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眼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眼科
眼科

徐亮

双月刊

1004-4469

bioi@sina.com

010-65288427

100005

北京崇内后沟胡同17号

眼科/Journal Ophthalmology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92年创刊,原为季刊,从1999年起改为双月刊。2001年改版为大16开版本。它是一本综合性的眼科专业期刊,共有研究临床、实验研究、基础研究、综述、防盲治盲、学术动态、经验介绍、专题笔谈、诊疗新技术、病例报告等栏目。从2001年起增辟专家述评、争鸣园地、眼科技术创新和眼科疾病治疗经验介绍和眼科再教育栏目,近期为配合中级技术职称晋升,刊登眼科试题及参考答案旨为帮助应试者复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恶性青光眼的诊疗进展及新认识

    石砚钟红钰余晓伟范志刚...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青光眼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为房水逆流并阻滞于玻璃体中,推动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导致中央和周边前房普遍变浅,伴或不伴高眼压.基于虹膜周切-部分悬韧带切除-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术(irido-zonulo-hyaloid-vitrectomy,IZHV)这一治疗恶性青光眼金标准术式的推广及普及,对睫状体-悬韧带-晶状体-玻璃体前界膜-前部玻璃体组织复合体(ciliary body-zonules-crystalline lens-hyaloid-anterior vitreous complex,CZLHV)这一结构和功能异常在恶性青光眼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识逐渐深入.本文将基于这一复合体概念重新认识和理解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并阐述针对这一复合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恶性青光眼防治方案,以指导临床诊疗,改善预后.(眼科,2024,33:161-168)

    恶性青光眼/外科学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睫状体-悬韧带-晶状体-玻璃体前界膜-前部玻璃体组织复合体

    提高对睫状后动脉阻塞及脉络膜缺血的认识(下)

    黄厚斌
    16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睫状后动脉阻塞(PCAO)可有不同的表现型式,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其临床表现也大为迥异,从超急性期的眼底无任何异常,至晚期出现严重的色素紊乱,而且缺血坏死的形态、大小、范围、分布等均差异很大.由于复杂的代偿机制,同一支PCAO的区域内眼底的不同部位还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缺血.PCAO造成的视盘的缺血因动脉炎性、非动脉炎性、糖尿病性等,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眼科,2024,33:169-177)

    睫状后动脉睫状后动脉阻塞脉络膜缺血视神经缺血

    脉络膜骨瘤

    赵振波唐凯莉夏建平马立威...
    177页

    房水迷流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发生及其对病情的影响

    谈思益王冰松
    17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在我国人群高发,少部分PACG患者病情严重、眼压顽固性升高.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眼压逐渐升高,房水会向后发生迷流.前期的临床观察发现PACG伴随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玻璃体韧带断裂和玻璃体内液体积聚的现象.笔者认为部分PACG由于前房角关闭,眼压升高,房水发生迷流,房水向后进入晶状体悬韧带间隙、晶状体后间隙甚至前部玻璃体,继而推顶晶状体虹膜隔向前移位,使房水流出阻力进行性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眼压顽固性升高.与此同时,房水迷流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也解释了临床上PACG高眼压患者术中并发症风险增加、治疗更为棘手的现象.(眼科,2024,33:178-18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悬韧带异常房水迷流

    532 nm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分析

    吉昂张琪袁嘉鸿马瑞霞...
    182-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532 nm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icropulse laser trabeculoplasty,M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降眼压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43例POAG患者.方法 22例患者将MLT作为首次初始治疗(MLT组),21例患者将药物局部治疗作为起始治疗方案,但未达到目标眼压或随诊视野进行性缩窄或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性变薄,采用MLT作为追加治疗(药物+MLT组).全部病例采用统一激光参数,由同一名眼科医师操作.主要指标眼压降幅,治疗成功率.结果 术后1小时、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9.9±4.7)mmHg、(17.9±4.5)mmHg、(18.5±4.4)mmHg、(16.8±4.2)mmHg、(16.7±4.2)mmHg 和(17.5±5.2)mmHg(F=3.088,P=0.006).MLT 组、药物+MLT 组均在激光术后 1 个月时降眼压幅度达到最大.与正常眼压组相比,基线时高眼压患者激光术后降眼压幅度较大,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降眼压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个月眼压较基线下降约17.8%.术后6个月总体成功率为50.0%,药物+MLT组的完全成功率为54.2%,MLT组为42.9%(x2=1.42,P=0.39).所有治疗患者术后未见前房积血及角膜损伤.结论 532 nm MLT可作为POAG的一线治疗手段,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MLT仍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且安全有效.(眼科,2024,33:182-186)

