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遗产与保护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遗产与保护研究
遗产与保护研究

月刊

遗产与保护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遥古城冬季旅游体验及遗产保护

    张梦彤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遥古城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内街道、建筑保存及其完好,为人们展示出明清时期完整的古县城面貌.自20世纪90年代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至今,平遥古城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不断发展完善,成就丰富,同时也遗留下了一些问题,比如房屋空置、后期管理不善、冬季空气质量影响旅游体验、城内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建议将城内空置破败的建筑进行定级,制定不同保护计划,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并结合古城周围环境整体治理古城的空气污染问题,提高城内居民生活质量与游客的旅游体验.

    平遥古城民居保护服务设施环境整治

    试探历史古村落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以深圳古村落群保护研究为例

    陈淑媚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古村落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历史古村落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深圳市宝安区古村落群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宝安区古村落群的现状,从其保护和开发的具体举措中总结出了一般性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策略,以期为其他地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指导性建议.

    历史古村落研究保护开发利用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现状及发展问题分析

    于乐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着非常突出的位置.吉林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口头传说、民间表演艺术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吉林市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转化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转换,需要对其价值进行探讨,挖掘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文章将具体探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现状及发展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发展问题

    沈阳地区满族乡村文化挖掘活化的对策与路径

    李正军刘昕韩静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沈阳地区满族乡村文化挖掘与活化的对策路径研究,实现沈阳地区满族乡村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打造满族文化乡村新名片,实现文化的经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田野考察、分类抽样、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沈阳满族乡村现状问题,结合扎根理论提出对策路径,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沈阳满族文化挖掘活化对策路径

    旧工业园区环境品质提升的方法与实践——以云南871文化创意园区为例

    李勤程伟田伟东李增光...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旧工业园区的再生利用是新旧体系有机融合的过程,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宗旨和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机更新”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云南871文化创意园区改造为例,从文化元素人手,对旧工业园区再生利用中建筑、景观等方面的品质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工业遗迹如何涅槃重生,工业元素的保留与创新创意的艺术感相结合,使得工业遗产在挖掘、发现并赋予文化价值之后成为文化遗产,最终达到旧工业园区再生利用时提升环境品质的目的.

    旧工业园区文脉品质提升场所精神

    旅游开发背景下云水谣古村的发展策略

    朱华星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经济、社会、空间3个层面对云水谣古村的发展进行剖析,总结了云水谣古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村民利益分化、社会文化和公共空间异化、旅游产品的单一化和同质化的问题.根据云水谣古村的实际发展特点和机制,分析指出从全体村民参与、公共空间重构、文化旅游的开发等方面构建云水谣古村的发展框架,并阐述了具体策略.

    旅游开发云水谣古村落

    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文物三维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聂士祥汪涛曹鹏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变形监测是文物结构安全稳定分析与预报的重要方法,目前常用的全站仪、水准仪等监测方法主要是监测文物某些特征点的变化,以此反映文物的变形,其主要缺陷是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监测目标的变形特征.文章提出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实现室外大型文物的三维监测技术,创造性地克服了传统点监测方法的缺陷,极大地降低了传统点监测方法的工作量,监测效率成倍提高,并为表面鼓胀凹陷、风化、褪色、剥落、裂缝等变形破坏监测提供全新了的解决思路.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监测文物

    浅谈都江堰的保护与利用

    邢琳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李冰主持修筑的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上独一无二的水利工程.无论从中国水利史的角度,还是水利技术价值的角度来说,都江堰都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文章在介绍都江堰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为都江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建议,旨在使都江堰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并使其模式能为其他水利工程提供参考.

    李冰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探索——以东莞市博物馆趣味导览教学为例

    杨畦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随着博物馆“以物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的转变发展,以人为本的导览模式越来越成为博物院青少年教育关注的话题.传统的导览服务形式大多单一乏味,新媒体的加入一定程度为观众的参观过程增加了趣味,但知识获取过于碎片化.东莞市博物馆从青少年的知识建构出发,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以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特点,设计展教一体化的多元化趣味导览教学.从结果来看,创新的导览教学可以有效激发青少年入馆参观的兴趣,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今后,博物馆还需要不断从自身资源优势出发,结合观众需求特点,创新教育活动内容及类型,实现终身教育,打造本土文化自信.

    导览教学多元化导览博物馆教育青少年建构式主义

    浅谈高明花鼓调的传承与保护

    李佐骐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吹打喜乐是我国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最早起源于明清时期,现已成为传统民间器乐中最为普遍的演奏方式之一.花鼓调是其中一种,借用粤剧曲牌结构串成,是当地人们喜庆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当今,全球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如何更好地传承花鼓调,保存了古老的民间风俗传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花鼓调民间风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