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眼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眼科
眼科

徐亮

双月刊

1004-4469

bioi@sina.com

010-65288427

100005

北京崇内后沟胡同17号

眼科/Journal Ophthalmology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92年创刊,原为季刊,从1999年起改为双月刊。2001年改版为大16开版本。它是一本综合性的眼科专业期刊,共有研究临床、实验研究、基础研究、综述、防盲治盲、学术动态、经验介绍、专题笔谈、诊疗新技术、病例报告等栏目。从2001年起增辟专家述评、争鸣园地、眼科技术创新和眼科疾病治疗经验介绍和眼科再教育栏目,近期为配合中级技术职称晋升,刊登眼科试题及参考答案旨为帮助应试者复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脑防护滤光镜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郭张梅倪灵芝林娜江龙飞...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电脑防护滤光镜(CLF)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低视力中心双眼RP患者22例.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屈光不正矫正,使用Mars对比敏感度表测量戴CLF前后的明视对比敏感度,使用计时器计时阅读电脑显示屏上相同文字段所需时间,使用评分表对戴镜后阅读显示屏的舒适度、明亮度进行评分.主要指标对比敏感度、阅读速度、视觉舒适度、明亮度.结果 戴CLF前患者舒适度评分设置为0,戴镜后视觉舒适度明显提高,为4.0±2.8(t=6.897,P<0.001);戴CLF前患者对显示屏的亮度感觉评分设置为0,戴CLF后主观感觉显示屏明亮度明显降低,为-2.8±2.4(t=-5.412,P<0.001);戴CLF前患者的明视对比敏感度为(1.0± 0.5)logCS,戴CLF后无明显变化,为(1.0±0.5)logCS(t=0.68,P=0.504);戴CLF前患者显示屏阅读速度为(209.1±95.0)字/分钟,戴CLF后无明显提高,为(210.2±92.8)字/分钟(t=-0.233,P=0.826).结论 CLF能提高RP患者电脑显示屏阅读舒适度,降低显示屏亮度.(眼科,2024,33:116-119)

    视网膜色素变性电脑防护滤光镜

    干眼患者临床特征的多中心研究

    任杰刘畅周奇志曾庆延...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眼科门诊干眼患者的临床特征.设计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对象爱尔集团北京、重庆、汉口、长沙、沈阳、成都、广州、哈尔滨8个眼科医院干眼门诊4497例初诊为干眼的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8个城市爱尔眼科医院初诊为干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眼表疾病指数问卷量表(OSDI)调查、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调查,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FBUT)、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试验(ST)及睑板腺检查.将干眼患者分为南方(重庆、武汉、长沙、成都、广州)、北方(北京、沈阳、哈尔滨)两组.干眼类型分为水液缺乏型、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型及混合型.干眼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主要指标OSDI评分、中国干眼问卷量表得分,FBUT、ST、睑板腺评分.结果 4497例患者中水液缺乏型127例(3.0%),MGD相关型2308例(53.7%),混合型1864(43.4%).其中MGD 4172例,占总数的92.8%.轻度干眼3970例(88.3%)、中度381例(8.5%)、重度119例(2.6%).北方组患者的ST为(8.1±6.6)mm,明显低于南方组患者的(9.6±7.4)mm(t=-6.470,P<0.001);北方组患者的OSDI评分(22.3±14.4),明显高于南方组患者的(20.7±13.2)(t=3.652,P<0.001);北方组患者的睑板腺分级评分(1.6±0.7),明显高于南方组患者的(1.5±0.7)(t=5.351,P<0.001).北方的中度及重度干眼患者比例(9.9%,3.5%)较南方(5.4%,0.9%)高(x2=52.669,P<0.001).结论 MGD相关的干眼在中国干眼门诊患者中比例较高;中国北方干眼患者中度及重度比例较南方高.(眼科,2024,33:120-125)

