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遥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遥感学报
遥感学报

顾行发

双月刊

1007-4619

jrs@irsa.ac.cn

010-64806643

100101

北京市安外大屯路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遥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性学术刊物。反映遥感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应用成果。包括航天航空、农业、林业、资源开发、环境监测和保护、区域和工程地质勘探和评价、找矿、灾害监测和评估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GIS及空间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等方面。读者对象为遥感及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被物候遥感监测关键问题

    谢志英朱文泉付永硕
    2131-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被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气候变化最灵敏的生物学指示指标,也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因子.因此,植被物候的准确监测对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物候学发展至今,已有包括人工观测、物候相机观测和通量监测在内的地面观测以及遥感监测等多种植被物候监测手段,并已形成卫星遥感监测为主要手段、地面观测为验证的区域和全球尺度植被物候监测体系.植被物候遥感监测通用技术流程中的每个处理环节都会造成物候监测的不确定性.本文重点梳理了遥感时序数据、物候指标提取和遥感物候真实性检验3个物候监测关键环节,深入探讨了地表背景对遥感指数的干扰、不同物候指标提取方法的差异以及物候验证中遥感物候指标与参考物候指标之间的匹配问题.最后,探讨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1)发展抗地表背景干扰的植被物候遥感监测方法;(2)构建结合地面多传感器协同观测和"天—空—地"多尺度一体化观测的联合观测网络.

    遥感植被物候遥感时序数据植被指数验证尺度效应

    水稻遥感制图研究综述

    高心怡池泓黄进良凌峰...
    2144-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及时准确的获取水稻面积分布和时空变化对粮食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围绕"水稻遥感制图"研究主题,首先回顾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水稻的生理生长过程和主要的种植模式.全球范围内,水稻种植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从全国范围看,单季稻产区主要位于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和三季稻产区位于湖南、江西、广东等华南省份.其次,受云雨影响,早期水稻制图以雷达数据为主,随着遥感数据源日益丰富,光学和雷达数据协同应用于水稻遥感制图;在重点分析水稻的"(遥感)信号—空间—时间"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水稻遥感制图中典型光学植被指数和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并从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两个方面总结了现阶段水稻遥感制图的主流方法.然后,从机器学习模型、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以及遥感计算云平台3个方面归纳了水稻遥感制图的应用现状.总结发现目前水稻制图研究存在以下难点:(1)由于相似生长周期植物的存在导致水稻的漏分、错分;(2)光学和雷达数据都存在时序观测不连续的现象;(3)地形破碎区域或多季、轮作水稻种植地区的制图困难较大;(4)制图方法的泛化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水稻物候特征发掘、水稻时序观测数据获取手段、水稻遥感制图空间分辨率改进等方面探讨了水稻遥感制图的发展方向:(1)水稻物候期遥感信号特征挖掘;(2)覆盖水稻完整生长期的时序遥感数据获取;(3)水稻遥感制图空间分辨率提升;(4)光学和雷达数据的协同应用.

    水稻遥感制图(遥感)信号—空间—时间多源遥感数据机器学习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监督单目动态场景深度估计综述

    程彬彬于英张磊王自全...
    2170-2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完全静态的场景,动态场景下的单目深度估计方法是指从单幅影像中同时获取动态前景和静态背景的深度信息,与传统双目估计方法相比具有运用灵活、成本较低等优势,有着极强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三维重建、自动驾驶等下游任务中起着关键作用.深度学习技术迅速发展,自监督学习不使用真实数据标签,吸引众多学者的研究热情.国内外众多学者为了处理场景中的动态物体相继提出一系列自监督单目深度估计算法,为广大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奠定了研究基础,但目前尚未有对上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监督单目动态场景深度估计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总结,首先归纳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监督单目深度估计的基本模型,分析了动态物体是如何对场景深度估计产生的影响;其次,介绍了单目深度估计研究的常用数据集以及评价指标,对经典动态场景下单目深度估计模型进行了性能对比分析;然后,依据对动态物体的处理方式不同,分别从动态场景鲁棒深度估计和动态物体跟踪与深度估计两个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定量分析;最后对动态场景单目深度估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遥感动态场景单目深度估计自监督学习深度学习三维重建