    青光眼眼压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

    FOXC1基因新突变致Axenfeld-Rieger综合征伴脑白质病变和皮肤淀粉样变

    贾红艳彭楚芝张冉冉焦永红...
    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Axenfeld-Rieger综合征(ARS)一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设计家系调查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Axenfeld-Rieger综合征一家系3人.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眼科检查及全身检查.采集受检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筛选出的可疑致病基因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以及家系共分离验证.主要指标眼部检查结果、全身体格检查结果、突变基因型、颅脑MRI.结果 收集先证者及其父母3个样本.先证者表现为双眼前节发育异常、左眼球震颤、左眼斜视、左眼青光眼、左眼高度近视眼底表现和左眼后巩膜葡萄肿.全身检查提示左耳混合性耳聋、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皮肤淀粉样变.颅脑MRI提示双侧多发脑白质病变.先证者同时还具有内眦距增宽、鼻根宽而扁平等颅面特征.先证者父亲具有与先证者相似的眼前节表现和全身异常.基因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先证者及其父亲均存在FOXC1基因未报道的新插入变异 NM_001453:c.1043_1044insGGCGCTC,p.(Tyr353fs)(chr6:1611723T>TGGCGCTC,hg19),GWAS、1000g、ESP、GnomeAD、ExAC、HGMD数据库中均未收录该变异,ACMG(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评估该变异位点为致病变异,该变异推测会导致截短蛋白的产生.正常表型家系成员未检测到该变异,符合家系遗传共分离:结论FOXC1基因新的插入突变c.1043_1044insGGCGCTC(p.Tyr353fs)是该家系疾病表型的致病原因.同时,这也是ARS患者首次报道合并脑白质病变和皮肤淀粉样变的表型,拓宽了该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谱.(眼科,2024,33:187-192)

    Axenfeld-Rieger综合征FOXC1基因

    北京地区小梁消融术与Schlemm管成形术卫生经济学评价及预算影响分析

    范翔魏霞张纯杨莉...
    19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小梁消融术、Schlemm管成形术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以及对小梁消融术申请物价进行预算影响分析.设计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对象2022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抗青光眼日间手术治疗并于门诊完成12个月随访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例.方法 评价的效果指标采用手术成功率;评价的成本指标采用手术及术后12个月内随访的直接医疗成本.小梁消融术对比Schlemm管成形术采取最小成本分析法,小梁消融术与Schlemm管成形术分别对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根据Schlemm管成形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手术量,以及小梁消融术申请物价后的替代情况,结合三种手术的例均总费用进行预算影响分析,计算小梁消融术申请物价前后各类手术总费用的差别.主要指标手术成功率、直接医疗成本、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 小梁消融术和Schlemm管成形术的例均总费用分别为13729元和28793元,小梁消融术比Schlemm管成形术低15064元.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单例均总费用14281元为参考,小梁消融术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7.6元,Schlemm管成形术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767.8元.预期小梁消融术申请物价后至少可替代50%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Schlemm管成形术,医院年总费用将节省384080元.结论 在北京地区,小梁消融术比Schlemm管成形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更具有成本效果;小梁消融术申请物价定价后,可使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相关总费用得到节约.(眼科,2024,33:193-199)