    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多中心研究

    洗必泰滴眼液治疗镰刀菌性角膜炎一例

    彭博梁庆丰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例61岁女性,右眼玉米叶划伤后眼红、眼痛10天.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病灶刮片细胞学、细菌培养、真菌培养、阿米巴培养及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诊断为镰刀菌性角膜炎.给予0.04%葡萄糖酸氯己定(洗必泰)滴眼液治疗,3个月后角膜感染临床痊愈.(眼科,2024,33:125-126)

    真菌性角膜炎洗必泰

    成人废用性外斜视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质量的研究

    高飞付晶马英楠李然...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成人废用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质量,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设计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23年1-9月北京同仁医院成人废用性外斜视患者27例作为病例组,54例其他类型的斜视患者作为斜视对照组,54例眼位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方法 分析废用性外斜视患者废用眼致病原因,18~40岁患者做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40岁以上患者做显然验光检查屈光度,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颜式立体视图谱检查近立体视,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三棱镜+交替遮盖或三棱镜角膜映光法(Krimsky法,视力低下、不能注视者)测量水平和垂直斜视度.采用中文版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CAS-20)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三组之间的一般特征、视功能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的差异;分析个体因素及视功能情况对废用性外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主要指标矫正视力、屈光度、斜视度、远近立体视、病程;社会心理和视觉功能两个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27例废用性外斜视患者废用眼BCVA均<0.1.平均斜视度(84.60±12.73)△,明显高于其他斜视组患者的斜视度(57.45±17.65)△(Z=5.063,P=0.014).致病原因以后天为主(眼外伤最常见);有家族史的患者比例(0%)低于其他类型斜视组(16.67%)(P=0.024).所有废用性外斜视患者均无远近立体视,显著低于正常组及其他斜视组(P<0.001).废用性外斜视患者的病程长于其他斜视组(Z=9.556,P=0.002);三组患者的社会心理得分和视觉功能得分整体有统计学差异,废用性外斜视组的社会心理总分显著低于正常组(Z=-7.368,P<0.001),也显著低于其他斜视组(Z=-3.139,P=0.020);废用性外斜视组视觉功能总分显著低于正常组(Z=-7.286,P<0.001),但与其他斜视组无统计学差异(Z=-1.540,P=0.124).废用性外斜视患者废用眼屈光度与社会心理得分呈现负向关系(r=-0.375,P=0.002),与视觉功能得分呈现负向关系(r=-0.366,P=0.003);废用眼矫正视力与社会心理得分呈现正向关系(r=0.326,P=0.005),与视觉功能得分呈现正向关系(r=0.313,P=0.006).斜视病程越长,社会心理得分越低(Z=7.037,P=0.021).结论 与正常人及其他类型斜视患者相比,成人废用性外斜视患者患眼视觉功能严重损伤甚至丧失,完全不具备双眼视觉功能,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明显降低;废用眼屈光度较高和矫正视力较差、斜视病程较长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眼科,2024,33:127-131)

    废用性外斜视生存质量

    视力损伤对住院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周琳张改改邹燕红
    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视力损伤对住院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2019年1-12月老年医学科住院≥60岁患者123例.方法 患者病情平稳后使用调查问卷获取全身病情及基本信息.按照患者生活习惯选择是否戴镜测量双眼生活视力.远视力检查采用"E"字标准对数视力表,远视力≤0.63定义为远视力损伤.采用Lea视标ETDRS近视力表在40 cm处测量双眼近视力,近视力<0.5定义为近视力损伤.使用中文阅读视力表测量双眼阅读视力.视功能评估当日使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基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使用工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LADL)量表评估患者近1个月内IADL.量表中每项活动能力评价分为"独立完成"和"不能独立或需要帮助",量表中有≥1项活动为"不能独立或需要帮助",定义为BADL受限或IADL受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主要指标 日常生活远视力、近视力,阅读视力,Barthel量表,LADL量表评分.结果 123例患者中,远视力损伤56例(45.5%),近视力损伤24例(19.5%).BADL受限50例(40.7%),IADL受限44例(35.8%).远视力损伤患者中BADL受限占55.4%,IADL受限占48.2%,与无远视损伤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8.131,P=0.004;x2=5.968,P=0.015);近视力损伤患者中BADL受限占79.2%,TADL受限占70.8%,与无近视力损伤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16.405,P<0.001;x2=13.84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BADL的因素有近视力(OR=1.73,95%CI:1.24~2.43,P<0.001)、年龄(OR=1.24,95%CI:1.14~1.35,P<0.001)和文化程度(OR=0.18,95%CI:0.05~0.69,P=0.013).近视力越好,患者出现BADL受限的风险越小.影响IADL的因素有阅读视力(OR=1.69,95%CI:1.22~2.34,P=0.002)、年龄(OR=1.15,95%CI:1.07~1.24,P<0.001)、癌症病史(OR=3.59,95%CI:1.12~11.54,P=0.032)和跌倒史(OR=2.98,95%CI:1.11~8.02,P=0.031).阅读视力越好,患者出现IADL受限的风险越小.结论 视力损伤是住院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危险因素.(眼科,2024,33:132-137)

