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音乐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音乐研究
音乐研究

于润洋、吴斌

双月刊

0512-7939

yyyj@rymusic.com.cn

010-58110575

100010

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甲55号

音乐研究/Journal Music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最早的全国性大型音乐理论学术期刊。原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1987年底转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声韵感知音乐理论:欧洲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新视野

    王鹂
    11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既有的音乐学理论往往以理性、主客分离的视觉认知模式为基础,无法有效诠释当代以主体性为中心的诸多新音乐形式.针对这一理论困境,卡波拉莱蒂在批判继承视觉认知模式的基础上,融合认知人类学、媒介学等学科理论,最终建构了完整的声韵感知音乐理论体系.该理论以"声韵感知"为关键概念,以"声韵感知认知模式"及其运作原理为核心内容,揭示了新音乐形式中主体性的作用方式和传承创新路径,并对当代音乐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对声韵感知音乐理论的引介,既可以帮助中国学界了解世界音乐理论的前沿,又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认识论视觉认知声韵感知新光韵再现民族音乐学

    音乐符号意义解读中的"第三方"——纳蒂埃音乐符号学理论辨析

    朱歌
    12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逻辑符号学派的影响下,法国符号学家纳蒂埃提出了由创作—内在—感知三个层面构成的音乐符号学分析体系,提供了符号学研究和音乐分析的新思路.纳蒂埃将作为第三方概念的解释者,引入原本由能指-所指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符号意指模式中,强调感知在音乐符号意义解释活动中的重要性,将音乐符号的意义引向无限.然而在具体的分析实践中,纳蒂埃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矛盾之处.

    纳蒂埃音乐符号学三分法解释者

    先秦诸子论"听"及其关联性思维的美学意义

    蒋晶
    14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文化里,"听"不仅与"乐"相关,且始终与思想、道德、政治、伦理、情感、审美等密切联系,这种关联式的听觉文化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维特点.先秦时期产生了许多关于"听"的元范畴,如不听、独听、同听、听心、听气等,以至于可以从某些思想现象中抽象出"实听""虚听"的概念.这不仅可以作为分析中国听觉文化特点的具体问题,也是思考先秦音乐美学的重要切入口.中国古典音乐美学思想中始终没有发展出自律性和形式化的思想,这与悠久而强大的关联性思维传统密切相关.

    实听虚听不听关联性思维中国音乐美学

    《造园》的调式结构思维诠释

    梁梓恒李鹏程
    151-152,中插9-中插10,153-156,中插11-中插12,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弦乐作品《造园》的音高材料以音列为基础,其结构逻辑统摄于调式思维中,通过尽可能少的半音变化形成调式转换.作品强调小二度、三全音以及纯五度音程,并以核心音程的叠加推动音乐发展.作品具备跨文化的多元调式体系,相同的音列被赋予不同的地域色彩,不同时空的音乐语汇在此交错.《造园》与《远渡》是姚晨于同一时期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它们在精神内涵与技法表达上具有内在统一性,皆为作曲家寻找自我精神家园的新浪漫主义之作.姚晨有意避开"东方主义"的创作模式,试图在"世界主义"的理想中觅得归宿.

    姚晨《造园》调式结构思维跨文化创作音乐诠释

    信息动态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