    青光眼卫生经济学

    水球样巨大虹膜囊肿

    罗芷妍卢嘉琪
    199页

    玻璃体切除联合一期晶状体后囊膜切除对白内障手术后屈光结果及前房深度的影响

    何渊朱静芬赵世强綦碧莹...
    200-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白内障手术中一期进行晶状体后囊膜切除(posterior capsu-lotomv,PC)对术后屈光结果及前房深度的影响:设计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因全层黄斑裂孔、黄斑前膜或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行白内障摘除、IOL植入、PPV联合PC术患者50例(50眼)(PhacoPPVc组),或由于单纯白内障需接受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的患者50例(50眼)(Phaco组).方法 使用Barrett UⅡ公式进行两组患者IOL屈光度计算.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屈光误差(predictive error,PE)、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PE的标准差、平均绝对误差、绝对误差中位数和PE在±0.25 D、±0.50 D、±0.75 D和±1.00 D范围内的比例.主要指标术后PE及ACD.结果 Phaco组术后PE为(0.054±0.397)D,而PhacoPPVc组为(-0.091±0.668)D,两组与0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0.962,P=0.341;t=-0.963,P=0.340).术后 1 个月两组 ACD 均较术前加深,Phaco组为(4.407±0.324)mm,PhacoPPVc 组为(4.259±0.254)mm,但PhacoPPVc组的ACD较Phaco组明显变浅,差异具有显著性(t=2.537,P=0.013).PhacoPPVc组患者的屈光预测准确性较差,标准差、平均绝对误差、绝对误差中位数均高于Phaco组,而在所有给定范围内的比例均低于Phaco组.结论 与单纯白内障组比,PPV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同时进行PC术后1个月时ACD显著变浅,尽管PhacoPPVc组未出现明显的近视或远视误差,但其屈光预测准确性低于单纯白内障组.(眼科,2024,33:200-204)

    白内障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切除屈光误差前房深度

    Scansys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瞳孔偏移量的对比研究

    刘银曾波江文珊吴金桃...
    20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Scansys与Pentacam两种Scheimpflug成像原理的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瞳孔偏移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并探讨两台仪器测量的瞳孔偏移量与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后偏心切削量及高阶像差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设计一致性评价.研究对象中部战区总医院近视手术中心SMILE手术患者96例185眼.方法 由同一医师随机应用Scansys和Pentacam两种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患者术前瞳孔偏移量,记录Pentacam测量的手术前后的高阶像差及术后偏心切削量.两种仪器测量瞳孔相关参数的差异性及手术前后高阶像差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两种仪器测量瞳孔相关参数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及 Bland-Alt-man 分析法评估,瞳孔偏移量与术后偏心切削量及高阶像差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主要指标SMILE手术患者瞳孔偏移量的ICC及相关系数.结果 两台仪器测量的多数近视患者瞳孔中心均向鼻上方及颞上方偏离.Scansys和Pentacam两种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得瞳孔的水平偏移量、垂直偏移量、总偏移量、偏移角的ICC右眼分别为0.74、0.78、0.73、0.59;左眼分别为0.77、0.78、0.84、0.66;双眼分别为0.75、0.78、0.79、0.63.Scansys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得的水平偏移量、垂直偏移量、总偏移量、偏移角的差值右眼分别为(-0.04±0.08)mm、(0.02±0.07)mm、(0.02±0.07)mm、(8.2±66)°(P均<0.05);左眼分别为(0.01±0.09)mm(P=0.527)、(0.02±0.07)mm(P<0.05)、(0.00±0.06)mm(P=0.650)、(-20±72)°(P=0.225),双眼分别为(-0.01±0.09)mm(P<0.05)、(0.02±0.07)mm(P<0.05)、(0.01±0.06)mm(P<0.05)、(-5.8±70)°(P=0.409).其中 Scansys 和 Pentacam测量的垂直偏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MILE术后水平彗差及斜轴三叶草差无明显变化,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及水平三叶草差均显著增加(P<0.001),但Scansys及Pentacam测得的瞳孔偏移量与SMILE术后偏心切削量及各高阶像差增加量均无相关性.结论 Scansys测量的瞳孔偏移量略大于Pentacam测量值,但两台仪器测得的瞳孔偏移量对SMILE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量及偏心切削量均未见明显影响,因此,两种仪器获得的瞳孔偏移量及瞳孔偏移角数据临床上可相互参考.(眼科,2024,33:205-211)

    ScansysPentacam瞳孔偏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