    视力损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老年人

    小切口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取出术后迟发性病毒性角膜内皮炎一例

    董亚慧王超庆雷玉琳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例青年男性行小切口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取出术后2个月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上方角膜缘新生血管,角膜白色浸润,角膜下方羊脂状KP,经共焦显微镜、血清学检测诊断为迟发性病毒性角膜内皮炎,采用抗病毒治疗4个月后角膜基本恢复透明.(眼科,2024,33:137-139)

    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取出术角膜内皮炎

    筛板前视神经炎临床特征分析

    贾庆霞杨庆林王佳伟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筛板前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筛板前视神经炎患者18例.方法 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包括视力、视野、眼底像、视觉诱发电位(VEP)、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B)、中枢神经脱髓鞘抗体等,以及治疗方式和视力转归,总结其临床特征.主要指标病情达峰时及发病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缺损特点、视盘水肿程度、有无盘周出血、VEP中P100潜伏期及波幅、中枢神经脱髓鞘抗体结果、脑脊液OB是否阳性、治疗方案.结果 18例患者中女性13例,平均发病年龄(43.61± 2.94)岁.20眼受累,其中病情达峰时BCVA≤0.1者9眼(45%),≥0.5者8眼(40%).8 眼(40%)弥漫性视野缺损,6眼(30%)不规则片状视野缺损,3眼(15%)中心暗点.10眼(50%)中重度视盘水肿,7眼(35%)伴有盘周出血.16眼(80%)VEP仅存在P100潜伏期延长,4眼(20%)存在潜伏期延长合并波幅减低.18例患者中脑脊液OB阳性者3例(16.7%),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4例(22.2%),阴性11例(61.1%).3例患者接受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15例患者接受大剂量甲强龙静脉冲击治疗,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20眼中11眼(55%)发病3个月视力明显改善或完全恢复,8眼(40%)视力有所改善,仅有2眼(10%)视力无变化.结论 筛板前视神经炎视力损害轻重不一,弥漫性视野缺损和重度视盘水肿更多见,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功能恢复较好.(眼科,2024,33:140-144)

