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冶金分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冶金分析
冶金分析

贾云海

月刊

1000-7571

yjfx@analysis.org.cn

010-62182398

100081

北京学院南路76号

冶金分析/Journal Metallurgical Analy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编辑与中国金属学会主办和出版的综合性化学分析刊物。内容以反映分析方面的新技术、实用方法、先进经验、报导研究成果,发表综述文章及介绍国内外动态等为主。本刊可供冶金、矿山、化工、机械、地质、环保、外贸、国防等部门从事冶金分析的科技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和中等技术学校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冶金分析》1981年创刊,为双月刊16开96页,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CA"千种表中我国化学化工类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的907A 钢元素偏析与带状组织探究

    褚梦婕孙宇晗李冬玲林双平...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07A钢作为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船用低碳结构钢,已广泛应用于常规船舶建造中,其铸坯热轧过程中常会形成带状组织的缺陷,造成铸坯成分和组织结构的不均匀并严重影响钢材后续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因此为了保证907A钢的质量,必须对其带状组织进行分布表征.目前907A钢带状组织主要通过金相法进行评级来表征,样品表面需要经过腐蚀处理,制样较为困难,也无法反映元素的偏析情况.实验研究了基于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μ-XRF)的907A钢带状组织和元素偏析的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方法,针对907A钢的组成元素和含量范围优化了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的测定参数,并引入与待测样品成分相近的低碳钢合金光谱标准样品对仪器定量模型进行了校正,获得了 907A钢中4种主要合金元素Ni、Mn、Cr、Cu的含量二维分布表征.发现当扫描步距为10 μm时,Ni、Mn、Cr元素含量二维分布图和金相测得的带状组织分布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可以采用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法表征钢中带状组织分布.经统计解析,发现Cr元素分布相对较为均匀,统计偏析度为5%左右,其余3种元素偏析较为明显,统计偏析度均接近或超过了 10%.同时也考察了不同元素在带状组织上的分布规律,发现深色带状组织上Mn、Cr、Ni元素存在明显的正偏析,带状组织上的元素偏析度都大于1,Ni元素的富集导致的正偏析最为明显.

    907A钢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μ-XRF)元素偏析带状组织含量分布低碳结构钢

    广告目次

    9页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检测技术进展

    姚聪林杨皓张咪娜陈常勇...
    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是对钢材组织和性能危害最大的缺陷之一,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钢材,对钢中夹杂物的检测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出现的夹杂物检测新方法,然后筛选出几项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分别是ASPEX扫描电镜自动分析技术、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连续切片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技术(SBFSEM)、透射电镜分析技术(TEM)、聚焦离子束结合三维原子探针层析技术(FIB-3DAP-APT)、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IBS)、大尺寸样品火花映射原位分析法(OPA-SMALS)、悬浮炼钢观测夹杂物法,对这几项技术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互对比概括出各自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采用扫描电镜检测夹杂物成分时电子束能量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最后指出了各项检测技术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钢铁非金属夹杂物ASPEX扫描电镜自动分析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IBS)大尺寸样品火花映射原位分析法(OPA-SMALS)聚焦离子束结合三维原子探针层析技术(FIB-3DAP-APT)

    S355J2W(H)钢镁处理洁净度及生产问题解析

    高燕张浩付建勋沈平...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厂生产S355J2W(H)钢时,采用镁处理技术,夹杂物改质效果不稳定,产品质量和性能改善不明显.为此,本文对镁处理S355J2W(H)钢的过程样和铸坯样进行解析,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夹杂物三维腐刻技术对钢中夹杂物的大小、形态、成分、分布等进行检测,确定铸坯不同部位的洁净度水平,通过热力学计算确定镁处理过程中夹杂物的转变规律及临界转变条件,确定问题产生原因.研究表明,夹杂物在铸坯不同部位中,内弧1/4处及铸坯中心部位夹杂物尺寸最大,面积占比也最大,符合一般夹杂物在铸坯中分布规律,但氧化物夹杂成分及类型存在多样性,在铸坯中同时包含CaO-Al2O3、CaO-MgO-Al2O3、MgO· Al2O3、MgO,夹杂物类型跨度较大,改质不均匀,钢中Mg含量偏低及分布不均匀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S355J2W(H)钢镁处理夹杂物洁净度热力学计算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夹杂物三维腐刻技术

    《冶金分析》《物理测试》两刊征订单

    34页

    加速溶剂萃取-硅胶柱净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环境空气气态和颗粒态样品中20种卤代多环芳烃

    牛少敏张鑫田渭花李飞...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空气中卤代多环芳烃(HPAHs)的含量多在皮克(pg)级别,且基质干扰大,准确测定其含量难度较大.实验采用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进行加速溶剂萃取(ASE),用硅胶柱以体积比为3∶2的正己烷-二氯甲烷为洗脱溶剂进行净化,以菲-d10、䓛-d12、苝-d12为内标进行定量,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GC-QQQ-MS/MS)同时检测环境空气气态和颗粒态中20种HPAHs的分析方法.实验表明,在0.1~20.0 pg/μL范围内,20种HPAHs的校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5,检出限为0.05~0.4 pg/μL,定量限为0.1~1.5 pg/μL.高、低2个浓度水平的空白加标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0.4 pg/μL)时20种HPAHs的平均回收率为75%~113%,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15.6%;高浓度(5.0 pg/μL)时20种HPAHs的平均回收率为82%~97%,RSD(n=6)为1.8%~5.8%,符合标准HJ 646-2013对母体多环芳烃(PAHs)空白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的相关规定.将实验方法应用于样品和样品加标分析,测得环境空气气态和颗粒态样品中20种HPAHs浓度范围为未检出到2.0 pg/μL;当加标浓度为3.0 pg/μL 时,20 种 HPAHs 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 80%~107%,RSD(n=6)为 2.9%~8.2%.

