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海
艺海

邹世毅 

月刊

1673-1611

yhbjbwl@163.com

0731-84456454

410005

湖南省长沙市明星里2号

艺海/Journal Yih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族心理学视阈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圆"文化研究

    郭贝贝何柳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摆手舞是湘西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与身体表征的舞蹈之一,展现了土家族日常生产生活,凝聚了民族感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本文主要运用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湘西土家族摆手舞中的"圆"文化进行研究分析,从摆手舞中以圆为美的队形、动作以及道具等方面入手,并由此探究土家族"圆"文化中渗透的宗教性、和合性、空间性与美学性,进而拓展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

    民族心理学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研究

    现当代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对于传统性的把控——以舞蹈《长鼓行》为例

    苏理想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同的风土人情使得我国各民族的舞蹈艺术也各有特点。舞蹈艺术通过传承民族独特的舞蹈文化符号来表现民族精神内涵。朝鲜族群舞《长鼓行》是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金奖作品,具有浓厚的朝鲜族文化内涵。整个作品以老艺人向年轻舞者传授长鼓技艺而展开,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文化的保护。本文通过对朝鲜族群舞《长鼓行》的创作分析,来思考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过程中对于传统性的把控。

    民间舞蹈创作传统性长鼓行

    魏晋南北朝平民书法的发展——从佣书业的兴盛到寒门书家的崛起

    刘知蒙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南北朝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书法艺术也取得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文字发展成熟,书体得到迅速完善。在此基础上,士人阶层的艺术主体意识显现、书法开始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变。佣书业也在这一时期兴旺发展,并在此背景下催生了一批以此为业的底层知识分子集团,他们将写好字作为生存的手段和进入仕途的方法。南朝时期,大多具有文化基础的寒人因擅长书法获得拔擢,形成"寒门书家"这一群体。通过文献史料梳理魏晋时期佣书业和寒门书家的发展,并对书家的士庶之别等问题进行思考研究。

    魏晋南北朝佣书业寒门书家

    新表现主义绘画对大众审美的培养作用

    卢泓亦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表现主义兴起作为一种兴起于 20 世纪末德国的一种绘画形式,从其出现之时就带着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与生俱来的批判性。它以一种纯粹的艺术精神为基点,重新探索和发现一切具有艺术价值的元素,来反抗现代主义艺术在形式上的羁绊和观念上的束缚,是艺术家个性的淋漓展现与绘画语言的自我审视。基于传统艺术评论与新表现主义绘画的矛盾,探讨新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情境下的状态以及与在中国绘画的历史渊源,从而发现新表现主义绘画对大众审美的培养作用。

    新表现主义大众审美培养

    媒介形态流变与湖南渔鼓的传播

    李培齐杨杨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渔鼓是湖南地区流传广泛的传统说唱艺术,具有数百年的酝酿积累,也历经了数百年的兴衰流变。随着媒介的变革与发展,湖南渔鼓的传播在自觉融合新媒介的同时,也有新的发展与呈现。湖南渔鼓的发展史就是湖南渔鼓通过不同媒介进行传播的历史。湖南渔鼓作为中国的传统说唱艺术,应当充分认识不同媒介的特点和规律,顺从历史的发展,才能在当今社会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并在传播中获得传承和创新。

    媒介湖南渔鼓传播

    场域新时空再造后的虚实相生——1+N结构舞台对剧情类文艺节目的写实与写意

    陈丽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场域新时空"即在电视演播厅内再造一组1+N结构的套层式多维立体平台,以突破传统舞台"四方盒"中"三堵墙"的局限,由此释放出更多的空白时空,为节目的叙事写实与表意写意的融合找到最舒适、最精准的对接点。二者在这里延展并行,相辅相成,使剧情类文艺节目的呈现手段更加多样和多元化,同时也赋予了该类节目诗意美学的意蕴,使观众进入一种情由境生、触景生情的意境。

    场域新时空1+N形态蒙太奇写实物质联想写意非语言符号

    黎锦晖音乐教育实践之"民族性"赜析

    夏雄军刘湛莘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伊始,康有为等一批先进志士在推动富国强兵的同时,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深远意义,积极倡导并开展国民音乐教育,创作了大量的"学堂乐歌"。而后,"学堂乐歌"逐渐壮大,成为我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与启蒙意义的音乐运动,标志着我国音乐教育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黎锦晖,作为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教育的奠基者之一,其所倡导"中国音乐应该以民族音乐为主流,民族音乐应以民间音乐为重点"的观念,极具创见性、时代性与前瞻性。新时代,国家多次提及并愈发彰显文化强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战略,并首次将文化自强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鉴往知来,黎锦晖音乐教育之"民族性"观念于今极富借鉴意义。据此,笔者通过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的耙梳与分析,归纳与凝练了黎锦晖音乐教育之"民族性"品格,希冀对新时代中小学推进音乐教育以启示。

    黎锦晖音乐教育实践民族性

    高职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提升路径

    黄虹愚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升,对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视高职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升,对推动学生专业水平发展与成才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即兴伴奏作品背景和声语言

    新媒体技术融入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路径

    杨卓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声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媒体技术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将其融入高校声乐教育实践,对促进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新媒体技术在促进声乐教学微观展示拓展声乐实践、创新行业动态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应用,挖掘新媒体技术融入高效声乐教育改革的突出价值,进一步探求其融入高效声乐教育改革的路径;以期发挥新媒体作用,为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声乐教育改革新媒体技术

    博物馆与文化旅游的关系

    刘慧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珍藏着一个城市和民族及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忆,近年来,参观博物馆成为游客的必选项目之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博物馆应当顺应社会变迁与人们的发展需求,主动更新经营与发展思路,最后变成大众学习、旅游的最佳目的地,更充分地展现博物馆在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等领域的价值,助推博物馆与旅游之间朝着纵深化方向不断发展。

    博物馆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