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Journal YAN BIAN YI X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价值分析

    郭瀚
    209-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将对97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典型心电图改变的患者72例,占74.23%;出现非典型心电图改变患者25例,占15.77%,包括未出现病理性Q波、无T波直立形成单相曲线、无ST段明显抬高。结论:心电图具有简便、经济、重复性高等优点,是急性心肌梗死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心律失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期糖尿病影响的研究

    张灵芝
    210-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根据孕妇TSH水平,分为36例妊娠期糖尿病甲减组(TSH大于3.0MIU/L )与68例妊娠期糖尿病非甲减组(TSH:0.3-3.0MIU/L)。(1)妊娠期糖尿病甲减组和妊娠期糖尿病非甲减组分娩前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血高密度脂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2)妊娠期糖尿病甲减组和妊娠期糖尿病非甲减组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比较。结果:(1)妊娠期糖尿病甲减组和妊娠期糖尿病非甲减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甲减组和妊娠期糖尿病非甲减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期糖尿病甲减组和妊娠期糖尿病非甲减组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室息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3例、5例、7例、3例、3例)、(2例、1例、1例、4例、2例、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伴妊娠期糖尿病时明显增加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对孕妇体内糖代谢、脂代谢有一定影响。

    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

    心脏电损伤研究现状

    杨剑(综述)郑军(审校)
    212-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击伤致心脏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高压电更易导致心脏损害,电流可损伤心肌纤维和传导系统,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以及弥漫性心肌损害等,表现为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异常,以及器质性病变。但心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电流,电压,电阻,及持续时间及电流流通路径等相关,没有专一性的标准,这对心脏损伤的诊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电击伤后,心脏损伤后血生化标准物动态变化,电生理情况等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电击伤致心脏损害与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等的相关性的研究,以及心脏电损害后早期复苏及治疗取得了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早期功能锻炼对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作用分析

    陈瑶
    213-214,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早期功能锻炼对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均行手术复位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康复组给予术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指导。对比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患肢恢复状况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康复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24.63±3.82)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36.69±3.67)d,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在治疗半年后、1年后关节恢复灵敏率及弃拐行走率分别为(92.5)%、(100.0)%较对照组(7.5)%、(75.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术后患者尽快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能够提高患者的关节灵敏度,同时也快速实现患者弃拐行走的愿望,值得应用。

    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康复效果

    颅针配合药物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的影响

    陈玉香俞昌德
    21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颅骨缝(以下简称“颅针”)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80例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颅针,于发病后第4天介入针刺,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按脑血管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S100B浓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血清S100B蛋白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均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单纯药物和颅针加药物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均可以显著降低S100B蛋白的表达,减少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后者临床疗效优于前者。

    后循环脑梗死急性期颅针S100B蛋白针药结合

    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

    杨桂花张五一符桂浓
    218-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以提高其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择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本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患儿与身体健康的患儿各90例,分为脓毒症组与正常组,为两组患儿抽取2ml血液,并对患儿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进行动态检测。结果:经过检测,脓毒症组的90例患儿,其WBC、PCT、CRP的阳性标准均远远高于正常组,PCT尤其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WBC、PCT、CRP的动态监测有助于儿科脓毒症的诊断,而PCT数值的高低与脓毒症的轻重程度关系更加密切,临床上可以根据患儿PCT水平的变化判断脓毒症的轻重,以便进行对症治疗。

    脓毒症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腹腔镜手术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俊榕
    220-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已逐渐取代了很多传统的手术方式,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腹腔镜微创手术得到广泛运用和推广的同时也存在如腔镜设备多,不易管理;清洗灭菌不彻底,易造成交叉感染等问题。本文就腹腔镜手术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腹腔镜手术开展过程中问题与对策

    全麻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观察

    郑方坤
    22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脊柱手术患者实施全麻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66例2013.6.1.~2014.6.1.之间在我院行全麻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PQRS评估患者麻醉前24h及其术后24h和72h的认知功能情况,并依据认知功能障碍与否将其分为非POCD组(30例)和POCD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尿量输液量躁动时间及其VAS评分情况等。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以上观察指标上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关风险因素主要为术中出血量?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躁动时间和麻醉恢复期躁动。结论:对于全麻脊柱手术患者来说,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因素较多,必须加强各种风险因素的调控?

    全麻脊柱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因素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曹丽丹吴秋义徐周
    22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TOAST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72名,根据患者血浆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及尿酸增高组;根据患者颈动脉超声结果及性质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根据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行TOAST分型。结果:(1)尿酸增高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44)。(2)尿酸增高组TOAST分型的LAA型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42),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尿酸增高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 TOAST分型以LAA型为主。

    急性脑梗死尿酸颈动脉斑块TOAST分型

    超声评价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阳昇
    224-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会造成心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高血压左室重构分为离心性肥厚、向心性肥厚、向心性重构、正常构型四种,可进行组织多普勒模式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ei指数等超声心动描记法评估其心室舒缩功能情况,本文对近年来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室不同构型与心功能的关系做如下综述,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超声评估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的心功能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进展心功能左室构型高血压超声心动描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