    基于星地传感技术的土壤盐渍化监测进展与展望

    王敬哲丁建丽葛翔宇彭杰...
    2187-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盐渍化是全球面临的土壤退化和环境恶化的共性问题.近地传感、卫星遥感与机载遥感等星地传感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效且准确的土壤盐分周期监测成为可能,并为土壤盐渍化研究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本文针对土壤盐渍化星地传感监测的发展进程,以"数据—方法—应用"为脉络,详细分析梳理了土壤盐渍化监测的原理、主要数据源及主流方法;随后归纳总结当前技术体系的发展现状和监测数据、监测方法及尺度效应等局限性;最后针对基于星地传感技术的土壤盐渍化监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展望和设想,明确了多源星地数据融合的次生土壤盐渍化监测;依托多平台开展土壤盐渍化的多尺度协同监测;借助学科交叉加深土壤盐渍化的探测深度;以及基于云计算的土壤盐渍化共享数据集与平台开发等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土壤盐渍化遥感近地传感时空变化数字土壤制图

    机载多维度SAR图像地物数据集构建及融合分类方法

    郑乃榕杨子安施贤正杨宏...
    2209-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成像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SAR图像进行地物分类得到了广泛关注及应用研究.本文基于对地观测航空遥感系统高分机载数据构建了高分辨率机载多维度 SAR 地物分类数据集 AIR-MDSAR-Map(Airborne Multi-Dimension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Mapping Dataset).本数据集包含海南省万宁市和江苏省射阳县两个区域的P、L、S、C和Ka等5个波段的多极化SAR图像和高分辨率光学图像,将地物划分为水域、裸地、道路、工业区、林草地、住宅区、种植地、养殖场和其他等9类,并提供精细化的像素级别标签.本文首先利用深度学习中较经典的语义分割方法对AIR-MDSAR-Map 进行地物分类验证,同时也检验了不同波段SAR图像对各类地物的分类敏感性.然后,通过不同的融合策略对多维度SAR数据进行融合分类,最终融合方法在多类地物目标上的表现优于单波段,在综合指标FWIoU和PA上提升10%-15%,FWIoU达69%,PA达81%.该数据集将发布于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http://www.chinageoss.cn[2022-06-21]),能满足不同行业用户和科研用户的需求,可为多维度SAR数据的应用研究提供支撑.

    遥感机载SAR多维度地物分类深度学习语义分割AIR-MDSAR-Map

    MODIS亚洲高山区积雪面积比例制图

    高伟强郝晓华和栋材孙兴亮...
    2223-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雪面积比例FSC(Fractional Snow Cover)能在亚像元尺度上定量描述积雪的覆盖程度,相比二值积雪更适合反映复杂山区积雪的分布情况,是山区融雪径流模拟,气候变化预测的重要输入参数.本研究在亚洲高山区HMA(High Mountain Asia)基于分地类特征选择的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ARS(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模型LC-MARS发展了 MODIS FSC反演算法,并制备了亚洲高山区FSC产品.以Landsat 8提取的FSC为参考真值验证LC-MARS模型反演FSC精度,对比相同训练样本下LC-MARS模型与线性回归模型反演FSC精度,比较LC-MARS模型制备的FSC与MOD10A1、SnowCCI在亚洲高山区的精度表现.结果表明:(1)LC-MARS模型反演的 FSC 总 Accuracy、Recall 分别为 93.4%、97.1%,总体 RMSE 为 0.148,MAE 为 0.093,总体精度较高.(2)相同训练样本下LC-MARS模型在林区、植被和裸地反演FSC精度均高于线性回归模型,表明LC-MARS模型更适用于山林区FSC反演.(3)MOD10A1总体RMSE为0.178,MAE为0.096;SnowCCI总体RMSE为0.247,MAE为0.131,LC-MARS制备的FSC精度均高于MOD10A1、SnowCCI,表明由 LC-MARS反演的FSC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总体而言,LC-MARS模型可以拟合高维非线性关系,显著提高山林区FSC的反演精度且模型运算效率高,适用于制备大尺度长时间序列的FSC产品.本研究基于LC-MARS模型制备了 2000年—2021年亚洲高山区逐日MODISFSC产品,为亚洲高山区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遥感亚洲高山区积雪面积比例MODISMARS地形校正

