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铀矿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铀矿地质
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
铀矿地质

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

张金带

双月刊

1000-0658

ykdz@chinajournal.net.cn

010-64965404

100029

北京9818信箱

铀矿地质/Journal Uranium Ge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核地质类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并已改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本刊旨在促进核地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应用。主要登载铀矿地质领域内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阶段性成果,内容包括铀矿地质、普通物探及放射性物探、遥感技术方法、钻探技术、分析方法、环境地质、水文与工程地质、非金属及建材地质等。文章形式主要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合评述、技术交流、科技开发与市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松辽盆地海力锦铀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来自含矿层砂岩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张康田明明马娜沈达...
    591-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辽盆地西南部砂岩型铀矿床成因是制约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以海力锦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主要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各地球化学分带砂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差别不大,指示含矿层砂岩具有一致的物质来源;但U和Re、Mo、Co、Cr、Pb、Zn、Ni等微量元素在矿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原生红色带、弱还原带和中等还原带砂岩,表明铀成矿期发生了这些元素的输入.这些元素通常来自于深部具有一定温度的还原性流体,进一步指示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深部.2)灰色还原带砂岩及矿石中高岭石的含量明显高于原生红色带、弱还原带和中等还原带砂岩,沥青铀矿常吸附于高岭石表面或微孔隙之中,结合研究区姚家期古气候特征及高岭石成因,分析认为灰色还原带砂岩及矿石中异常富集的这部分高岭石为后生成因,与成矿流体关系密切,含矿层砂岩在铀成矿期经历了酸性流体的改造作用.3)结合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沙海组广泛分布的富铀烃源岩,认为海力锦铀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来自深部的富铀还原性流体,在成矿期沿连通姚家组下段目标层的断裂向上渗出,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及体系所处环境由还原转变为氧化环境,导致铀在流体中的溶解度急剧降低而析出沉淀下来,最终富集成矿.本次研究为松辽盆地西南部砂岩型铀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岩石地球化学成矿流体红杂色沉积建造渗出铀成矿作用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沉积充填与铀矿找矿方向

    肖菁郭强秦明宽蔡煜琦...
    603-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钱家店矿区及外围铀矿带内的找矿空间越来越小,目前铀矿勘查工作对松辽盆地南部新区、新层位的找矿需求越来越大.为重新系统认识松辽盆地南部区域上的青山口组,文章通过大量钻孔岩心、测井资料,结合地质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阐述,认为:研究区青山口组受坳陷盆地结构及中部架玛吐隆起的影响,区域上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呈现凹隆相间的格局,整体表现为"中间薄、南北两侧厚;东部厚、西部整体缺失"的充填特征;研究区由南到北青山口组表现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的沉积体系,且以古隆起为界构成"南河北洲"的沉积格局;砂体主要发育于西南部开鲁坳陷内,且河道存在向中部古隆起、"鞍部"汇聚的特点,水流汇聚的区域即为目前有利灰色成矿砂体的发育部位.在此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及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对研究区铀矿找矿方向提出了两点建议:新增青山口组为研究区主攻目标层位,且其赋矿段具有由南往北不断上移的变化规律;将河流相河道汇水-砂体叠置部位及末端沉积相变部位、古隆起和凹陷的衔接部位、具古隆起"鞍状沟谷"格局汇水地貌特征的部位作为研究区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本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的沉积充填特征,完善了该地区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同时对扩大研究区找矿空间,有效支持科研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古隆起青山口组沉积充填砂岩型铀矿松辽盆地南部