    筛板前视神经炎视神经炎

    广域数字化视网膜照相与双目间接检眼镜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教学中应用的比较

    刘丽丽李莉晏红改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应用广域数字化视网膜照相和双目间接检眼镜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和效果.设计前瞻性比较性教学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儿童医院眼科2019-2023年在眼底组轮转进修实习医生42人.方法 将42人按照随机对照表分为两组.A组21人,首先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简称检眼镜法)进行早产儿眼底教学培训1个月,然后再应用广域数字化视网膜照相(简称视网膜照相法)教学培训1个月;B组21人,首先应用视网膜照相法进行早产儿眼底教学1个月,然后再应用检眼镜法进行眼底教学1个月.1个月末时对A组检眼镜教学效果和B组视网膜照相教学效果进行考核,2个月末时对A组视网膜照相教学效果和B组检眼镜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均为疾病诊断和单眼眼底检查时间.同时对所有人进行两种检查方法的问卷调查.主要指标掌握此检查技术时间,单眼检查时间,疾病诊断评分,问卷评分.结果 ROP分区评分中检眼镜法为78.80±9.67,视网膜照相法为79.21±8.90(t=0.352,P=0.726).plus病变评分中检眼镜法为79.53±9.09,视网膜照相法为77.85±7.81(t=0.901,P=0.370).ROP分期评分中检眼镜法为 82.61±7.67,高于视网膜照相法的 78.09±6.34(t=6.165,P<0.001).病变钟点范围评分中检眼镜法为80.85±7.17,低于视网膜照相法的83.33±6.11(t=-10.664,P<0.001).单眼检查时间检眼镜法为(7.47±1.64)分钟,高于视网膜照相法的(3.30±0.56)分钟(t=15.582,P<0.001).掌握时间检眼镜法为(15.97±2.77)天,高于视网膜照相法的(7.74±1.13)天(t=13.919,P<0.001).问卷调查显示,掌握难度、视盘颜色判断、图像颜色真实性、图像立体感、周边视网膜病变清晰程度、检查中患儿哭闹程度、利于治疗否等方面,间接检眼镜法评分分别为8.78±0.84、9.07±0.67、9.09±0.69、9.01±0.64、7.33± 0.93、7.61±1.73、6.57±1.11,均高于视网膜照相法的 6.07±1.06、5.42±0.86、7.40±0.70、7.04±1.01、5.88±1.06、4.85±1.71、4.47±0.92(P均<0.001).在适合大范围筛查、资料保存、利于疾病认识等方面,视网膜照相法评分分别为7.67±0.85、8.97±0.68、9.14±0.68,均高于检眼镜法的4.90±0.84、6.85±0.92、3.16±0.73(P均<0.001).结论 在ROP教学中,视网膜照相法更易掌握,检查用时短,对ROP钟点范围判断更具优势;检眼镜法对ROP的Ⅰ期和Ⅱ期病变鉴别更有利.(眼科,2024,33:145-14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教学

    新的眼科见习考核方法的应用探索

    史翔宇王乙迪周军秦毅...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以临床为导向的眼科见习考核方法的应用效果.设计前瞻性比较性教学研究.研究对象眼科见习培训研究生22名.方法 学生完成为期4周的眼科规范见习教学培训后,使用自主设计的以临床为导向的考核评分表对学生进行考核.此表共7项,包括裂隙灯操作、眼科手术显微镜操作、外眼检查、直接检眼镜使用、复视像检查、出诊电子系统应用、门诊病历书写,涵盖临床工作的基本内容(常见疾病诊断及处置、出诊系统应用、病历书写、手术显微镜缝合操作等),每项满分100分.22名学生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考核A组与非考核B组.4周见习结束,A组进行考核,并由见习带教老师根据失分项逐一讲解.随后全部学生进入眼科临床轮转,工作4周后两组学生进行全部七项同样的考核,对比两组的考核得分.主要指标七项考核分数.结果 经过4周的临床工作,两组学生七项考核平均成绩,A组得分94.47±1.96,明显高于B组的86.51±5.38(t=12.83,P<0.001).七项考核的单项得分,A组均高于B组(P均<0.05).其中,A组裂隙灯操作得分96.0±1.9、眼科手术显微镜操作94.0±2.0、外眼检查95.0±2.0、直接检眼镜使用94.0±1.7、复视像检查93.8±2.4、出诊电子系统应用95.2±1.5、门诊病历书写94.0±2.1,B组得分分别为 89.0±3.9、88.0±4.9、83.0±5.0、83.0±1.8、83.0±7.1、91.0±3.2、87.0±3.0.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见习考核方法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眼科见习培训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及综合工作能力.(眼科,2024,33:150-153)

    眼科见习眼科教育

    Marfan综合征双眼晶状体不全脱位

    王开芳于欣赵克娇贾刚诒...
    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