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遗产与保护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遗产与保护研究
遗产与保护研究

月刊

遗产与保护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旅游视角下工业遗产再生设计研究——以江州造船厂概念设计为例

    陈晓彤李光耀李泽妤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旅游视角为出发点,旨在寻求工业遗产再生设计的未来出路,并以江州造船厂概念设计为例,通过项目概况介绍、综合价值评估分析,提出符合厂区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最后重点性提出厂区规划层面、景观层面、建筑层面和特色空间层面的具体再生设计措施,从而为我国未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有效建议.

    旅游工业遗产再生设计江州造船厂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模式分析

    杨帅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众多,对其进行保护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对于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实现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颇有意义.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是城市发展的下一个增长点.改建与现代都市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区域,对旧工业区、旧住宅区等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性改变,乃至完全拆除重建.其中,历史遗留的工业遗产是更新的重点.文章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更新,对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与论证,尝试找出工业遗产发展的合理模式.

    城市更新工业遗产发展模式

    历史文化空间的修复策略探索——以桐城六尺巷历史片区为例

    陈洁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空间是各个时期城市生长秩序和历史发展脉络的集中体现.文化、空间都应具备历史延续性、传统一贯性,而我国的一些历史片区却存在文化和空间上的历史断层,包括建造传统、建筑风貌、人本生活、环境因素等方面.找不到"根"的街区,其活力也随之塌陷,既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又不能坚持传统.文章针对类似历史街区状况,旨在通过空间语言,修复原有的场所精神与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历史片区的复兴.由此梳理了历史街区发展面临的难点和重点,从文化延续、空间肌理织补、城市综合功能性支撑等层面,探索与讨论历史片区修复的方法,探讨历史片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得到复兴与提升的路径,对我国历史城市在更新建设过程中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和集体记忆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空间城市修复

    新南威尔士州游牧路线与游牧保留地的遗产价值初探

    杨弘杨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大利亚的游牧路线与游牧保留地(travelling stock routes and reserves,TSR)是澳洲游牧文化的重要遗产.19世纪至今,这张巨大的游牧网络运输了不计其数的牲畜.新南威尔士州(后文简称新州)的TSR是保留十分完好的一部分,并有完善的管理系统.目前新州所有TSR共占地约200万hm2,其中绝大部分的TSR并没有经过专业、全面的遗产价值评估.虽然新州政府在其《新州游牧保留地的规划框架2016—2021》的文件中提出了对TSR遗产价值保护的规划,但是地方政府由于没有途径了解其辖区内TSR的遗产价值,无法正常实施州政府对于TSR遗产价值的规划.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评估与保护TSR的遗产价值,吸引更多文化遗产研究人员参与TSR的遗产价值研究十分必要.文章基于对新州TSR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田野调查,介绍了TSR的历史与现状,并简要评估了新州TSR的突出普遍价值(OUV).研究结果显示,新州TSR拥有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名录的潜力,应该引起世界各国遗产研究人员的关注.

    TSR新州突出普遍价值遗产价值

    绮春园历史沿革及布局特征初探

    吴艳莹阮景曹煜雯蒋子凌...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圆明园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有众多学者分别从建筑历史、园林营造、文物遗存等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而各界对于圆明三园之一——绮春园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整体性的框架建构.文章对绮春园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并对其布局特征、四序景观进行重点介绍,旨在让人们更多地关注绮春园,为绮春园和圆明三园的整体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绮春园圆明园历史沿革格局特征四序景观

    北京玉河北段改造工程中的水巷空间改造策略研究

    张子瑜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形态是文化遗产保护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水巷作为一类特殊的文化遗产,因城市发展的影响,其空间形态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破坏,有待寻求良好的空间改造策略.文章以北京玉河北段改造工程为案例,针对水巷空间改造策略进行研究,探讨水巷空间的构成要素及特点,玉河改造前的空间问题,并针对问题总结玉河改造过程中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旨在为其他水巷的空间改造乃至文化遗产的空间形态保护与改造提供一些策略上的经验借鉴和思路.

    玉河水巷空间改造

    3D打印技术支持下的西直门城楼建筑复原

    刘临安赵燕鹏郎世奇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古代建筑的复原研究基本局限于纸质平面上的各种绘图,连建筑渲染图也仅能在平面上作三维呈现.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建筑遗产的复原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建筑复原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直观地进行各个构件的推敲,做成三维的建筑模型.北京西直门城楼在1969年遭到拆除,它是最后一个罹难的城门.采用3D打印技术开展西直门建筑的复原研究,将使复原结果更加立体化、可视化,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建筑结构的做法,有利于更好地再现古代建筑的面貌,延续北京历史城市的文脉,同时为古代建筑的复原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方法和经验.

    3D打印建筑复原西直门城楼数字化模型

    非遗虎门林旁粽的人文情怀初议

    叶壮强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莞市级非遗虎门林旁粽,以其独特的编织和造型,展示了岭南地区源远流长的独特的生产生活风俗、人们开拓大自然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情怀基因.文章旨在通过虎门林旁粽在非遗文化中的人文情怀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进一步深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增强非遗传承活力与后劲,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非物质文化遗产林旁粽人文情怀

    革命旧址的展示利用研究——以浏阳市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为例

    李飞苏毅刘鹏飞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浏阳市楚东村"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为研究对象,追溯苏维埃时期的历史文化,解构锦绶堂空间结构,针对其展示利用面临的问题,研究相关革命历史建筑保护理论,提出"通脉、述史、感悟"的展示理念,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经详细规划和论证,有目的、有重点地展示楚东村传统村落所传达的红色文化及湘东传统建筑艺术,为近现代革命旧址、红色政权遗址展示利用提供思路.

    苏维埃政府旧址展示利用革命旧址

    文物藏品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吴鹏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文物藏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文物藏品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做好文物藏品管理工作能够优化博物馆的文化环境,重现文物藏品生机,让文物藏品的价值得到利用,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博物馆自动化办公系统陈展活动保护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