    松辽盆地开鲁坳陷上白垩统姚家组与青山口组地层发育特征及铀成矿条件

    王之晟卢天军郭恒飞陈旭...
    619-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辽盆地开鲁坳陷找铀目标层主要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和青山口组,二者同为红杂色建造,在区域上不易识别,层序格架不明,制约了找矿成果的扩大.文章通过岩性组合、地震界面追踪、测井相识别、生物化石组合、地球化学及重矿物分析指标等方法,初步识别出姚家组与青山口组的地层划分标志.结果显示:青山口组顶部以紫红色泥岩为主,下部为紫红色、灰色细砂岩、泥质中-粗砂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地震相上表现为反射波连续性差、振幅小或中等、微弱的特征,测井曲线呈钟型、指型、箱型,风化指数(CIA)平均为57.16,重矿物以钛铁矿+石榴子石+重晶石+锆石为主;姚家组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以褐红、砖红、灰色细砂岩、中砂岩、砂质砾岩为主,上段由一套灰绿、紫红色泥岩和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组成,地震相上表现为反射波连续、振幅高或较高,底部中低振幅、中连续的反射同相轴等特征,测井曲线呈箱型、钟型,少量指型,风化指数(CIA)平均为65.22,底部风化指数(CIA)表现为突变增高,重矿物以锆石+石榴子石+白钛矿+锐钛矿+钛铁矿的组合为主.在此基础上,对姚家组与青山口组的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认为,两者铀源主要来自松辽盆地南缘中、新生代火山岩和海西期、燕山期花岗岩,均具备充足铀源;青山口-姚家期均发育南西向北东展布河道,从上游至下游形成了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的典型沉积环境;青山口组及姚家组含矿灰色砂体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炭化植物碎屑、黄铁矿等还原剂,统计其有机碳含量为0.11%~0.56%,显示均具有较好的还原性;姚家组氧化带主要呈面状展布,余粮堡—钱家店及架玛吐—保康等地段成矿潜力巨大;青山口组氧化带呈环带状展布,奈曼、通辽—钱家店等地段成矿潜力较大.

    松辽盆地姚家组青山口组地层特征铀成矿条件

    松辽盆地南部开鲁坳陷姚家组砂岩物源示踪研究——来自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的制约

    冯绍南严兆彬张文文吴修俣...
    63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潜在铀储层预测和铀资源评价而言,明确赋矿砂体的物源是关键.文章以松辽盆地南部开鲁坳陷上白垩统姚家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年代学分析工作,探讨姚家组沉积物来源,结果表明:姚家组砂岩稀土元素含量为100.08×10-6~134.06×10-6,以轻稀土富集、重稀亏损、铕负异常为特征;所有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高度一致,表明姚家组砂岩来自于同一物源体系;利用∑REE-La/Yb、Hf-La/Th、Zr/Sc-Th/Sc和Cr/Th-Th/Sc图解结合砂岩镜下特征综合判断,姚家组砂岩的源岩为长英质岩石;碎屑锆石U-Pb测年显示姚家组砂岩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3个年龄区间,分别为110~180 Ma,230~280 Ma,1 695~2 171 Ma.结合地层划分、岩石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盆缘岩浆岩年代以及区域构造演化,指出姚家组沉积物来源于大兴安岭南段乌兰浩特地区.

    松辽盆地姚家组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物源分析

    吐哈盆地苏巴什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郭长林尚高峰曹雷王刚...
    648-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吐哈盆地为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内陆山间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吐鲁番地块,苏巴什地区地处艾丁湖斜坡带之上.文章详细论述了苏巴什地区找矿目的层西山窑组地层、岩石学特征,指出艾丁湖宽缓的单斜构造有利于西山窑组的稳定沉积;苏巴什地区西山窑组砂体层数少,厚度大,且有机质丰富,连通性较好,对含铀含氧水的顺层流动有利,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范围广,泥-砂-泥结构较发育,铀矿化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的边部,为铀矿化提供了充足的储矿空间.西山窑组岩石学特征为孔隙式胶结,岩石固结程度以疏松-较疏松为主,在西山窑组沉积时期离蚀源区较近,岩石成熟度较低,成岩压实作用较弱,河道水动力条件较强,对砂岩型铀成矿有利.综合分析认为苏巴什地区西山窑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广阔,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

    苏巴什地区西山窑组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相岩石学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地质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陈虹杨彦波
    659-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自燕山晚期以来构造相对稳定,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为一套厚层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下部(a、b段)在夏子街-德仑山地段发育较为连续的厚层砂体,近年来发现了层间氧化带,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文章梳理和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岩性-岩相及后生蚀变等地质条件,认为德仑山地段为西北缘寻找砂岩型铀矿的首选地段,主攻层位为吐谷鲁群,层间氧化带尖灭部位或氧化带内有机质(或黄铁矿)富集部位为铀富集成矿和有利找矿突破的部位.