    卤代多环芳烃(HPAHs)加速溶剂萃取(ASE)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GC-QQQ-MS/MS)环境空气气态颗粒态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300系不锈钢中11种合金元素

    张祥缪乐德张毅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300系不锈钢为高Cr-Ni钢,合金元素间存在强烈的吸收增强效应,因此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分析300系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必须校正样品中的基体效应.本实验采用XRF测定了 15块300系不锈钢标准样品中的12种合金元素的X射线荧光强度,并绘制校准曲线,采用了两种理论α系数法校正基体效应,分别为De Jongh方程和COLA方程,结果表明,COLA方程对Cr的校正效果要明显优于De Jongh方程,而含量范围相当的Ni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在300系不锈钢中Cr主要受到Fe和Ni的增强作用,相应的理论影响系数 αCr,Fe、αCr,Ni 值随Fe、Ni含量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4%、12.0%,而COLA方程能够根据元素含量变化而调整理论α系数值,适用于元素含量0~100%(质量分数,下同)范围的校正.Ni主要受到Fe和Cr的吸收作用,计算出的理论影响系数 αNi,Fe、αNi,Cr 值变化很小,RSD分别仅为1.6%和1.7%,因此,采用固定的理论α系数法,即De Jongh方程也能得到良好的效果.此外,300系不锈钢中合金元素间存在较强的谱线重叠干扰,实验采用分辨率更高的LiF220晶体和狭缝0.15°,以减少谱线间的重叠干扰,通过进一步扫描发现,仅需对CrKβ1,3对MnKα1,2、MoL1对PKα1,2的重叠干扰校正,为此,采用基于浓度校正的经验系数法进行校正.按照实验方法对300系不锈钢样品平行测定11次,结果表明,当元素含量在0.1%以上时,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当元素含量小于0.1%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选取了 3个未参与校准曲线绘制的不锈钢标准样品和2个生产样品,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分别与标准样品标准值或湿法测定值相一致.

    300系不锈钢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基体校正COLA方程DeJongh方程谱线重叠校正理论α系数法合金元素

    "测试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51页

    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铁硅铝合金中碳

    刘攀李斌龚慧陈倩倩...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硅铝合金是由7%~9.5%的硅、5%~6.5%的铝和铁基体组成的重要磁性材料,其中碳杂质会降低其磁导率,需准确监控.针对铁硅铝合金中碳含量分析标准方法及应用研究缺失的现状,建立了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铁硅铝合金中碳含量的方法,重点考察了样品量和助熔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的方法如下:准确称取0.2~0.3 g样品与1.5 g钨+0.20 g铁+0.30 g锡三元助熔剂,采用钢铁标准样品建立仪器校准曲线,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1;采用校准曲线对钢铁标准样品中碳进行分析,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方法检出限为6μg/g,定量限为21 μg/g.按实验方法测定碳质量分数为0.005%~0.020%的铁硅铝合金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7)均小于8%,钢铁标准样品中碳的加标回收率介于89%~110%之间.

    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铁硅铝合金钨-铁-锡三元助熔剂

    选择性溶解分离-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镀镍锡青铜带基材中锡磷铅锌镍

    周西林王娇娜黄晴晴弥海鹏...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镀镍锡青铜带基材中锡、磷、铅、锌、镍的准确测定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采用由4.5 mol/L硝酸和1.25 g/L CM-911硝酸缓蚀剂组成的浸泡液,在水浴40 ℃对镀镍锡青铜带样品表面的镍镀层和锡青铜基材进行选择性溶解分离,经过清水和无水乙醇漂洗后,选择压力为70 t,压样时间为2 min,用冷压法将样品压制成块,选择青铜的工作曲线,采用锡青铜标准样品作为控样对工作曲线进行校准,实现了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对镀镍锡青铜带基材中锡、磷、铅、锌、镍的测定.选择2卷不同牌号的锡青铜带样品,将其上下面均进行电镀镍工艺的加工,制成镀镍锡青铜样品,按照实验方法对镀镍锡青铜带基材中的锡、磷、铅、锌、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测定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在1%~10%之间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0.3%;当测定元素含量在0.01%~0.4%之间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4%.采用GB/T 5121系列方法对锡青铜带中各元素分析以进行方法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方法实现了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对多层材料基材的化学成分检测,解决了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壁厚不足1 mm样品时易击穿样品的难题.

    选择性溶解分离法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镍镀层锡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