著低于术后平均排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经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以及术后12月经B超复查,有3例患者发生复发,复发率为(3.66%)。结论:胆囊结石患者术前B超检查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着指导性意义,而术后B超评价则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以及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B超胆囊功能微创保胆取石术

    肺部亚厘米结节的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探讨

    吴文宏刘礼义
    286-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部亚厘米结节的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2年共3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年龄(62.7±25.4)岁,男性22人,女性16人。对比结节的CT影像学征象与病理诊断。结果:38例患者中,共发现43个亚厘米结节,其中25个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为典型腺瘤样增生、微浸润性腺癌、鳞状细胞癌、类癌;良性结节18个,主要为炎性肉芽肿、结核、纤维组织结节、硬化性血管瘤。我们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发现CT敏感度为36%,特异度94.4%,漏诊率为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依靠CT影像学诊断结节性质有很高误诊率,对于年轻无症状者,应动态观察,对影像学下恶性可能性高的结节,因积极取得病理标本明确诊断。

    肺部亚厘米结节CT影像学诊断价值

    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研究

    姜远安
    28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癫痫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不良反应率为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不良反应率为16.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两组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疗效显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拉莫三嗪小儿癫痫临床研究

    肌成纤维细胞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王伟徐瑞剑杜国良
    289-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纤维化( pulmonary fibrosis,PF)是肺间质疾病之一,由多种因素诱导产生,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是纤维化病灶中的主要细胞,由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转型而来。本文主要就MF的特征以及在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肌成纤维细胞肺纤维化成纤维细胞

    联合检测CEA、Ca199、Ca724对胃癌诊断的价值

    闫丽妲魏善和吴莉
    291-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724)和Ca199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对胃癌患者102例、胃良性病变患者60例、健康对照者100例进行血清CEA、Ca199及Ca724三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胃癌组CEA、Ca199、Ca724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对胃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胃癌癌胚抗原Ca724Ca199

    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杨培坤
    293-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以及两种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行体检的50位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的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且不同程度患者之间的D-二聚体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重度患者相比轻、中度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与中度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能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具有极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