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海
艺海

邹世毅 

月刊

1673-1611

yhbjbwl@163.com

0731-84456454

410005

湖南省长沙市明星里2号

艺海/Journal Yih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鸟

    贺文键
    3-21页

    汉唐地形舆图观看机制的流变

    李淑蓥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唐时期的地形舆图经历了由概念性图像到叙事性图像的流变,与此同时观看机制也产生变化。秦汉时期以自我为中心展开对世界的观察,所反映的并非"历史真实",而是以主观真实与模拟再现为主导的虚拟空间架构。汉代以降,地形舆图从"天下大图"模式到"咫尺千里"的观看机制与创作观念,不仅代表绘图技术的突破,更隐含着视觉认知的发展逻辑。与此同时,再现真实山水的审美性地形舆图与同时期"山水画"在创作主题、创作人群、创作技法和媒介材质上的共通之处,因此再次引发视觉认知的转向。

    汉唐地形舆图观看机制流变

    北野武电影禅意呈现探究

    林必越孙晓洁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北野武的电影呈现与禅宗美学的特性进行结合分析,挖掘其共通之处,从禅宗美学观点中普遍认可的"空"、动静之间洞察,以及生死观等突出观点出发,探寻北野武电影作品在人物塑造、技法、主题三方面一以贯之的风格特色,及其由此呈现的禅意。

    北野武禅宗生死观

    由"演"到"融"——我演《李贞回乡》中"李贞"一角

    曹威治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 年,湘剧《李贞回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笔者作为青春传承版"李贞"饰演者,结合该剧排演,思考湘剧青年的传承与创新。

    湘剧《李贞回乡》

    魅力弥新久传远播——大型木偶剧《石三伢子》的艺术特色

    周宁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木偶剧《石三伢子》问世18年后,再一次修改复排演出,受到少年儿童等观众群体的热捧和追观。该剧呈现3个艺术特色:运用摹像戏剧的再现方法,精心设计偶形,创作童趣童韵;运用意像戏剧表现方法,巧构音乐,精致表演;运用虚拟的表现性,在浓郁的民俗氛围里,展示崭新的舞台设计。

    木偶剧石三伢子特色魅力传播

    关于"中国声乐"概念的学理性探讨

    赵建磊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声乐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多元化,中国声乐的地位和作用面临着新的挑战。本研究旨在以学理的角度探讨"中国声乐"概念的内涵及其特征,为中国声乐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也希望能够促进中国声乐与世界声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中国声乐在全球音乐文化领域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文献综述对中国声乐发展历程、音乐特征、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中国声乐概念学理性探讨

    湖南花鼓戏音乐中扬琴的伴奏

    陈珊珊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扬琴是中国民族器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如同西洋乐器中的钢琴,有着非常悠久的演变历史,它在民族乐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扬琴演奏技巧及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极具感染力、冲击力和表现力。环视古今,扬琴可称为民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特别在戏曲音乐的伴奏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以湖南花鼓戏为例,在自身作为花鼓戏扬琴演奏员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根据自己的演奏心得,分析与探索,如何发挥扬琴在戏曲艺术伴奏中的独特作用。

    湖南花鼓戏扬琴伴奏

    基于"逆传统化"资源获取方式下舞蹈教学的现象反思

    郭昳欧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信息的获取拥有了便捷平台,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受到限制,上述社会变革为"面对面"式传统舞蹈教学带来挑战。在"逆传统化"信息获取方式下,舞蹈教学体现出"零门槛""平等性"与"多元化"的利处,以及"体验感弱""自律性低""累积性差"的弊端。所以,明确"逆传统化"资源获取方式为舞蹈教学工作带来的两面性,并正确认知如何利用时代资源清晰自身发展的路径选择,是促进舞蹈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积极反思。

    "逆传统化"舞蹈资源舞蹈教学反思

    古典独舞《觉》的创作手法

    曾慧艳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助"合"之观,从题材立意、结构内容、动作提炼、形象刻画、舞美设计五个方面分析古典舞独舞《觉》的创作手法,在"武与舞""心与意""刚与柔""阴与阳""物与我"之合中深究作品《觉》中所体现的创作内涵。

    古典舞创作手法武舞融一阴阳相生物我合一

    中国画用色的发展趋势

    郑毓宁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绘画技术的进步,大众的审美观念逐渐提高,中国画自然也随之发展和演变。文章从树立多元化的发展意识,以及吸收西方绘画色彩艺术等维度,分析中国画色彩的创新与运用策略,探析中国画用色的发展趋势。

    中国画色彩表现创新运用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