    利用信号强度反演多模多频GNSS-MR雪深

    陈国庆何秀凤王笑蕾涂晋升...
    2240-2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的发展,兴起了一种基于信噪比SNR(Signal to Noise Ratio)的GNSS多路径遥感技术GNSS-MR(GNSS-Multipath Reflectometry).该技术利用GNSS接收机即可获取反射面信息,在雪深反演中具有信号源丰富、采样率高等优势.但是目前许多GNSS接收机并不记录SNR观测值.为了使这些接收机也具有雪深监测能力,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强度SSI(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的多模多频GNSS-MR雪深反演融合方法.实验研究选取美国阿拉斯加州SG27测站;结果表明,4大全球卫星系统的多频点SSI数据均能反演雪深.经多模多频GNSS-MR雪深反演融合后,SSI反演结果与雪深实测序列间的均方根误差为2.36cm,相关系数为0.98.同时,实验研究也进行了基于SNR数据的多模多频GNSS-MR雪深反演,发现SSI反演结果和SNR反演结果具有一致性,实验验证了基于SSI的多模多频GNSS-MR雪深反演融合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GNSS多路径遥感多模多频雪深稳健估计信号强度

    基于遥感反演雪表粒径变化的山区高分辨率融雪探测

    孙海娇熊川韩晨阳
    2252-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季节性积雪的演变对于山区水文循环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也是调控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精确监测融雪动态对于气象、水文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至关重要,同时也对灾害预测、预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基于时间序列合成孔径雷达(SAR)的融雪监测技术常受到植被、地形及积雪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在重访周期较长的区域监测效果有限.本研究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Sentinel-2卫星光学遥感数据,基于雪表粒径的时间序列变化信息,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融雪监测方法.以阿勒泰地区为例,参照站点雪水当量和气温数据,深入分析了新方法的融雪监测性能.本文对比了新融雪监测方法与常规的时间序列SAR方法,探讨了两者在山区融雪监测方面的优势与局限.结果表明该新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融雪起始时间,并且在植被和混合像元等干扰因素的影响下,展现出了比时间序列SAR方法更出色的监测能力.但是,新方法易受云雨气象条件的影响,未来可与时间序列SAR方法互为补充,共同提升山区融雪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积雪粒径后向散射融雪合成孔径雷达光学遥感

    2021年四川泸县Ms6.0地震临震长波辐射变化检测

    孙学霞崔静姜文亮马未宇...
    2265-2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县发生Ms6.0地震,利用FY-2H地面长波辐射数据产品(OLR)分析研究区8月27日至10月1日长波辐射异常分布及变化.结果显示,研究区内震中东北部最先出现异常,异常整体呈北西—南东分布;时空演化呈现出初始增温—异常加强—高峰—衰减—平静的特征,与岩石受力应变破裂所经历的微破裂—破裂—加速破裂—破裂过程演化特征吻合.结果表明,天体引潮力对此次地震具有诱发作用,长波辐射异常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应变的辐射变化.之后,利用NOAA卫星长波辐射产品数据追踪验证异常时段(9月11日-17日),发现两者结果表现特征较为一致,进一步说明了FY-2H卫星长波辐射数据可较好地应用于地震异常监测.

    遥感FY-2H短临异常泸县地震长波辐射引潮力

    基于AHP-EWM多目标决策模型的北京应急避难场所承载力评价

    尤笛王世新王福涛闫珺...
    2276-2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在灾害发生后供居民紧急避难、救援和疏散,是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应急避难场所的承载力,对于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是世界上仅有的3个位于设防烈度为Ⅷ度区域的首都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城市,在应急避难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采用遥感影像、POI等多源数据,构建基于AHP-EWM多目标决策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承载力评价模型,并以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北京市五环内为例进行分析评价和情景模拟.首先,从安全性、可达性、有效性和保障性4个方面构建应急避难场所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EWM)主客观赋权,并用最大离差平方和理论求解权重系数;然后,构建多目标决策评价模型,对应急避难场所承载力进行评价;最后,考虑灾害发生后的复杂性,对不同避难情景下的承载力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五环内的应急避难场所承载力整体较好,但二—三环承载力为优的区域占地面积为0,存在环域间的不均衡性.本研究可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承载力评价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依据,也可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和资源高效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应急避难场所层析分析法(AHP)熵权法(EWM)组合赋权承载力评价多目标决策法情景模拟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