    砂岩型铀矿铀找矿方向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准噶尔盆地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黄花沟铀异常点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毛广振陈虹王进伟杨彦波...
    671-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准噶尔盆地北缘铀矿勘查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相继发现了顶山矿点、卡姆斯特矿产地等.黄花沟异常点的发现为盆地北缘"新地区、新层位、新类型"三新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文章通过对盆地北缘黄花沟铀异常点的地质调查和系统采样,总结了异常点的铀矿化特征,探讨了矿化成因.研究认为:1)黄花沟异常点矿化主要发育在红砾山背斜核部,吐丝托依拉断裂上盘;2)矿石岩性以细粒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砾岩,发育褐铁矿化、黏土化蚀变;3)含矿层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为近源冲积扇扇中辫状河道沉积成因;4)黄花沟地区下一步主攻层位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主要找矿类型以潜水氧化带型和潜水-层间氧化带型为主.准噶尔盆地北缘下一步找矿工作应重视对隆起与凹陷构造单元的边界及控凹断裂附近、目的层沉积环境与上覆地层具有继承性的位置的查证.

    准噶尔盆地黄花沟异常点矿化特征找矿意义

    甘肃龙首山铀成矿带青井地区钍矿化特征和成因研究

    王伟耿海军李涛刘涛...
    680-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钍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核能资源,对其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勘查实践意义.近年来,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在龙首山青井地区新发现了钍矿产地,矿体赋存于青井凹陷上侏罗统砾岩中,钍矿化明显受到F1断裂和辉绿岩脉的共同控制,矿化产于Ⅰ号和Ⅱ号辉绿岩脉夹持区内部的蚀变带内.蚀变和矿化砾岩呈灰白色、紫红色,成矿作用中大部分元素经历了活化、迁移和再富集的过程.矿石为紫红色砾岩,钍矿物主要为钍石,伴随钾长石化、赤铁矿化和碳酸盐化.结合钍石及围岩形成年龄,认为在晚侏罗世砾岩沉积期,本区沉积的大量碱性岩等砾石中具有较高钍含量,可能为本区钍矿化提供了初始钍源;在白垩纪之后,成矿热液沿F1断裂以及不同辉绿岩脉的夹持区运移,从砾岩中汲取大量成矿元素,使得含矿热液中Th含量进一步富集,然后在Ⅰ号和Ⅱ号辉绿岩脉夹持区富集沉淀,形成钍矿体.综上分析认为,青井地区钍矿化为形成于白垩纪之后的脉状热液型钍成矿作用.

    钍矿砾岩钾交代青井龙首山

    北秦岭丹凤地区许庄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铀成矿潜力分析

    赵友东张良王江波武正乾...
    695-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秦岭为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富集区,文章选取其中的许庄花岗岩体及其内部的麻岭洼铀矿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许庄花岗岩地球化学及麻岭洼铀矿点成矿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花岗岩铀成矿潜力.许庄岩体具有高Si,富K、Al,贫Ca、Mg等特点,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U、K,明显亏损Sr、Ba、Nb、Ti和轻微亏损P、Eu,U含量高,铕负异常明显.麻岭洼铀矿点矿化主要产出于碎裂蚀变花岗岩中,具有明显的构造-蚀变控矿特征,是典型的内生热液成因.岩石类型(S型)及岩体较高的铀含量是铀成矿的有利因素,构造改造和热液蚀变作用叠加使铀富集成矿,结合丰富的地表铀异常信息,判断许庄岩体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

    丹凤地区许庄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铀成矿潜力分析

    下庄矿田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汪清浩胡鹏王家跃李海东...
    708-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接触带型铀矿床是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文章通过研究下庄矿田东部地区外接触带的地质、物探特征并结合区内铀矿勘查成果,归纳总结了下庄矿田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提出下庄矿田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化严格受"岩性界面、构造、热液蚀变"三位一体控制,而花岗岩体与寒武纪地层的接触界面、强烈的构造运动、叠加发育的多种热液蚀变以及放射性异常点带是主要的找矿标志,同时文章研究认为竹园头地区具有与新桥东、坪田矿床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和铀矿化特征,并在找矿标志集中部位通过钻探揭露获取了很好的工业铀矿化,表明竹园头地区是进一步铀矿勘查的重点区域.

    外接触带构造热液蚀变放射性异常找矿标志