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运动与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运动与健康
运动与健康

季刊

2097-2288

武汉市江岸区兴业路136号

运动与健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医养"融合赋能川东北农村积极老龄化的实现困境与路径探析

    杨帆钟林邓敏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全民健康成为大众的普遍需求,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促进为中心"健康观念的转变,促使"体医养"融合的康养理念深入人心。"体医养"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养老模式,为农村积极老龄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探讨"体医养"融合在川东北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川东北农村地区"体医养"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改善新时代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川东北体医养积极老龄化困境路径

    常熟市2023年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红豆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2023年常熟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现状,了解常熟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采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1120名本市居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2023年常熟市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1。63%。其中,男性居民高于女性;健康素养水平与年龄呈反比,与受教育程度呈正比;非慢性病患者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普遍较高(P<0。05)。2023年常熟市常住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仍存在老龄群体的健康素养相对较低、基础健康知识与观念的理解程度表现薄弱等问题,因此某些特定领域的改善空间仍然存在。

    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分析

    西宁市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优化研究

    陈浩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当前体育公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各地区数质分布不均,有效供给不足;体育公园同质化普遍,没有自身特色;各主体间权责不明晰,运营维护无法自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优化服务

    高校—医院—社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研究

    戴雅玥许婷曹丽华杨圣楠...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培养医学生人才,应当转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让高校、综合医院和社区三方密切协作,建立一体化的医学生培养机制。利用社区实践,教授学生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技能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社会使命感。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据此完善高校-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高职医学生三位一体实践教学

    大学新生体质健康水平调查与分析——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为例

    石鑫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的变化趋势,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简称"上外贤达学院")2016-2020级共8666名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上外贤达学院绝大部分学生的体测成绩分布在及格水平,该学院2016-2020级新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欠佳,其中,超重肥胖率不断上升的趋势要引起重视,心肺耐力功能普遍有待提高,男生上肢力量也显得薄弱。因此,学校的体育课程应对此现状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教授专项技术的同时要增加身体素质练习的比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大学生体质健康体质测试

    高校数字化运动健康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孔令濛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普及,传统的高校运动健康教育模式与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下大学生的运动健康需求,高校运动健康教育的创新变革迫在眉睫。对高校数字化运动健康教育的现状展开了深入讨论,指出数字化融入高校运动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数字化融入高校运动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制定出高校数字化运动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策略,旨在推动高校运动健康教育完成数字化的转型发展,让数字化技术在高校运动健康教育领域扎根生长,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引领高校运动健康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高校运动健康数字化教育

    "1+1+x"体育技能达标模式对初中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影响研究

    傅平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究"1+1+x"体育技能达标模式对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运动技能的掌握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多维度成长的积极影响,通过精心设计的30学时的教学实验,在特定初中学校实施该模式,并综合运用实验对比法与数据分析手段,全面评估其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不仅显著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双重飞跃,还有效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展现了其作为体育教育创新模式的巨大潜力与价值。

    "1+1+x"体育技能达标模式初中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

    体质测试成绩对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分析——以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林文超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于体质测试成绩如何作用于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身体功能,借助对学生体质评估数据的深度剖析,并融合既有理论与研究成果,揭示学生在体型、机能及体能素质方面的现状图景。同时,深入探讨多重因素如何交织影响学生的身体机能。研究发现,体质测试成绩不仅是学生健康状态的晴雨表,更长远地关联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学业成就及未来职业道路。鉴于此,强化体育锻炼、优化身体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与发展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提高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与质量,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体质测试成绩大学生身体机能影响分析

    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为例

    刘涛张弛董欣菲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俱乐部制改革是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法,对试验区当前体育课程的开展现状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查,并从"共享融通、互联互动"的办学思路出发,尝试提出试验区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研究认为,采用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组织建设模式,能够从学生的运动兴趣出发,驱动其形成终身锻炼意识,促成师生对话协作关系,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向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加以拓展,是未来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试验区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篮球代表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为例

    李金孟谢欣蓓舒倩倩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篮球代表队参加的比赛属于CUBAL(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三级联赛。高职院校篮球代表队建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对丰富校内体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宣传学校、提升学校知名度以及综合实力等方面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重庆轻工职业学院篮球代表队(男子)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访问法、观察法,了解高职院校篮球代表队的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法以及建议,为高职院校篮球代表队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篮球代表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